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适度扩大进口与经济安全

2018年06月12日 09:04 来源:第一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在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外贸奇迹”当属最辉煌篇章,无论出口、进口皆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1950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比重为0.89%;到2015年,这项指标达到13.76%。2016(13.09%)、2017(12.77%)两年,中国这项指标虽略有下降,但仍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上相当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和平年代鼎盛时期的水平。中国名义GDP总量与美国之间仍然存在近60%的差距,但货物贸易出口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之冠,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长期保持这一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与在世界进口总额中占比也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增长:

1950年,中国进口5.8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0.91%;1990年,中国进口533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48%;2000年,中国进口225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3.38%;2014年,中国进口绝对值达到19592亿美元的高峰,占当年世界进口总额的10.30%;2017年,中国进口18419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0.26%。

从出口大国到“扩大进口”

毫无疑问,自2009年以来一直牢固占据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出口大国席位,这是中国经济、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中国宏观经济良性循环的最突出表现;但进口规模相应增长,同样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产业持久保持国际竞争力、改善中国国民生活的客观需求,而且有助于拉动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通过国际分工实现双赢。正因如此,数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扩大进口”,将要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是新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扩大进口大动作。毋庸讳言,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对中国扩大进口政策的最大担忧,莫过于此举是否会显著动摇中国经济安全;但经过冷静、客观审视,可以看到,适度扩大进口,非但无碍中国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增进;分析能源、农产品扩大进口的影响,就能理解这一点。

与沙特、委内瑞拉之类资源出口国不同,中国国民经济基础不是初级产品行业,而是制造业;中国绝大多数大宗矿产资源的储量、品质、开采成本等资源禀赋均不如海外其他主要矿产生产和出口国,过度强调资源自给只能抬高中国下游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本,降低其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动摇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扩大进口品质更优、成本更低的海外资源,由此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就石油、天然气而言,我国天然气产量根本跟不上国内消费量增长的步伐,原油已连续两年(2016、2017)减产而进口连年猛增,今年一季度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下降。在各类能源中,天然气进口增长最为迅猛。

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4.1957亿吨,相当于同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的2.2倍,同比增长10.1%,是全世界第一原油进口大国,进口额1623.28亿美元,同比增长39.1%;

进口成品油2964万吨,同比增长6.4%,进口额14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9.8%;

进口天然气6857万吨(按1吨天然气等于1390立方米折算合9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9%,进口额23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1.2%。目前中国是天然气第二进口大国,预计不久就会超过日本跃居第一天然气进口大国。

中国能源贸易的最大利益在于最大限度缩小、消除中国能源价格与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能源价格之间的差距,从而在源头消除开放经济环境下可能损害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因素,这一点在天然气贸易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这些年来全球和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一直快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尤为迅猛。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计划至2030年将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到15%,但中国天然气消费面临资源和价格双重约束:

美国是全世界天然气资源第一大国,美国能源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美国天然气储量78万亿立方米,远远超过此前认定的世界天然气储量第一大国俄罗斯的47.57万亿立方米。市场普遍认为,2025~2035年间,美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而且,自从“页岩革命”爆发以来,美国页岩气生产爆发式增长,使得美国迅速成为全球天然气价格洼地;东亚天然气消费者则不得不承受国际天然气市场长期存在的“东亚溢价”的负担,东亚市场天然气价格高时可达北美市场6倍左右。从2012年至2018年一季度,欧洲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美国天然气价格的1.8~4.1倍,东亚价格(以日本价格为基准)相当于美国的2.7~5.9倍。

这种情况导致中国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不得不承受数倍的能源成本劣势,而且激励了中国制造业向美国转移产能,以求获取其廉价油气能源、原料供给。因此,如能充分利用巴拿马运河改扩建工程已于2016年中竣工投入使用、美国放松取消油气出口管制的机会,与美国达成协议,扩大进口美国液化气,正是缩小、消除“东亚溢价”可选之道。

卖方的道德风险

“中兴事件”让全世界都深刻认识到了美国作为卖方的道德风险,扩大进口美国液化气是否会赋予其对我国能源供应“卡脖子”的机会?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美国之所以能够施压中兴,关键在于美国企业独占了部分核心元器件的生产供应;但无论是在油气还是在农产品市场上,美国都不具备这种垄断能力。

其次,中国目前天然气进口来源集中度较高,管道气尤甚,给外国供应方创造了选择关键时刻给中国掐脖子的机会,增加新的进口来源国,有助于降低此种风险。

2010~2012年,中国进口管道天然气几乎全部来自土库曼斯坦,2013年以后陆续开始进口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管道天然气,但占比远远低于土库曼斯坦。直到2017年,我国进口管道天然气中土库曼斯坦仍然占到80.5%,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哈萨克斯坦分别只占8.5%、8.4%和2.7%。正是管道天然气进口来源如此高度集中,给外国供应方创造了选择关键时刻给中国掐脖子的机会。2017年冬季,中国遭遇民用天然气短缺的“气荒”,不少舆论归咎于油气央企,其实中国石油早在当年4月就开始推动冬供项目,把原定2018年中完工投产的萨曼杰佩气田增压工程和B区集输第四阶段项目分别提前到2017年11月和12月投产;但这项工程不仅在施工建设中遇到了来自东道国方面的一系列障碍,而且遇到了土库曼斯坦单方面大幅度压缩对华供气之举,理由是“检修设备”之类。考虑到中亚有的气源存在东道国“一女两嫁”情况,其潜在风险进一步升高。为了改善自己在能源进口贸易中的谈判地位,我们必须推动油气进口来源和方式多样化,管道油气和海运油气并举。加紧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进口俄罗斯亚马尔液化气,进口美国液化气,就是我们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

而且,小进口国无法兼顾进口规模效益和进口来源、方式多样化,但作为一个进口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去年高达4亿余吨,而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进口国,中国完全可以兼顾进口规模效益和进口来源、方式多样化。

扩大农业进口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必须采取“劳力换土地”战略,其内容包括以下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确保基本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国内大量种植、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换取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满足国内对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需求。

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深化对国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加工,提高其技术含量、质量和增值,赢得更多收入。

第三个层次是主动进口一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主要是饲料作物和成品饲料),利用国内劳动力发展养殖业,将其转化为肉类,满足国内需求,以及出口。

为什么需要实施“劳力换土地”战略?首要的决定因素是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就总体而言,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2%,在全世界排名要落到第120位以后。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不足美国的1%,而单位耕地面积上分摊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多倍,是美国的100多倍。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于出口劳动,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等于进口土地;众所周知,一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合理选择就只能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加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

扩大农产品进口不等于无视农民利益,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是忽视了劳动力跨部门转移趋势。中国农业部门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已成大潮,当前非农产业的增长也给转移劳动力提供了足够多的择业机会,我们需要抓住当前这个时间窗口,避免一部分非农产业因招不到足够劳动力而转移海外之后,我们的农业部门劳动力才因农业补贴难以为继而不得不考虑转移,却无处可以安置。

中国糖业数年来面临进口冲击的困难,而在糖业第一大省广西,我前几天走访过的南宁富士康人力资源部门在为招工难而挠头不已。这种状况,难道不也表明当前正是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窗口吗?

民以食为天,我们当然不可能将粮食安全全部寄希望于进口,但有这样几点我们需要明了:

首先,我们的粮食安全目标必须合理。假如将目标定为在战时也要保证和平年代繁荣时期的食品消费总量与结构,这样的“粮食安全”目标是不合理的。

其次,我们这里所倡导的“劳力换土地”战略,并不等于放弃国内基本粮食自给的目标,将满足基本粮食需求寄托于从海外市场进口,我们必须确保基本粮食安全,基本粮食年产量除了能够满足当年国民直接食用总量之外,还应当留出一定的余量。

再次,保证基本粮食安全也不等于不进口任何粮食。只要保证了可供农用土地的总量,建立了足够的储备,平时有进口有出口,这无损国际风云变幻时的粮食安全。

人的消费需求是多样化的,在乱世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一种罪过,在和平年代里只不过是一种可以去满足的正常消费需求。既然我们现在拥有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既然我们的问题不是经常项目收支逆差,那么,扩大进口一些高品质食品满足国内现实存在的消费需求,这无损于我们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免危机猝然来临之际措手不及,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平时把弦绷得太紧,那样的话除了招致社会阻力和逆反心理之外,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仅代表个人观点)

编辑:孙维维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华西村1元转让80%股权 地方国企助其抒困

华西集团主要从事涤纶化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石化仓储物流服务。...

来源:中华网财经

景区经营权转让频现,大熊猫基地及碧峰峡80%股权拟5亿成交

景区经营权拍卖也已发生多起。...

来源:中华网财经

AI独角兽CEO被告上法庭了

钱在哪儿,官司就在哪儿。...

来源:投中网

菲仕兰上半年业绩抢眼 中国市场业务贡献突出

围绕不同功能性、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乳品多样化,加速新品研发和落地。...

来源:中华网财经

李彦宏辞任携程集团董事

目前百度控股有限公司仍为携程最大股东。...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强生上半年营收503亿美元!Stelara超52亿美元,Darzalex增长22%

基于此,强生上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由原计划的979-989亿美元提高至993–1003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

去“械”转“化”后,敷尔佳神话难续

以高费用换来的高增长和高盈利。...

来源:斑马消费

股东纷争持续8年 中炬高新被拖累业绩

留给中炬高新的时间不多了,在这场股权争斗暴风雨停息后,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调味品行业中重振旗鼓,是公司和股东们迫切需要思考的。...

来源:鳌头财经theSankei

奈雪开放加盟,单店合作需验资门槛150万

不再坚守直营,主攻下沉市场...

来源:中华网财经

优然牧业与中外多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将为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优然科技价值。...

来源:中华网财经

跨周期增长,到底谁在买认养一头牛?

产业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恰好解释了其保持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

来源:快消

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再获刑

即将年满73岁的郑俊怀,将于2023年8月中旬服刑完毕。...

来源:中华网财经

仍处初级阶段,中国奶酪产业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认为,奶酪在中国始终是“长坡厚雪,黄金十年”。...

来源:中华网财经

同比下滑85%!2023年上半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情况总览

其中,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2批次,三价亚单位疫苗无批签发,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签发15批次。...

来源:生物制品圈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