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中日便利店之战中局已至 本土品牌反击来了

2021年07月21日 15:15 来源:中华网财经
分享: 微信

近日,“北京便利店少”这一话题被再次冲上热搜。

细数北京便利店,罗森只有200多家,全家只有100多家,不足上海的十分之一。“在北京找个便利店比找对象还难。”有网友如此总结。但与几年前的争论不同,不少人发声反驳:日本便利店不能代表中国。

近3年来,中国便利店品牌如雨后春笋,北京便利蜂门店数量已超过三家日本便利店门店总和,北京已不再是从前的“便利店荒漠”。在其他城市,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品牌也在积极反攻,反观日本便利店却接连闭店。

6月30日,中国大陆全家执行长林建宏被曝离职,据新闻讲述,林建宏的离开并非合同到期,业内猜测与国内日益激烈的便利店市场竞争有关,归根到底是日本品牌的影响力在减弱。

如果把中日便利店的竞争比作一场战争,日本便利店的败局已定。

日本便利店光环褪去

1992年,7-11便利店在深圳开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随后宛如病毒一般扩张。以7-11、罗森、全家为代表的日资便利店,凭借领先的经营理念、店铺装潢和新奇的商品,迅速抢占市场。

正值中国市场崛起,日资便利店凭借先发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各自为战的小连锁、夫妻店被打得溃不成军。美宜佳、天福等地方连锁通过兼并小店的方式报团取暖,也难阻日本品牌的大肆扩张。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市场尚未成熟时,有成熟品牌的入驻其实是好事。不少一二线城市80、90后的童年回忆,都与7-11的瑞纳冰、罗森的小甜品分不开。许多日本、台湾的消费品也是从这里第一次见到,算是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眼界。那时的日资便利店,是新奇、高端、卫生、干净的代名词。

全家在全国拥有近3000家门店,其中近一半分布在上海。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商圈,全家曾被称为上海滩隐形冠军。从2004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全家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十年九城布局。罗森、7-11也开出了上千家门店,牢牢占据着中国大城市的便利店市场。

可一旦站稳脚跟,日本品牌的本来面目逐渐显现。

在十几、二十年前,日本的虚假宣传在国内无处不在,诸如《夏令营中的较量》等文章,极力抬高日本,抬高日本青少年、日本企业、日本品牌;贬低中国、贬低中国的一切。试图洗脑中国人——日本的就是好的。一旦烙下这样的思维钢印,日本品牌便可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枉顾中国合作商和消费者的权益,赚取更多利润。

近年来,有许多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曝光7-11的店面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罗森武汉一店主故意将过期数月的虾饺混进关东煮售卖,直至被“良心不安”的员工举报;全家更是被蓝莓评测揭露全国10座城市的21家门店同时售卖过期食品,甚至篡改小票日期。

幸好,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成长,他们不再迷信洋品牌,日本便利店的光环正在褪去。

加盟隐患不断

几年间,中国自己的品牌如雨后春笋,日本资本家们惊恐地发现,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不仅比他们质量好,价格还更实惠。

开放加盟已经成为日系便利店扭亏为盈的主要路径,在这一模式下占成本大头的人工费用和租金由加盟商来承担。

这导致,以全家为首的日资便利店增速大幅放缓。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到,全家、7-11和罗森都是依靠加盟模式达到扩张的目的。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全家、7-11、罗森在中国大陆的加盟店比例分别是80%、40.4%和49.6%。也就是说,你在中国走进10个全家便利店,有8个其实是加盟店。

为了吸引加盟商,罗森和7-11炮制出“首日经济”概念,即通过雇人排队或虚报销售额的形式,制造一个繁荣景象,给加盟商信心,而一旦他们“入坑”,可能会赔钱,但赚钱的永远是品牌授权方。

可以说,现在国内一些奶茶店、火锅店雇人排队制造假象吸引加盟商,其实他们这些套路都是跟日系便利店学来的。

例如,2017年罗森首次在南京开店,通过各种手法制造了日销售额11.8万元的成绩。不久,另一家新开门店又打破这个纪录,实现日销售额超过20万元,交易笔数1764。这是极不正常的,通过总额和交易笔数计算,平均单笔消费约114元,对于日常客单价15元左右的便利店来说,只不过是一时繁荣。

这一套路却吸引了大批加盟商,遗憾的是,他们中赚到的钱的寥寥无几。相反,一年后,有很多人寻求退出。

中日便利店之战中局已至 本土品牌反击来了

中日便利店之战中局已至 本土品牌反击来了

中日便利店之战中局已至 本土品牌反击来了

中国便利店全面反攻

中日便利店之争,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迎来了全面反击。

2017年,以便利蜂为首的互联网零售企业进入便利店行业,短短三年时间,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开出了近2000家门店,扩张速度相当的同时,在商业模式上有着领先优势。美宜佳、天福等地方品牌也通过地域优势抵挡着日本品牌的反扑。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躺着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日本便利店慌了,但他们面对利润从不手软,一定妄图夺回中国市场。在这一时期,中国便利店品牌需要在产品、服务上更下工夫,让消费者更认可中国便利店。

随着中国经济茁壮成长,或许有一天,中国的便利店品牌也会开到日本去。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量价均超2019年暑期,北京酒店火到8月

亲子、商务多端支撑...

来源:北京商报

西单商场“留不住”劳力士

引入像劳力士这样的高奢品牌,依旧会是西单商业项目布局的重点之一。...

来源:北京商报

阿里大文娱资本寻路,亏损大户优酷下一步如何走?

过去,市场对长视频平台看中的是发展远景,现在更看中的是其盈利空间和能力。...

来源:蓝鲸

山姆泡面桶出圈会员店竞争白热化

山姆会员店产品频繁出圈的背后,是会员制领域竞争白热化阶段。...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沿河商业玩出新花样

不同于其他商圈,沿河商业一边享受着天然的红利,更要面临着更多硬件条件的挑战。...

来源:北京商报

三只松鼠股东合计套现超30亿

伴随着两大股东的持续减持,三只松鼠近年来股价持续下探,较三年前历史高点已跌逾七成。...

来源:北京商报

明星跨界资本圈“踩雷”背后

明星效应双刃剑的另一面也让投资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专业的事还得让专业的人做”...

来源:北京商报

地方茶饮品牌扎堆进京赶考

茶饮市场趋于饱和,尤其是一线市场头部品牌已经占据了较高市场份额,新选手要想破局仍需找准定位进行差异化突围。...

来源:北京商报

三里屯想再造一个“重奢场”?年轻人直呼逛不起了

未来三里屯商圈将同CBD商圈联动发展,建设成“一园、三段、多点”的空间布局...

来源:北京商报

连亏三年凯撒旅业走向重整边缘

*ST凯撒此前转战海南并开展免税业务,也引进了京东成为其第五大股东,还试图吸收合并众信旅游但未能成功。...

来源:北京商报

孩子王收购乐友国际被问询

随着中国出生率持续走低,母婴行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压力,孩子王收购乐友国际的“蝴蝶效应”如果发挥效能,或将拉开母婴行业资源整合的大幕...

来源:投资者网

同行扩大门店规模,奈雪的茶何时融入“加盟时代”?

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林在3月31日的业绩会上称,奈雪的茶计划2023年新开600家门店,新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来源:投资者网

县域直播、宠物经济……小微经济呈现八大新亮点

对于小微而言,每一个亮点都蕴藏着生意和生计的机遇。...

来源:人民网

盒马等待上市

未来,盒马还需要扩大生鲜销售量和增强竞争力。...

来源:北京商报

电竞赛场内外的商业化角力

赛事、直播等电竞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亚运会也为电竞俱乐部的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北京商报

京东新设独立业务单元,派大将整顿兵马再战“菜市场”?

创新零售部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京东正在对生鲜等新零售业务重拾野心。...

来源:观察者网

北京首店关闭,维密失宠?“性感牌”不再好打

如今,在内衣界“花样不断”的时代,维密无法像以前那样,靠“性感”走遍天下,“舒适”界又群雄逐鹿,如何挽回流失的消费者,或是维密最需要考虑的。...

来源:凤凰网财经

阿里巴巴换帅:张勇卸任董事长和CEO 蔡崇信和吴泳铭接任

①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 ②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 ③吴泳铭...

来源:财联社

Keep到底何时能上市?

自律能给人自由不假,但能否给Keep自由,还不好说。...

来源:时代财经

手握斯凯奇,“鞋王”上市11年首亏,一年广告费过亿!大股东占用资金遭监管问责

尽管手握“斯凯奇”和“彪马”,ST奥康的前途似乎不太明朗。...

来源:时代财经

挤上618直播带货牌桌,客单价秒杀抖音,小红书不能只有董洁、章小蕙

挤上618直播带货牌桌,客单价秒杀抖音,小红书不能只有董洁、章小蕙...

来源:时代财经

零售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名创优品转型面临挑战

放眼未来,公司面临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竞争激烈的局面,同时,资本涌入后对业绩的持续增长有较高预期,而起步阶段积累的经验不足以复用,仍须与传统消...

来源:投资者网

影视公司扎堆搞直播,万元月薪招聘MCN员工,华谊兄弟一场直播卖了千元

过去30天内,华谊兄弟场均销售额750元-1000元。...

来源:时代财经

“鸭鼠之谜”波及股价 绝味食品仍在扩张线下门店

线下跑马圈地,线上销售渠道业绩不温不火。...

来源:投资者网

味知香等预制菜企股价大幅走低:市场加速洗牌,仍有三五年机会窗口期

从舆论热度看的话,预制菜确实有下降的趋势。但从产业层面看,无论是从区域产业政策、还是企业的发展速度、市场的接受程度来看,属于预制菜未来的市场...

来源:蓝鲸产经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