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股票基金天天跌!4000万人转投银行理财,一年狂赚1万亿

2022年03月08日 11:55 来源:时代在线
分享: 微信

近段时间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窘境让越来越多手上有点闲钱的年轻人“投奔”银行理财。

3月7日,“股票基金”又上热搜。29岁的小西(化名)看了一眼基金收益,感慨道,“现在的基金还有希望吗?怎么天天跌成这样?”

初入基金市场一年多,小西已经为此缴了不少学费,“别买基金了,还是买银行理财吧,至少稳定、不会亏。”

“保本、不会亏”是大众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印象,但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经降为零,市场刚兑预期被完全打破。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市场逐渐向净值化时代转型。

过去三年,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资管新规发布初期的行业震动、整改过渡期的逐步适应和过渡期延长阶段的努力回旋。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有何变化?净值化后,什么样的理财产品更受投资者欢迎?投资者在银行理财产品上的收益率又如何?

市场规模增长超预期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降为零,市场刚兑预期被完全打破。

与此同时,备受市场关注的同业理财和多层嵌套的理财产品大幅减少。

截至2021年底,同业理财已经降至541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了97.52%,而多层嵌套的理财产品已经基本上清除了。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增速较2020年提升5.24个百分点。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达93%,理财业务进入真净值时代。

“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增长表现,还是超出了此前的一致预期。”3月5日,中国工商银行南京某支行理财经理赵宇(化名)告诉时代财经。

此前市场对2021年理财产品的预期规模是同比下降,赵宇表示,“但是没有想到不仅同比增长,增速还是不错的,可能是资金避险情绪有持续下降的原因,因此我们对2022年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更为乐观。”

股票基金天天跌!4000万人转投银行理财,一年狂赚1万亿

时代财经拍摄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29万亿银行理财产品中,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6.96万亿元,占比92.97%;而非净值型产品余额为2.04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大幅减少16.39万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2021年银行理财增长之所以能够超预期,主要是由于“一级低风险产品、T+0型产品、开放式产品成为了增量理财产品的主力”。

同时,中金公司认为,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是“部分理财机构在去年三季度之前已基本完成净值化整改转型,在规范业务模式之下四季度已实现了快速增长放量。其次,自去年三季度开始,国内股市整体波动较大,指数回撤幅度较高,一定程度激发投资者短期避险情绪,资金实现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流。第三,投资者数量创新高,理财产品受众持续扩张。”

南京当地某上市公司高管告诉时代财经,他去年买了一些银行理财产品,“股市波动太大,资金不能配置在一个地方,所以我大概三分之一的资金都用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一年为投资者赚了1万亿

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8%。

普益标准认为,时至今日,资管新规已经不再是财富管理行业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引导机构深耕财富管理的“灯塔”。

正是得益于理财业务种类的多样化以及规范化运行,理财投资者的数量大幅增加。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8130万户,一年间投资者数量高增3967万户,同比增长95.3%。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3919万人至8067万人,同比增长94.5%;机构投资者数量同比增长约3倍至62.67万个。

同时,2021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募集资金122.19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

“那我至少赚了亿分之一,一万块。”在上海从事IT行业的刘星星(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她平时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以外,资金基本上用来投资理财,“我知道净值化,现在买的理财产品都是按净值确认份额,不像以前都是按金额就可以了,但我觉得对个人也没什么影响。”

上述南京某上市公司高管也觉得“净值化对自己影响不大”,“以前买公募基金,不就是净值化产品嘛,所以银行理财现在的净值化对于有过投资经验的人来说,实际上是无所谓的。我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基本上在3%-4%之间,今年我还是会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也会继续买基金,或者投资股票,反正不会只做一种投资。”

但是,赵宇坦言,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还是要了解“净值化的意义”,“资管新规出台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值法逐渐成为主流,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幅度明显扩大,特别是权益类产品,该类产品持有较高比例的股票,其产品价格将随着股票价格的波动而波动,这是投资者需要明白的。”

刘星星表示,自己家庭的资产配置主要以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主,另外搭配一些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做固定资产。“理财产品通常70%选择中短期的产品,一年内的居多。主要两个原因,第一是资金周转更灵活;第二是可以随时观望市场环境,做出调整。20%的资金会投资一些知名基金产品。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投资回报率不高,但胜在资产可以保值。”

3月4日,宁波银行某理财专家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银行理财告别“保本保息”,迎来“自负盈亏”,在一定程度下加大了客户选择理财产品的难度。

上述理财专家认为,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牢记几点,“一是产品风险评级,对于同一家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风险评级越低,产品风险越低;二是关注产品类型,通常按照收益风险弹性从小到大的排序是,固收类产品、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三是关注产品历史运作情况,比如产品多个时间维度的收益表现、回撤与波动情况等等。”

固收产品还是主流

三年期的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收尾,银行理财已基本完成净值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理财产品封闭期限变长。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银行新发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320天,同比增长61.07%;理财公司新发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574天,同比增长17.83%。

而在资管新规发布时,全市场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38天,2021年12月则大幅增长至481天。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余额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62.96%,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54.80个百分点;另外,90天以内的短期封闭式理财产品实现清零。

招商银行南京某支行理财经理郭伟(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封闭式理财产品目前确实没有3个月以内的了,“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封闭式资管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主要是为了纠正以前产品的短期化倾向。但是,开放式理财产品还是有90天以下的。”

股票基金天天跌!4000万人转投银行理财,一年狂赚1万亿

时代财经拍摄

截至2021年末,开放式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3.78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16.6%,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2.0%,占比较2020年末提升3.15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达到5.22万亿元,占比18.0%。

目前,各家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开始逐渐扩大,并成为市场的主力。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22年2月末,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4家已经正式开业。截至2021年末,理财公司产品规模17.2万亿,市场份额占比达59%,预计2022年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未来将有5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

“目前,我行理财产品货架上已上架现金类、固收类、固收增强类、混合类和权益类等全品类理财产品,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财富管理需求。”上述宁波银行某理财专家告诉时代财经,除宁银理财子公司外,目前宁波银行已准入包括招银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外部理财子公司的多款理财产品,在头部理财子公司中严选优质理财产品。

在采访调研中,时代财经了解到,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越来越高,依旧是理财市场的主流。

上述《报告》显示,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6.78万亿元,同比增长22.80%,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2.34%。

“确实如此,股市波动影响较大,公募基金的发行在近期都不太好,说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下降,他们需要更安全的产品。”郭伟告诉时代财经,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更为稳定的理财产品更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不过,也有投资者对权益类理财产品感兴趣。

在合肥从事教育行业的单美丽(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她的资产多数用于投资权益类理财产品或者股票,“固收类的收益率太低,不如股市,股票玩得就是心跳!”

郭伟认为,随着银行市场不断规范、竞争的日益激烈,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断进步,对高风险产品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还是要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专业的理财专家进行咨询,寻找最合适自己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量力而行。”

(责任编辑:CF017)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3年、5年期降15BP!多家大行存款挂牌利率今起下调 大额存单利率也降了 其他银行会跟进吗?

①本次降成本有利于维护银行合理盈利空间,增强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 ②引导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促进消费、投资,提升经济活跃度; ③大行调...

来源:财联社

银行理财净值化产品迎来考验,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12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又出现了一轮赎回高峰,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仍在持续调整。大量债券型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下跌,银行理财...

来源:蓝鲸财经

持续遭受赎回压力,银行理财“吆喝”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法产品来啦”“第一家率先成立发行产品”“消除持有净值波动风险”……12月15日,华夏理财固收纯债封闭式12号435天产品发售,在发...

来源:财联社

2.5万亿定期开放理财到期压力将至 债市跌跌不休何时止

银行理财被大量赎回,钱走了,还会回来吗?短期或许不会了,债市“活水”在萎缩,市场形势严峻。...

来源:财联社

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养老理财1年募资千亿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养老理财迎历史发展机遇。目前来看,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收益体现出更强的韧性。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和债市波动...

来源:时代周报

银行理财仍承压,净卖出规模扩大至483亿元

上周债市大幅下跌,引发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

来源:财联社

工商银行推出特定养老储蓄产品 利率最高可达4%

养老储蓄试点11月20日正式售卖。记者今日从工商银行处获悉,在广州、青岛、合肥、西安、成都5个城市发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利率最高可达到4%。...

来源:新京报

银行理财开启第二轮下跌潮?受债市杀跌冲击

近日债券市场开启惨跌模式,至16日仍没有停止,波及大面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各机构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

来源:财联社

信用卡自动分期槽点多,一不小心产生上万元利息

​人手一张信用卡的年代,一不小心踩了坑可能都不知道。比如账单被自动分期,额外支付上万元手续费。...

来源:时代财经

利率一降再降,大额存单仍难求

大额存单越发受到追捧。...

来源:北京商报

大额存单火爆!有银行一票难求,利率可能还会降

11月5日,时代财经通过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尽管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但受欢迎程度仍旧不减,甚至有银行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来源:时代财经

近10万亿规模现金管理类产品正在加速整改

2022上半年,在权益市场震荡下,理财产品破净数量不断增加,而作为风险相对较多的现金类理财产品,其规模在上半年也同样环比大幅下降。但9月以来...

来源:财联社

第5家合资理财公司!法巴银行与农行设合资理财公司获批

又一家合资理财公司即将诞生。法巴银行发言人对外表示银保监会已初步批准该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一家财富管理合资公司。对此,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确认...

来源:财联社

养老理财扩容提速:9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48只产品

作为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之一的兴银理财即将发行首只养老理财产品。10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获批试点后,兴银理财的首只养老理财产品“兴...

来源:北京商报

下调基准费率打折,理财子公司“弯腰”寻客

在利率下行、市场波动的背景下,部分理财产品参考收益、费率均有所变动。...

来源:北京商报

理财破净潮后续:理财公司纷纷自购产品,总额约18.5亿

行情不佳时,基金公司自购产品的这种做法,银行理财公司近期也开始效仿,且手笔更大。...

来源:新京报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银行理财将迎新机遇

北京商报讯(记者孟凡霞李海颜)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银行理财业务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北京商报

市场逐步回暖,“破净潮”后跳涨银行理财净值回血

经历了“破净潮”“自购潮”后,银行理财市场收益情况正在逐步回升。...

来源:北京商报

银保监会首开罚单,银行理财子公司迎破净潮

非标投资面临约束之后,叠加利率长期下降趋势,银行理财或多多少少面临高收益资产荒的问题。...

来源:时代财经

多家银行再发文停止智能投顾业务 业内期待监管细则出炉

招行、工行、中信等多家银行近期纷纷发布通知称,即将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停止旗下智能投顾相关业务。相较于去年底银行不再新增智能投顾规模不同,此次不...

来源:新京报

银行理财子再添一员 民生理财获批开业高管阵容揭晓

民生理财筹建期早已超过9个月,而今终于获批开业。...

来源:蓝鲸财经

买银行理财避免开“盲盒”,银行理财需建立专业评价体系

资管新规结束了3年的过渡期正式落地,今年是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元年,银行理财市场略带一丝冷意。...

来源:财联社

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业绩比较基准为何“不准”?

近日,一条“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的消息冲上热搜。...

来源:人民网

国庆专属银行理财产品来袭,部分利率仅高0.1个百分点,真让利还是噱头?

中秋概念理财产品狂欢余温尚未消除,国庆概念又开始走俏银行理财市场。...

来源:时代财经

赎回潮虽近尾声,银行理财仍承压,净卖出规模扩大至483亿元

上周债市大幅下跌,引发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赎回潮。...

来源:财联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