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暂别P2P!5年间P2P完成一个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轮回

2019年10月21日 13:32 来源:半月谈
分享: 微信

原标题:

暂别P2P

盛极而衰,曾经风靡一时的P2P理财,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以前买过或是关注过P2P理财的人会发现,一些曾经熟悉的P2P平台,在过去几个月里都已经大规模清盘,很难再买到理财产品。即便有些可以正常登录的P2P终端,其平台上的理财产品也是屈指可数,能够买到的金额也很有限。

相比去年的“雷”声轰鸣,今年P2P行业显然“寂静”了许多。但这寂静之下,活着的平台越来越少,整体规模日渐萎缩。

今年暑假,“网贷一哥”陆金所宣布退出P2P市场,更是让很多投资人“梦碎一地”,彻底“死心”。

过去几年,P2P行业的口碑急转直下,屡屡出现提现困难、延期兑付、平台创始人卷款跑路,导致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极端事件,P2P几乎成为金融诈骗的代名词。

要知道,就在一年前,中国P2P网贷交易额还是全球最高。

P2P在中国,是一个金融创新的神话,只是“篇幅”过于短暂。从2013年到2018年,短短5年间,P2P就完成了一个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轮回。

暂别P2P!5年间P2P完成一个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轮回

是什么原因让P2P市场迅速萎缩,从“爆红”走向“爆雷”?

有人认为,是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与信用风险上升,导致P2P从“神坛”上走下;有人认为,P2P平台资金被肆意挪用甚至流向股市,触发了“雷潮”风险;也有人认为,是一拖再拖的备案制方案,以及严监管“降余额、降人数、降店面”的“三降”要求,让整个行业风声鹤唳,信心被消磨殆尽。

所有这些因素都在说着同一件事——P2P模式是脆弱的。一旦外部环境有风吹草动,必受影响。

从定义上看,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简写形式,意为点对点的贷款平台。早在2007年,国内就已经出现了P2P模式,只是当时的影响力和接受度还十分有限。一直到了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P2P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概念,并在此后的5年里,创造了快速扩张的奇迹。

P2P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整个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政府的积极支持。

P2P属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创新业务,它一只手牵着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另一只手牵着面临资产缩水压力的大量普通人,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普通个人的理财需求“点对点”对接。

“高光”时期,市场上多数P2P平台都能提供10%以上的年化收益,这种普遍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和绝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让普通人最大程度上摆脱了银行的利润“压榨”,坐在家里面分分钟就能跑赢通胀。而小微企业也不用再看银行的“脸色”,通过P2P平台可以更加快速、直接地获得融资。

P2P天生具有普惠金融的属性,一经推开,备受追捧。再加上国资系、风投系、上市系和银行系P2P平台的出现,让投资者更加有恃无恐地大举投资P2P平台。

当时的P2P行业可谓如日中天。记得我在2014年旁听过某二线城市的P2P内部招聘会,当时招聘会现场坐着大大小小近20家P2P平台的负责人,有平台老板当场豪言“来了,就有一套房”,承诺符合要求的应聘者除每个月的高薪,还能额外获得一套当地老城区价值百万元的新居室。

在P2P红火的那几年,走在市中心的街区,经常能接到P2P平台“地推”的宣传单;去银行办理业务,总有年轻的推销员前来“搭讪”,推荐收益率超高的P2P理财产品;逢年过节,家长里短的聊天中,时不时能听到关于某某P2P平台的投资心得……

高涨的投资热情,让中国从2014年开始成了全球最大的P2P市场,并在随后的几年里,规模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P2P的总和。如此快速的成长和规模膨胀,让中国P2P出现了“泡沫”。

华尔街有句名言:“当鞋匠都开始和你谈论股票的时候,也就是该退出的时候了。”

说到底,P2P平台只是一个“金融信息中介”平台,并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吸纳存款资金,更不得参与非法集资,这是监管部门给P2P画出的“红线”。但过热的市场,让很多平台不甘于只收取双方的服务费,他们开始接触资金,开设资金池,把资金投向能更快取得收益的领域,默默地扮演起双方资金的担保方之一。

一些P2P平台严重偏离了初衷,花样繁多的违法交易行为在行业中蔓延开来。伴随着大量平台开始卷款跑路,P2P行业被不断逼入“窄巷”,并最终招致“史上最严监管”。

对于监管方来说,在有把握识别风险、控制风险之前,闸门不可能开启。对于P2P平台来说,要么扛着,要么退出。只有经过合规的风雨洗礼,证明自己是在严苛条件下可以生存的平台,才有为自己正名的资格。

现实残酷,前途漫漫,没有人希望这个行业最终走向消亡。

毕竟在通胀压力攀升的当前,在全球降息、国际金融动荡、国内楼市降温等多重压力之下,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能够提供两位数收益的理财产品。

未来,P2P行业也许会集中于个别优质平台,这个行业的规模也许会逐步下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并在该水平维持健康稳定发展。但涅槃后的P2P,必然将回归点对点小额贷款业务,坚守信息中介的“初心”,砥砺前行。

拜拜P2P!希望这次只是短暂的告别。

作者:潘晔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解禁致青岛啤酒股价闪崩背后:“沉默”的高端产品销量数据

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此时更需要与品质匹配的价格,在品质和价格上找到平衡点。...

来源:鳌头财经theSankei

核磁共振仪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开始量产

医疗检查费用正在逐步降低...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中炬高新与宝能争端再升级发生“严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本月以来,宝能与中炬高新的争议在持续升级中。...

来源:中华网财经

阿里不参与蚂蚁集团回购,新增两位合伙人

菜鸟集团CEO万霖、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蒋凡,成为新晋阿里合伙人...

来源:中华网财经

TEMU 在美国市场缠斗升温

竞争升级的一个缩影。...

来源:中华网财经

印度拒绝比亚迪10亿美元建厂提议

比亚迪曾于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为手机制造商生产电池和零部件。...

来源:中华网财经

半年40起融资,中美VC为何都在追捧“心理健康”

2021-2023年,总投资额已超过百亿美元。...

来源:动脉网

年销30亿却陷入餐饮泥潭,华与华转不动大窑的命运齿轮?

大窑或难成为下一个王老吉。...

来源:快消

华西村1元转让80%股权 地方国企助其抒困

华西集团主要从事涤纶化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石化仓储物流服务。...

来源:中华网财经

景区经营权转让频现,大熊猫基地及碧峰峡80%股权拟5亿成交

景区经营权拍卖也已发生多起。...

来源:中华网财经

AI独角兽CEO被告上法庭了

钱在哪儿,官司就在哪儿。...

来源:投中网

菲仕兰上半年业绩抢眼

围绕不同功能性、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乳品多样化,加速新品研发和落地。...

来源:中华网财经

李彦宏辞任携程集团董事

目前百度控股有限公司仍为携程最大股东。...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强生上半年营收503亿美元!Stelara超52亿美元,Darzalex增长22%

基于此,强生上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由原计划的979-989亿美元提高至993–1003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

汪涵道歉!曾代言的千亿级P2P出事!要不要担责?

最近,湖南卫视主持人集体“水逆”。仝卓和高天鹤考试作弊翻车刷屏后,1日汪涵因曾代言企业“爱钱进APP被立案侦查”冲上了热搜。2日,“汪涵发声...

来源:新华网

“车贷一哥”微贷网被查 待收近百亿 车贷模式痛点何解

“车贷一哥”终究凉了。7月4日晚,杭州警方一纸立案侦查通告,宣告了美股上市网贷公司微贷网的结局。7月5日,微贷网被查一事在全网迅速传播并引发...

来源:北京商报

多地完成网贷“清零”任务 网贷清退按下加速键

P2P网贷清退进入“攻坚阶段”。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宣布全部取缔对辖内网贷业务。随着整治不断深入,P2P网贷行业风险持续得到缓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六千多家到二十九家 网贷平台“大扫除”渐近尾声

近日,一组关于网贷平台的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网贷平台从最多时五六千家到6月底仅29家在运营,专...

来源:经济日报

湖南一P2P暴雷后两大国资股东闹上法庭,曝出自融内幕

P2P平台的国资背景曾一度被投资者看作其实力的象征。然而,在P2P雷潮开始后,大量出现问题的平台正是国资系平台。近日,湖南一P2P平台在暴雷...

来源:蓝鲸财经

​清零之后 银行系“类P2P平台”命运几何

在P2P网贷业务全面清零之际,银行系“类P2P业务”也处于萎缩状态。...

来源:北京商报

央行:在营P2P网贷全部停业 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

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平稳...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明星代言P2P,得其利者必承其重

去年7月,互联网金融平台“爱钱进”爆雷,涉案金额近200亿元,知名主持人汪涵、奥运冠军刘国梁因代言被卷入舆论漩涡。...

来源:北京商报

监管强力发声:P2P爆雷,明星代言费要追回

6月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透露,银保监会依法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快对已立案的999家网贷机构的审理进度;同时亦加快追赃挽损,依法追缴高管...

来源:时代周报

P2P平台喜投网3大股东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依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黄生以62.48%股份占比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来源:新京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