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掉个人信息交易“地下黑市”(聚焦个人信息保护)
“代查各类信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查不到……”今年2月,江苏无锡警方网安部门在网络巡查中发现,某网络软件聊天平台上,有人打出了这样一则广告。
夸张的是,这条广告竟然“所言不虚”,发布广告者只是犯罪团伙中的冰山一角。
顺藤摸瓜,无锡警方发现了一个自发形成、结构松散的“地下黑市”,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软件、聊天群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非法交易市场。在这里,个人征信、银行账户等数十种公民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挂牌出售。
在“净网2018”专项行动中,无锡警方破获一起境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专案组分赴湖南、广西等地以及缅甸开展多轮次集中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13名,打掉信息源头30余个。
“地下黑市”内部分工明确,日交易金额达百万余元
一起常见的“催收业务”中,一位“客户”联系发布广告的中间商,称自己借给别人的钱要不回来了,想要了解更多债务人的情况以便“催收”,并提供了欠款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发布广告的下层中间商揽下生意,扣除自己环节的提成后,层层上传给有更广泛资源的上级中间商,最后到达接近信息源头的顶层中间商手里。很快,这些欠款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名下财产、卡上余额,以及活动范围等就一清二楚了。然后,这些信息又层层下传、原路返回,实现了“客户”的业务需求。
“这个‘地下黑市’日交易公民个人信息量数十万条,日交易金额达百万余元,几乎覆盖公民生活方方面面。”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蹇俊介绍,“人数之多、分布之广、组织脉络之复杂,实属罕见。”
针对发现的情况,当地成立专案组开展破案攻坚。经过多月调查,梳理出了具体犯罪链条数十个,还原出该团伙的组织架构、成员分工和运营模式,摸清了这一非法交易市场网络:在网络软件聊天群内部,有着信息源头、中间商、使用者等角色。信息源头多为掌握了公民个人信息的黑客、企业人员,以及通过“骗术”获取信息的犯罪分子;中间交易商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为生,分为获取数据的、进行销售的、打通渠道的,手法专业、分工明确;处于链条下游的数据使用者,将购买到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通信网络诈骗、小额贷款、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活动。
【TechWeb】8月29日消息,据中消协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