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那些外企与中国人的美妙相遇 还记得第一次吃快餐吗?

2018年08月28日 09: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 微信
原标题:那些外企与中国人的美妙相遇 还记得第一次吃快餐吗?

  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来华,给中国市场带来新鲜的商品和服务,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那些外企与中国人的美妙相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③)

  图为在特斯拉中国总部展示的电动汽车。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吃肯德基、逛沃尔玛、用欧莱雅……如今,人们对外资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早已经司空见惯。不过,那些年龄稍长的人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吃炸鸡汉堡;第一次逛大型自选商场;第一次用上国际大牌彩妆的新奇雀跃。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一批批外资企业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那是一次次美妙的相遇,中国社会由此开启新的风气,外资企业由此获得丰沃的生长土壤。他们在华发展的几十年,也浓缩成一部改革开放的企业简史。

  “立足中国,融入生活”

  ——肯德基不仅历史性地为中国消费者引入西式快餐,也在为中国而改变

  1987年11月12日,北京前门,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开业。

  1460平方米,三层楼高的店面,但顾客往往要排队2小时才能等到一个座位。当时的店员张庆红还记得,那会儿只要到周末,光餐厅外排队就有400多米,必须分段分时放人进店。

  图为老前门肯德基店门口顾客排队等待的照片。 肯德基提供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餐饮,肯德基堪称当时的“网红店”。来北京,也必须到此一游。河北保定的孙浩回忆,1988年,他跟着父母第一次到北京,经过肯德基门口,便一屁股坐到地上不肯走。“当时也不怕人家笑话,在大街上就闻着香啊!”后来,父母给点了一份7.3元的套餐,有两块吮指原味鸡、土豆泥、沙拉和小餐包。7.3元,这是当时一个家庭好几天的饭钱,吃完了,炸鸡盒子还带到学校炫耀一番。

  肯德基不仅是洋气的代名词,也是许多人的西餐启蒙。南京的李响记得,吃肯德基闹过不少笑话。“坐下后,左等右等不见服务员拿菜单过来,看了一圈才知道要去前台点餐。”“没想到菜叶蘸酱生吃也那么好吃。”“临走的时候,妈妈还去柜台说要‘一斤’鸡翅,还有更夸张的拿锅来装‘鸡’”……

  图为肯德基第一家店开业场景。 肯德基提供

  国人们总算有机会到“洋餐厅”尝尝鲜,而肯德基进入中国,也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肯德基中国总经理黄进栓对本报记者介绍说,适逢改革开放初期,《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外资企业受到极大的欢迎和礼遇。当时,北京市定位于向国际大都市发展,市委市政府考虑引进“美国风味小吃”,促成了肯德基进入中国。而处在最繁华地段的前门店的巨大成功,则对后来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产生了示范效应。

  30多年后的今天,5600余家肯德基餐厅遍布中国1200多个城镇。不仅如此,后来的麦当劳、必胜客、吉野家、真功夫等一批中外品牌极大丰富着中国的快餐市场,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致餐饮融入中国都市生活。“我们初入中国时的口号是‘独一无二好味道’。”黄进栓说,肯德基不仅带来西方的全新味道,也开启了中国的快餐时代。标准化、供应链管理、品控体系等新兴餐饮业经营方式由此进入中国。

  经过30余年的积累,肯德基在中国也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到2017 年,肯德基所属集团百胜中国拥有700多家本土供应商,光本土采购量就近200亿元,占总采购量的85%。“过去30多年,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巨变。我们继续看好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红利。”黄进栓说。

  老北京鸡肉卷、川辣嫩牛五方、醇豆浆、安心油条、皮蛋瘦肉粥……这是近年肯德基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的特色单品。肯德基不仅历史性地为中国消费者引入西式快餐,同时也在为中国而改变,正如他们所说的,肯德基“立足中国,融入生活”。

  图为1997年1月26日,春节前夕,山姆会员商店深圳福田店内会员购物的热闹场景。 沃尔玛提供

  “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

  ——沃尔玛带来现代零售新业态,也迎来城市化发展和中等收入群体快速崛起的机遇

  将时空转换到1996年的深圳,新鲜事物正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落地生根。这一年,沃尔玛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

  那时,人们刚刚告别短缺,直到1992年,中国最后一种票证——粮票才逐渐离开流通领域。在供销社排队采购的记忆还那么近,自选商场竟然就来到身边。“商场一开业,周边的人全去凑热闹。”深圳的李女士说,“以前都是排队买,我们隔着玻璃看,要啥告诉售货员。自选商场里东西都摆在货架上,我们随便选随便看。”

  沃尔玛等第一批外资零售业的到来,更将大型现代超市带到人们眼前。“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真气派,好几层楼,要啥有啥。家乡的商场面积还是太小了,物品种类也没有那么丰富。”孙丽第一次去沃尔玛,她回忆那种“自由自在购物的感觉真好”。

  沃尔玛初入中国市场时,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帷幕刚刚拉开。据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部高级副总裁石家齐向本报介绍,当时深圳只有少数本土百货超市、香港商店、免税店,其余都是便利店或是小商铺,大型超市非常少见。而沃尔玛洪湖购物广场和香蜜湖山姆会员商店营业面积都超过1万平方米。

  不仅仅是规模领先,从商业模式、运营理念、管理制度,沃尔玛等一批外资企业将现代零售业态引入中国,改变着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格局。有这样一个细节,员工培训时,美国教练从搭货架、上货、陈列商品、到清洁等细节手把手地教。一名老员工回忆说,地板要清洁到食品掉下去能捡起来吃的程度。

  如今,沃尔玛在全国180多个城市开设了400多家商场,在过去几年里,其新门店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在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环境等投资软环境方面更加规范和成熟,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石家齐说。

  过去20多年里,中国零售业也快速步入现代化阶段。不仅传统零售充分竞争,在新零售、智能零售等领域,中国市场也呈现着独特的活力。不久前,沃尔玛和中国本土电商京东达成了战略合作,陆续开设了多个线上旗舰店,参与电商购物节,开展线下配送。站在零售业发展潮流的前端,沃尔玛也陆续面临着来自中国市场的新挑战。

  “为顾客省钱,从而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这是沃尔玛的追求,面对日益变化的中国市场,石家齐说,“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崛起,加上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都将为零售业带来更多机遇,我们对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图为时任欧莱雅集团CEO欧文中先生在上海外滩具有象征性的欧莱雅广告牌前留影。 欧莱雅集团提供

  “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对于欧莱雅已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更是全球创新的枢纽之一

  同样是在90年代,浦东大开发为上海注入新的活力,而上海这座未来的国际大都市也正集聚新的风尚和美丽。1997年,来自法国巴黎的欧莱雅集团总部落户上海,并将国际品牌彩妆等带到中国人中间。

  关于美丽,当时的中国市场是什么样子?

  20年前,欧莱雅专业美发产品部的朱步勇总喜欢站在很高的地方用长焦拍照片,然后带着照片去给发廊信心。“我说,你看看这张照片,这是在南京路拍的,这是在豫园商场拍的,你看看有多少染发了,我们空间很大。”他回忆道。

  入职21年的欧莱雅事业拓展部王红斌则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彩妆的接受度并不是那么强,大家是又爱又怕,能一下子接受的就是唇膏。”也因此,欧莱雅最初的愿景是“让每位中国女性拥有一支唇膏”。

  1997年还在向中国消费者普及染发的理念;1998年向中国引入首个药妆品牌;2001年开始关注中国男士护肤……21年,欧莱雅成长为中国第一大化妆品集团,中国也成为欧莱雅全球第二大市场。2017年,欧莱雅中国的业绩取得两位数强劲增长。

  “欧莱雅有幸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进程,也实现了持续、健康、强劲的发展。”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斯铂涵对本报记者说。

  这离不开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带来的巨大便利。斯铂涵举了个例子,去年3月,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实施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产品上市备案审批流程从数月缩短到几天,美妆产品“上新时差”不再犯难。还有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的浪潮,无不支撑着行业的增长。

  20多年,中国市场可谓日新月异,彩妆行业早已实现中外品牌的“百花绽放”,中国消费者也更“挑剔”了。“我们在过去5年内观察到的变化远远超过此前30年内的变化。中国市场的规模与变革速度,消费者的变化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斯铂涵说,今天的中国对于欧莱雅已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更是全球创新的枢纽之一,尤其是在数字化和“新零售”领域,许多在华的成功经验已作为典范在全球市场进行推广。

  “中国改革开放的步子会越迈越大,国际化进程会越来越快,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斯铂涵说。

  回到过去的时空,无不能感受到“外企来了”带给中国消费者的震撼和改变。这种改变既是新鲜的商品和服务,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外企还有很多,宜家、星巴克、苹果……而展望未来,所有接受采访的外企无一例外地说,过去的岁月还只是开始,对中国市场的未来,他们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