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车市“遇冷”,新能源与自主品牌已成亮点,全年有望稳定增长
“4月中国汽车产销呈现明显下降,为近十年来同期月度新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阻碍,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同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能力和信心明显下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以下简称“中汽协”)显示,4月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分别为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尽管4月车市笼罩在低落的情绪氛围下,但仍存在亮点,例如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陈士华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企业奋力抢抓5月和6月关键窗口期,弥补损失的产销量,汽车行业将有望稳住全年预期。
4月产销大幅下滑,整体形势相对严峻
不但四月份国内车市产销量大幅下降,纵观今年1-4月,汽车产销分别为769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下降10.5%和12.1%,结束了1-3月的增长态势。
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沈新凤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疫情影响确实占主要原因,供应链和汽车生产都受到影响;同时油价高企,成本高企导致不少车企涨价,多因素从需求端影响汽车消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4月多地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受到影响。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市场产销99.6万辆和96.5万辆,环比下降47.1%和48.2%,同比下降41.9%和43.4%。
值得注意的是,4月豪华车市场也首现阻力。中汽协数据显示,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降61.5%;1-4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104.2万辆,同比下降10.1%。陈士华分析称,高端品牌汽车消费者多属于换购、增购,非首次购车,没有硬性购车需求,目前这一节奏有所放缓。
此外,商用车市场仍延续此前的下行态势,4月产销分别为21万辆和21.6万辆,同比下降59.8%和60.7%,仍处于低位。在业内看来,近年来商用车市场需求透支严重,传统燃油商用车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
新能源车同比增超四成,自主品牌占比持续提升
尽管4月整体形势相对严峻,但仍不乏亮点,一是新能源汽车同比快速增长,二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较快上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1.2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增长43.9%和44.6%,市场占有率为25.3%;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为20.2%。“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陈士华表示。
沈新凤分析称,结构上新能源车销量保持正增长,一方面本身新能源车渗透率就持续在提升,另一方面今年俄乌局势导致油价高企,进一步激励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购车欲望。
此外,中汽协方面表示,目前车企新能源汽车未交付订单量依旧很高,随着生产的逐步恢复,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新能源汽车依旧会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崔东树也表示,目前有大量新能源预订单没有交付,纯电动至少有40万以上的订单没有交付。
作为4月车市的另一个亮点,自主品牌也在大幅扩容。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7%,上升14.9个百分点;1-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309.8万辆,同比增长9.8%,市场份额为47.6%,上升6个百分点。崔东树表示,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企业表现优异。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的增长主要来自15万-20万元市场,中高端车型竞争力不断提升。广发证券研究显示,今年3月,自主品牌在5万-10万、10万-15万、15万-20万、20万-25万、25万-30万、30万以上价格区间市占率分别为76.3%、52.3%、38.8%、27.3%、12.0%、12.8%,同比均有所增加;其中15万-20万级别市场涨幅最大,上涨19.5%。
下半年或弥补二季度产销损失,全年有望稳定增长
实际上,进入5月,车市陆续有利好消息传来。崔东树表示,目前国内疫情高点已过,复工复产循序渐进,支持政策加速落地;长春的汽车制造能力在5月快速满血复活,上海部分企业4月中下旬开始的复工复产逐渐推进,5月供给面临逐步改善的状态,将尽快满足产业链的正常供给需求。
在崔东树看来,应该加强补救措施来挽回1-4月的销量损失,最重要的就是拉动消费,建议抓增量购车和促存量更新。
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地方层面来看,广州、沈阳等地发布购车补贴政策。崔东树表示,各方层面的购车补贴政策对拉动车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需要更多实际的购车支持,未来可能会有更强有力的政策出台。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沈新凤预计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仍然是大趋势。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表示,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是长期趋势;结合今年油价高位运行的因素,新能源汽车全年有望延续一季度的高增长。
从整体车市来看,沈新凤表示,未来随着疫情因素消退,整体车市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销量回暖,宏观上看今年整体的汽车销量还受到供应链、汽车成本上升带来汽车涨价等不利影响干扰。崔东树则表示对于全年车市预测保持谨慎的态度。
中汽协方面认为车市整体已出现向好状态,4月出现的产销损失预计将会在下半年得到回补。陈士华表示,“据了解,多家车企五月底或六月初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在后续月份也会加紧弥补4月的产量损失,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王琳琳
校对付春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汽车行业逐步复工复产 引发锂电池需求憧憬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逐步进行,汽车股大幅受益,进而带动锂电池概念股早盘走高,其中比亚迪股份(01211.HK)、赣锋锂业(01772.HK)涨幅...
新能源车行业高景气度延续 各产业链投资价值成色几何?
新能源车销量不断创新高,2021全年优质车型持续投放,叠加向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拉动需求快速增长。2021年和2022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一周两次大召回,超23万辆车中招,车机芯片过热惹祸?
有硬件行业人士表示,如果的确是车机功耗较高引发的过热,一般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给处理器降频,用稍低的性能来换取功耗的平衡,具体影响要看后续的实际...
理想毁约校招三方协议,解决方案被质疑变相裁员
5月11日起,陆续有多名用户通过求职平台发帖称,理想汽车因业务架构调整,计划与部分2022年入职的校招生解约,这其中多数校招生已与理想汽车、...
制动踏板存无法减速隐患,奔驰召回超12万辆汽车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5月16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
后排座椅安全带存布线隐患,保时捷召回6072辆进口Taycan系列电车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保时捷自2022年5月16日起,召回2020年1月7日至2021年7月1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0-2021款进口Tay...
显示屏存无法显示隐患,特斯拉召回10万余辆Model 3、Model Y汽车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特斯拉自2022年5月23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4月26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3、...
蔚来: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ET7车型起售价将上调1万元
5月13日,蔚来方面表示,受近期全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2022年5月23日起,蔚来将对ET7价格进行调整:ET7全系车型起售价格上调1...
上汽大众全系车型上调指导价,对终端优惠影响不大
自5月11日起,上汽大众品牌全系车型正式上调建议零售价。其中,纯电车型上调幅度为3000元至5000元,燃油及混动车型上调幅度为1000元至...
观致汽车被列入黑名单!多地4S店关闭,店员:厂子都玩完了
近日,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一份名为《关于观致品牌汽车消费警示》的文件显示,济南市4家宝能观致汽车直营店已经停业,宝能集团总部因人去楼空信...
丰田2021财年营业利润近3万亿日元,创6年来最高纪录
2021财年丰田汽车销售额为31.379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2.9956万亿日元,超过2015财年的2.8539万亿日元,创下6年来最高纪...
4月乘用车产销环比下降近5成,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
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4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6万辆和96.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1%和48.2...
发力20万级别纯电市场,日系三强能否打赢电动反攻战?
今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78.4%,零售渗透率27.1%,较2021年4月9.8%的渗透率提升17.3个百分点...
上汽大众全系车型上调指导价,对终端优惠影响不大
自5月11日起,上汽大众品牌全系车型正式上调建议零售价。其中,纯电车型上调幅度为3000元至5000元,燃油及混动车型上调幅度为1000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