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粤港澳大湾区凭什么兴起?

2019年02月21日 17:31 来源:第一财经
分享: 微信

2月18日,谋划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自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底出台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到2017年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正式写入国务院工作报告,成为首个国家定义的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中国进入湾区经济全面推进阶段。

湾区经济的能量

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根本上在于湾区经济蕴藏的雄厚能量。

从全球来看,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约60 km的范围内,人口在250万以上的城市有2/3位于潮汐河口附近。

正是海洋撞击陆地,诞生了湾区, 这里孕育伟大的人类文明,开启通往世界的竞技场。

据世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而几乎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

就以2010年GDP计算,将湾区视为国家,那么东京湾、纽约湾、旧金山湾在全球国家的经济排名分别为第9位、第14位和第23位。如果说东京湾是莽夫硬汉,以工业制造取胜,3.68万平方千米上的4383万人口创造了1.8万亿美元GDP;那么纽约湾就是财阀姥爷,玩转金融游戏,2340万人在3.3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创造的GDP高达1.4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则是小家碧玉,科技创新见长,仅以1.79万平方千米的面积、760万人口产生0.8万亿美元GDP。

根据2017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在世界五大湾区(东京湾、纽约湾、旧金山湾、粤港澳湾区、杭州湾区)中,东京湾区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多达38家,诸如三菱、丰田、索尼等知名500强企业,占到五大湾区500强企业总数的39%;纽约湾区(有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与粤港澳湾区(有华为、腾讯等)均为17家,各占总数的17%;旧金山湾区500强企业数量为16家,诸如苹果、谷歌、Facebook等,占总数的16%,杭州湾湾区500强企业有11家,例如阿里巴巴等,占到总数的11%。

湾区经济的能量可见一斑。

虽然相比直线型或外突的弧形滨海地区,湾区三面环陆,并因海岸线长、腹地广而能在小空间内孕育多个港口城市。

国际上也多以湾区描绘沿海港口城镇群,却并非所有港口群都能成为湾区,超级大港也只是湾区的基本条件罢了,关键在于创新、开放、国际化与宜居性,能否让湾区内置高效的资源配置力,从交通便利到金融发达,既有强大的核心城市牵引力,又有开放的产业集聚辐射力,乃至从城市分工到协调合作,背靠区域创新高地,后拥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连绵群,自能吸引全球人才趋之若鹜,进而焕发国际湾区魅力,当之无愧于经济增长极与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

从以上标准看,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要素更全面,既有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更有强劲的高科技,2017年,广东R&D经费投入2343.63亿元,总量连续两年全国首位;R&D人员87.99万人,全国第一。其中,深圳“平均一天48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更是证明了深圳的创新实力。

其次,粤港澳湾区已经积攒了一定的经济发展能量。据学者测算,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港澳2区)GDP约1.24万亿美元,已与2015年排名第13位的澳大利亚GDP相当,照人口超6600万、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计算,该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土地和不到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3%的经济总量。

而与同类世界级湾区相比,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已是旧金山湾区的2倍、逼近纽约湾;进出口贸易是东京湾的3倍以上;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5.5倍。

显然,粤港澳大湾区不管是创新能力还是经济当量都已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但真正让珠三角以湾区脱颖而出的,是地缘与战略的考量。

要知道,正是这个区域,约500年前在闭关锁国下打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窗,150多年前开启了中国近代史进程,36年前又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单市场化、外向度最高,机制最成熟,而且作为西太平洋—印度洋航线的要冲,近交东南亚,远及非洲、北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自然背负着国家战略使命。

加之,香港是金融贸易、澳门是博彩文娱、深圳是高科技、东莞等是制造业,珠三角分工明确,联系紧密、内部均衡,让珠三角成为湾区水到渠成。

尤其这里连接着两种制度、两个市场,更有强烈的融合诉求,仅是港澳“一国两制”就已迫切需要经济同化来化解政治问题。

从三角洲到湾区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标志,中国正从三角洲迈入湾区时代。

三角洲(这种河口冲积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在农耕文明就已存在,而湾区只有高度工业化后才能有港阔水深的优良海港,并据此形成发达的海港经济区。因此,相比三角洲以农业为起点,湾区恰恰是全球化+工业时代的产物。

而且,三角洲往往因为江河与内陆联系而能带来广阔的经济腹地,可湾区不一定是江河入海口,却能凭借天然良港的对外贸易以海外市场弥补腹地不足。

由此,不同于三角洲对内辐射,带动腹地发展,湾区强调对外连接,恰恰从陆地走向了海洋。

其实早在1994年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就将广东沿海划分“六湾区一半岛”,环珠江口湾区就在其列,只是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湾区缘分未到。

可如今伴随中国崛起,大陆11个沿海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面积只占全国陆地13%,却集中全国50%以上大城市、40%的中小城市、42%的人口和60%以上的GDP,海岸带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又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黄金带”。

加之,中国海洋经济正以高于GDP的速度增长,2017年总量7.8万亿元,占比GDP的9.4%,“十八大”更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已挡不住拥抱海洋。

问题是,接下来如何兑现中国发展湾区经济的战略目标?

湾区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湾区靠港而生、依湾而兴,其兴衰高度依赖于国际贸易,而伴随国际贸易路线的重心变化,每次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就会产生一个世界级湾区。

比如纽约湾的崛起极大程度就在于大西洋贸易通道的繁荣,因为一战和二战都爆发在欧洲,对美国的战需物资、生活用品等需求暴涨,加之,美国经济中心的北移,腹地延伸至中西部,自五大湖而来的美国产品都以纽约港作为集散地外销全球,由此成就世界第一湾区。

不过,伴随西部淘金热在19世纪火了旧金山,二战军事造船订单直接拉动奥克兰(作为美国西海岸造船基地与美军海陆大兵营和补给站)兴旺,旧金山湾凭借太平洋贸易通道的开辟与崛起而水涨船高,尤其硅谷“花开”不单从军事电子到信息科技,成就高科技神话,更加速高等教育和文化创意落地,以致旧金山湾荣登世界第二大湾区。

至于第三大湾区则在日本,二战虽以日德战败告终,但战后日本经济上演“神武景气”,到上世纪60~70年代居然凭借发达工业跃升为全球第二。日本以临海区位之长制岛国资源贫瘠之短,在东京湾布局石油化工、钢铁等巨大临海型工业带,贡献近六成的工业产值,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又一个世界工厂,也让东京湾以科技制造实力脱颖而出。

显然,前三轮世界湾区的诞生逻辑上看实体贸易,并追随世界工厂的转移,从美国到日本,如今再到中国,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第四个诞生在中国也自然合情合理。

中国湾区发展趋势

不过,中国的湾区却难以重复以港兴城的道路。

事实上,世界湾区正褪去港口繁荣。当初处理美国1/3海运货运的纽约港就在集装箱国际化、制造业转移及成本高涨下,到1961年被鹿特丹取代世界第一大港。之后伴随航运重心转向亚太,英国的利物浦港、美国纽约港相继衰败,新加坡、高雄、釜山港在产业转移中趁势兴起,到2004年上海港已当仁不让荣登港口榜首。

然而,近二十来年,虽然伴随着中国外贸的发展,中国港口繁荣了起来,但如今以港兴城的历史前提正被抽离。

且不说,高铁、飞机、互联网对港口的替代,单是外贸就随全球危机被冰封而荣景不再,更遑论外贸在离岸化与内贸转向中“消失了”!

当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开始产业升级,大量代工厂迁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洼地,未来中国货物贸易增速或放缓,服务贸易的比重将持续攀升,以致贸易从实物到人口(即航运从运货到运人,比如邮轮旅游等)。

更何况,技术力量的釜底抽薪,仅3D打印就打破了传统制造的成本限制,再加上工业4.0将让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届时,未来工厂迷你化、网络化,就近生产、就近消费,无需中介,甚至实现生产与消费合体。

如此,生产制造一旦去全球化,货物贸易岌岌可危,不但集装箱逐渐“消失”,港口也将陷入衰败,城市又如何以港兴城?

实际上,湾区虽以港口为起点,却终将超脱港口,从内部演化看,或经历港口贸易—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创新创意的过程。

比如当下纽约、东京三产比重就超八成,并陷入金融“炼金术”和高科技“魔方”无法自拔。湾区一旦成熟,就将被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所捕获,以致城市反而被高房价、高消费、高成本绑架。

中国的复杂性在于,既会借鉴西方的经验,更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在发展湾区经济方面,相比美国湾区被金融、科技捕获,中国湾区基建先行,至少能打通区域奇经八脉。

伴随中国进入城市群发展,湾区将跳离港口之名,更多注重区域融合,比如为抚平珠江东岸强、西岸弱的落差,就将让珠江西岸迎来大发展。

而随着湾区城市边界模糊,不同城市落差缩小进而形成大树与灌木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届时,各城市将在湾区生态下摸索出各自的个性、分工协作、差异竞争。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福卡智库”微信公众号

责编:任绍敏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华西村1元转让80%股权 地方国企助其抒困

华西集团主要从事涤纶化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石化仓储物流服务。...

来源:中华网财经

景区经营权转让频现,大熊猫基地及碧峰峡80%股权拟5亿成交

景区经营权拍卖也已发生多起。...

来源:中华网财经

AI独角兽CEO被告上法庭了

钱在哪儿,官司就在哪儿。...

来源:投中网

菲仕兰上半年业绩抢眼 中国市场业务贡献突出

围绕不同功能性、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乳品多样化,加速新品研发和落地。...

来源:中华网财经

李彦宏辞任携程集团董事

目前百度控股有限公司仍为携程最大股东。...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强生上半年营收503亿美元!Stelara超52亿美元,Darzalex增长22%

基于此,强生上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由原计划的979-989亿美元提高至993–1003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

去“械”转“化”后,敷尔佳神话难续

以高费用换来的高增长和高盈利。...

来源:斑马消费

股东纷争持续8年 中炬高新被拖累业绩

留给中炬高新的时间不多了,在这场股权争斗暴风雨停息后,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调味品行业中重振旗鼓,是公司和股东们迫切需要思考的。...

来源:鳌头财经theSankei

奈雪开放加盟,单店合作需验资门槛150万

不再坚守直营,主攻下沉市场...

来源:中华网财经

优然牧业与中外多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将为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优然科技价值。...

来源:中华网财经

跨周期增长,到底谁在买认养一头牛?

产业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恰好解释了其保持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

来源:快消

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再获刑

即将年满73岁的郑俊怀,将于2023年8月中旬服刑完毕。...

来源:中华网财经

仍处初级阶段,中国奶酪产业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认为,奶酪在中国始终是“长坡厚雪,黄金十年”。...

来源:中华网财经

同比下滑85%!2023年上半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情况总览

其中,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2批次,三价亚单位疫苗无批签发,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签发15批次。...

来源:生物制品圈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