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背后,藏着不知道的残忍真相

2019年07月08日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 微信

最近,魔都人要被“垃圾分类”给“逼疯”了。

出门扔个垃圾,小区里就会有一群大爷大妈围上来问你:“侬额拉西分干沙了伐?”(你的垃圾分干湿了吗?)


这还不算啥,被各种分类整蒙了的上海人,正致力于开发各种“粗暴版”垃圾分类顺口溜:

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

猪都不要吃的是干垃圾

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

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

......


更折磨人的,不仅分类详细,而且定时定点,一旦错过了时间,你连扔垃圾的资格都没有!

以后996上班族们就又有了一个请假的理由:“我要赶着回家扔垃圾!”


垃圾分类,痛苦?

被垃圾包围,才是痛苦!

以前有句最动人的告白是,“我养你”。

但对于上海人来说,现在这句话要改改了,应该叫“我帮你扔垃圾”。

看着魔都人民这样,或许会有人说了,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要分类?这么多年不都这样过来了?

那是因为被“逼疯”的上海人背后,是一场全中国人都输不起的战争。


以前的时候,饭都吃不饱,哪还有什么厨余垃圾;塑料制品太稀罕了;塑料袋也没那么猖獗......即使产生一定的垃圾,量也不大,埋了就好,大自然会帮我们搞定。

然而,再看看现在。

剩饭剩菜到处都是,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自然的分解速度远远跟不上人类生产垃圾的速度。


我们都知道,目前垃圾分类最为出名的国家就是日本,但其实,日本全民垃圾分类的普及,也不过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原因何在?很简单——当时日本没有那么多土地能填埋垃圾了。

1993年到1998年的5年间,日本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高涨,可垃圾堆填区却不见增大,能使用的年数不足8年。


而且当时未经适当处理的垃圾,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以及令人恐慌的水俣病、痛痛病等一系列公害病。

吃过亏的日本人对污染的危害和代价心知肚明,什么环保意识,还不是被逼出来的。


没有人喜欢被恶臭的垃圾包围,但却没有人能够不制造垃圾。

中国人多,发展迅速,制造的垃圾自然也多。

我国每年产生固体废物约50亿吨,其中危险废物4000万吨,但70%左右的城市都选择了填埋的方式。


现在杭州一天的垃圾,3到4年就可以把西湖填满,从2007年到现在12年的时间里,杭州已经填埋了1700多万吨垃圾。

突然暴增的垃圾,使原本能用24年的填埋区,以2倍速提前堆满。


过多的垃圾已经挤压到了我们生活的土地,如果仅仅是挖个坑一股脑倒进去,那么当填埋区消耗殆尽的时候,无处可扔的垃圾,将会堆满我们的街道......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因为,实在是等不了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我们,被垃圾“绑架”了

2010年,导演王久良拍摄的《垃圾围城》震惊世界:

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土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更是触目惊心。

北京外环400多个垃圾场

这些大大小小的垃圾场,远离市中心,远离最繁华的地带,却掩盖不了北京已经被垃圾包围的事实。

在六环外的垃圾场边,羊群们啃食着运来的厨余垃圾;


附近的小朋友,也从那些绕不开的垃圾场里,翻找着“玩具”。


垃圾填满的几十米深的大坑、生活在“垃圾圈”中的人们、焚烧垃圾的滚滚浓烟、肆虐的蚊蝇和垃圾中觅食的牛羊群……

这样的状况,不只是北京,在许多快速发展的城市,都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挖坑、填埋、或是拉往远离市区的地方,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使垃圾变少,甚至引发了更严重的污染。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因为,实在是等不了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扔出去的垃圾,最终会吃回来

有时候,我们买瓶饮料很容易,扔掉一个塑料瓶子也很容易,可要彻底降解掉它们却很难。

被随意抛弃的垃圾,从来不会消失,它们会一直存在。

一夜风暴之后,号称巴厘岛最美海岸的库塔海滩(Kuta Beach),被冲上岸的密密麻麻成吨的塑料垃圾所包围,远远望去根本望不到边,简直触目惊心。


巴厘岛表面风平浪静,海底却是垃圾翻涌,就像吞噬着垃圾的大自然,看似在默默容忍人类的一切,但只需要一个时机,它就会加倍奉还。


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仅2015年全球产生塑料制品就超过3亿吨,造成了近70亿吨塑料垃圾。

据预测,塑料生产在未来20年还将翻一番,到2050年将翻三番达到3.18亿吨。


更可怕的是,目前全球各地对塑料垃圾的回收率极低,制造70亿吨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仅一成。

大多数都被丢到垃圾填埋地或是海里,每秒有3400个塑料瓶被丢弃,每年有800万吨流入海洋,由于难以降解,我们今天的海洋中有五万亿个塑料碎片,足以围绕地球超过400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那么这些塑料,最后都去了哪呢?

2018年6月,一头领航鲸在泰国南部海域搁浅,后来解剖发现,它的胃里有80多个塑料袋,重约8公斤,铺满了整个实验室。


2019年3月,菲律宾达沃市东海岸,人们在剖一只死亡柯氏喙鲸时,在它的胃里发现了80斤塑料垃圾;


2019年4月,一头8米长的抹香鲸,被冲上了岸,人们发现在她的胃里发现了44公斤塑料垃圾;


雨我无瓜?

与你有关,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美国CNN曾做过一个调查:追踪8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看他们是否食入过塑料微粒。

然而不幸的是:所有人的粪便中,平均每10克中就含有约20颗塑料微粒,种类多达9种,几乎覆盖了全部塑料类型。

人类制造出塑料,却没有找到彻底消灭它的办法,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


这样的结果不禁令人深思。

如果我们还这样肆无忌惮下去,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被丢弃的垃圾,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回到生活中呢?

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

可能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生产的肉类奶制品;

也有可能是,被垃圾填埋场污染过的地下水浇灌过的蔬菜水果……


当人类还在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即使站在峰顶,也无法幸免。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因为,实在是等不了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不是在分类,这是在自救

有分类,才能后续更好地无害化处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回收利用率,才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减负。

道理谁都懂,可一个新理念的推行,注定会是一段漫长的路。

可艰难,不代表不可能。毕竟,谁想生活在垃圾之中?


日本“上胜町”,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变态的小镇,从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得心应手,用了15年的时间。

如今任谁来到这里,看到细致到“变态”的垃圾分类方式,都会感到震惊。

就拿“可回收垃圾”来说,他们能给你弄出四五十个小类,根本不存在不知道该往哪扔,就连一个矿泉水瓶,都要把瓶盖、贴纸、瓶身分开归类。


说到底,不存在素养高不高,经验多不多,只需要看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愿不愿意去探索去改变。

如果说从现在开始,孩子在幼儿园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垃圾的干湿分离;

如果说从现在开始,所有小区的垃圾桶也都分门别类地放好;

如果说从现在开始,分好类的垃圾不再一股脑倒回垃圾车里;

......

长此以往,我们又怎会担心垃圾分类无从开始又无疾而终?


对于中国人而言,垃圾分类这件事,只要想做,就没什么做不到。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珍爱有加,每个人都能一点一点坚持下来总有一天会看到大自然的巨大馈赠。

(原题为《“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背后,藏着14亿中国人不知道的残忍真相......》)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