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去杠杆引发钱荒再至 央行态度这次有点不同

2017年03月25日 08:01 来源:华夏时报
分享: 微信

银行等金融机构又过上“勒紧裤带过完这个月”的紧日子了。

“前几天都在跪求资金,心好累。”3月23日,华南某银行交易员抱怨,每天上班就开始借借借。金融机构拆借利率一路攀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这几天最高冲上了2.6570%,7天最高达到了2.8070%。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国债隔夜回购利率更是攀上了7%。本报记者了解到,这期间有小机构借不到钱,违约了。

3月下旬的这波“钱紧”,市场概括原因有光大转债打新、临近季末、MPA考核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这些。国泰君安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认为,2017年资金紧张“常态化”,央行虽有对冲但仍无法逆转资金利率中枢上移,趋势背后反映的是在整体金融监管趋严、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过去两年持续宽松的资金面已经一去不复返。

跪求资金

本周以来,资金紧绷,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告急,一券商资管债券交易员称,最渴望听到“央妈要出钱了”。

3月20日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路攀升,隔夜利率一天比一天高,从2.6325%、2.6477%、2.6507%一路上涨,至3月23日最高点2.6570%;7天、14天、1月的资金也是一路攀升,该日分别至2.807%、3.365%、4.4475%。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国债隔夜回购利率涨幅最高超过100%,年化利率盘中最高超过了7%。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不断上涨,超过4%收益的产品比比皆是,有的预期收益率都破了5%。

“受到债务方的影响,部分机构存在较大缺口,由于债务关联关系,又导致其他机构存在类似缺口,债务形成了链条,造成流动性紧张的传导,从而导致其他更多的机构受到影响,于是资金价格上升,这又反过来进一步造成趋紧预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对本报记者分析称。

对于这一波资金紧张,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光大转债的发行为此次资金被动紧缩的直接导火索。光大转债的规模为300亿元,预计中签率在0.4%左右,约“冻结”资金3700亿元,其发行造成了“资金紧、增备付、降融出、资金更紧”的传导与反馈。

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德志分析,近期资金面偏紧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光大转债打新;二是临近季末;三是MPA 考核。光大转债打新冻结规模较大,对资金面产生了扰动;同时,今年3 月末的MPA 考核,将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由于表外理财增速较高,2016 年底增速30%,因此表外理财加入广义信贷后,MPA 考核的难度明显加大。这一情况加剧了非银机构的资金紧张状况。

陈冀说,从央行层面来看,实际上市场的流动性并没有那么紧张,主要受市场情绪影响,加剧了资金紧张的预期。

3月下旬的资金紧张,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掀起了波涛巨浪,交易员四处跪求资金,有的机构说违约就违约了,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紧张预期。市场对全年的资金面已不再乐观。

覃汉称,3月份资金的紧张并不偶然,从拉长周期来看,从2016年10月份开始资金利率就出现了中枢趋势性抬升以及波动显著加大的特征,几乎每个月中下旬资金利率都会阶段性走高,以七天国债回购R007为例,每次在季节性紧张时点上大概率会突破3.5%。这反映的是在整体金融监管趋严、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过去两年持续宽松的资金面已经一去不复返。

去杠杆之痛

“3月末是MPA体系的第一次大考,还有光大可转债,缴税……”在上述华南某银行交易员看来,哪一个因素都会导致钱紧,导致心理上的紧张预期。

然而,在这一系列表象背后,是对金融杠杆的倒逼。陈冀说,资金面紧张的根本原因还是“金融去杠杆”,前段时间债市去杠杆,流动性就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16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银行的高杠杆又来自哪里呢?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主要来自央行、同业存单、表外理财。按银行总资产和实收资本之比来衡量,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此比例从2007年的30倍左右,一路飙升到了当前的接近50倍,其中中小型银行达到了60倍,而美国从70年代以来这一比例从未超过20倍,日本、韩国也基本维持在30倍以下。从2013年底开始发行以来,当前同业存单托管量已经达到了7.4万亿。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从2007年时的5000多亿,一路指数级增加至去年年中的26万亿。

日前,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德国巴登举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从需求侧看,消费增长较快,投资保持稳定,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处于合理区间。从供给侧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强调“稳健中性”,并继续采取措施逐步去杠杆。

“去杠杆、防泡沫”已经成为央行的重心工作之一。然而,去杠杆注定是痛苦的,一些高杠杆的机构在资金面紧张、现金难求的情形下,将会倍感煎熬。

“季度考核带来了一定影响,多数银行资金运用更加合理,经营更加审慎,适合金融去杠杆的要求,但部分业务激进的机构,在金融去杠杆时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陈冀称,同时一季度MPA考核达标带来资金压力,需要从市场融入资金,使整个资金面紧张加剧。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现在还是金融稳杠杆,从“稳杠杆”到“去杠杆”还有个路漫漫的距离。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在2016年净增加达到了10万亿元以上,到今年1月份已经达到12万亿。这种通过同业负债支撑资产扩张的模式,肿瘤细胞分裂的速度是指数级的。今天使用的化疗手段(资管新规),能抑制其分裂的速度。但离所谓去杠杆、肿瘤开始缩小完全不在同一层次。本质上还是个央行与交易者意志博弈的局,贪婪和侥幸能够麻痹交易的“心”,但也为从线性到非线性孕育着能量。“血溅五步”是有概率的。

央妈会怎样

“听说央妈要出钱了,神经一下就放松下来。”3月22日,上述华南银行交易员终于盼来了央妈救急,圈子里一片欢腾。

3月22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9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14天、28天品种分别为500亿元、200亿元和2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当日逆回购到期量为500亿元,那么,央行在该日实现了资金净投放400亿元。

在资金面异常紧张的时候,央行每天少量放水,使市场情绪得到安抚。然而,央行并没有继续放水的意思,仅仅是防止流动性危机适量相助。

3月2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天为零投放,终止了前一天的净投放。

可见,央行“去杠杆”的态度坚决,除非在银行、非银机构资金非常紧张的时候,才会伸出手来搭救,以防止造成流动性危机。至于资金紧张一两天,一些小机构违约,央行并不会出手。市场认为,央妈在趁机教训那些高杠杆金融机构。

姜超预计央行和银监会的考核监管趋严,“银行业杠杆飙升、风险积聚的一大原因是对存单、理财等业务的监管不够严格,从近期相关官员的表态来看,未来监管趋严是一大趋势。”

在其看来,货币政策短期内易紧难松, 2月社融回落至1.35万亿,但前两个月社融依然超增;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称要控制银行表外业务增长;周小川称一行三会已就资管问题初步达成一致;2月同业存单万亿发行意味着金融仍在加杠杆,季末首次MPA考核监管或全面从严,流动性仍面临收缩压力。

(原标题:去杠杆引发钱荒再至 央行态度这次有点不同)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股东纷争持续8年 中炬高新被拖累业绩

留给中炬高新的时间不多了,在这场股权争斗暴风雨停息后,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调味品行业中重振旗鼓,是公司和股东们迫切需要思考的。...

来源:鳌头财经theSankei

奈雪开放加盟,单店合作需验资门槛150万

不再坚守直营,主攻下沉市场...

来源:中华网财经

优然牧业与中外多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将为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优然科技价值。...

来源:中华网财经

跨周期增长,到底谁在买认养一头牛?

产业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恰好解释了其保持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

来源:快消

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再获刑

即将年满73岁的郑俊怀,将于2023年8月中旬服刑完毕。...

来源:中华网财经

仍处初级阶段,中国奶酪产业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认为,奶酪在中国始终是“长坡厚雪,黄金十年”。...

来源:中华网财经

同比下滑85%!2023年上半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情况总览

其中,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2批次,三价亚单位疫苗无批签发,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签发15批次。...

来源:生物制品圈

ST通葡带伤定增

昨日,公司在给上交所问询函回复中认为,此次定增符合相关规定。...

来源:斑马消费

斯微生物新冠疫苗工厂停产

公司回应称,将把主要精力回归到研发上。...

来源:中华网财经

AI制药第一股来了

2年入账超3400万美元。...

来源:投中网

阿斯利康终止IL-4Rα拮抗剂后,Pieris裁员70%

对于临床项目处于早期阶段亟需资金的Pieris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来源:医药魔方

旅游市场逐步恢复 众信旅游同比扭亏为盈

​出境游业务稳步修复,国际航班供给量偏少短期对业务复苏仍有压制。 ...

来源:中华网财经

总金额达70亿美元!辉瑞与全球顶级风投Flagship达成合作

在内科、肿瘤、免疫及传染病领域开发多达10种新的潜在药物。...

来源:医药魔方

国民品牌归来!重整完毕后,新汇源的百亿是新坑还是新起点?

国资主导汇源,会更好吗?...

来源:快消

中顺洁柔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约55%-65% 曾经的10倍白马股已成过往

邓颖忠“赔钱”之后,中顺洁柔业绩也开始滑铁卢。...

来源:鳌头财经theSankei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