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以虫治虫!北京今年投放6.5亿头害虫天敌,但还远远不够

2018年06月13日 09:20
分享: 微信
“公园里侵害树木的害虫可分‘蛀茎类’‘食叶类’‘刺吸类’三类,我们‘对症下药’,分别有专门的‘天敌’来对付;但‘以虫治虫’并不能100%让害虫绝迹,因为让一个物种(哪怕是害虫)灭绝同样会带来灾难;虽然我国是世界上‘以虫治虫’防控技术的‘鼻祖’,技术水平一流,但产业化始终是迈不过去的‘大坎’。”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郑礼研究员表示。

“今年北京市属公园预计将投放近6.5亿头天敌昆虫,用以来防治害虫,数量创历年之最。颐和园、天坛、中山、景山等古树名木众多的公园投放量相对较大。”6月12日,这则“以虫治虫”的新闻吸引了郑礼的注意。

工作人员在紫竹院公园投放“天敌昆虫”

在“以虫治虫”绿色防控的科研江湖里沉浸了几十年,他太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了,“当越来越多的化学农药‘锻炼出’害虫的耐药性,导致药残超标的时候,‘以虫治虫’便凸显其独特优势。比如说赤眼蜂可以在害虫虫卵上寄生并繁殖,可建立并扩大种群,始终保持着对害虫的源头压制。”

有什么样的害虫,就有什么样的“天敌”

郑礼告诉记者,公园里侵蚀树木的害虫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蛀茎类’害虫,比如北京市此次投放的‘花绒寄甲’‘肿腿蜂’,就是对付一种蛀茎类害虫——天牛。茎干,承担着向上输送水分,向下输送养分的功能,但害虫切断了这一路径,让树木慢慢枯萎。

第二类是‘食叶类’,比如美国白蛾有‘超级能生(一只越冬雌蛾一年最多繁殖2亿只后代)’‘超级能吃(3-4天内可将一棵树叶子吃光)’‘超级能逃’‘组团作案’等特点。

第三类是‘刺吸类’害虫,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比如蚜虫,粉虱等。”

但当“天敌昆虫”越来越多,害虫“不够”时,这些“天敌”会不会成为另一种“害虫”?

“这是不可能的。”郑礼表示,“天敌”的取食具有专一性,当害虫多时,它们因食物丰盛就加快繁殖;消灭树上的害虫后,它们也就因缺乏食物而死掉,“某种程度上,‘天敌’与害虫保持着动态上的平衡。”

郑礼表示,作为世界上“以虫治虫”防控技术的“鼻祖”,我国早在公元300年左右就有“以虫治虫”的记录,“当时南方人利用生性凶猛的黄猄蚁捕食各种害虫。”即使在当下,我国在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也保持着与世界先进的同步。

化学农药“短平快”,“以虫治虫”不吃香

吹绵蚧

常群集在叶芽、嫩芽上“为非作歹”,常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乃至造成整枝、整株死去的“吹绵蚧”是一大害虫。我国科学家从澳洲引入澳洲瓢虫,取食吹绵蚧雌成虫,从而成为“以虫治虫”的样本。

在郑礼看来,无论从国外引入,还是从不同的区域迁入,“天敌昆虫”的繁育技术并不简单:

“经过大量调查、筛选、鉴定后,我们必须选择自然界中优势的天敌资源,同时,驯化他们,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他举例,有些“天敌”可能是从南方高温、高湿进入北方低温、干燥的环境,如何通过改良,让天敌们迅速地适应,考验着科研者。

工作人员将装有“肿腿蜂”的试管插进树皮

北京市属公园试水“以虫治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可惜的是在目前的国内这种尝试还是太少。这一点,记者采访郑礼、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农药专家杨合同、山东省农药科学院院长李德军,得到的答案类似:相对于“短平快”的化学农药,“以虫治虫”的防控技术在国内并不吃香。

“现在国内有正在备案的化学农药厂3000多家,天敌昆虫研制企业不超过20家;更直观地对比是后20家的产值相继也就是一千万元左右,尚不及国内大型厂动辄上亿元的1/10。”郑礼提供的这组数据显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尽管我国生物防控技术在科研上“不落下风”,但在产业化道路上已经落下了。

面向基层推广,郑礼发现,根深蒂固的种植管理习惯和对生物防治原理的不了解,让老百姓很难相信生物防治效果,更不敢轻易尝试。

三年前,农业部下发《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这对生物防控行业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郑礼认为,农药市场固化的利益链条,让当地政府、企业难有动力向生物防控转型。“北京已经做出了努力,如何用政策、资金支持生物防控仍考验着地方政府和企业。”

(原标题:以虫治虫!北京投放6.5亿头害虫天敌,但还远远不够……)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