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这个三线城市凭什么进新一线:失去20年后开始爆发

2019年06月13日 14:27 作者:第一财经
分享: 微信

原标题:

昆明凭什么进新一线城市:失去20年后开始爆发

最近昆明“火”了。上个月底第一财经发布《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昆明在337个中国地级以上的城市中,挤进了金字塔尖,首次入选15个“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而且将一些东部沿海大城市挤了下去。

这一榜单评审委员会认为,作为2019城市排名中新上榜的城市,昆明具有显著的人才吸引力,这也表示昆明多样性生活方式有了跨越的进步。

当然,对此很多人会问,“昆明凭什么成为新一线城市,”甚至有人提出昆明一个三线城市怎么能成为新一线。

那么,昆明的现在和未来到底是怎样的?

是该昆明爆发了?

昆明进入“新一线”挤掉的是无锡,虽然很多人质疑昆明GDP总量不如无锡等沿海城市,但实际上,昆明的GDP总量在20年前也不落后于很多中部甚至东部城市。比如,2001年,昆明GDP为673亿元,合肥和南昌也分别只有363.02亿元和485.12亿元。

在西部地区城市中,就GDP总量来看,昆明也一直保持第四的位置,排在重庆、成都和西安之后。这四个城市中,成都和重庆总量相差不大,而西安和昆明也不分伯仲。2000年,西安和昆明的GDP分别为689亿元和626亿元。

然而,20年来,昆明虽然一直保持第四的位置,但是与西安的差距越来越大。2018年,西安全年实现GDP 8349.86亿元,昆明市该年GDP则为5206.89亿元。西安目标是到2021年超过万亿元,而昆明2020年目标是超7000亿元。

如果跳出西部区域去比较,更能发现昆明在这20年发展缓慢。比如,本世纪初,昆明GDP总量是合肥的近1.7倍,到现在不到后者的七成。可以说,相比其他城市,这20年是昆明失去的20年。

昆明与西部前三位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开始落入到与其看不上眼的贵阳之间的竞争。2018年贵阳实现GDP 3798.45亿元,而2000年时,贵阳GDP总量不及昆明的一半,仅为265亿元。贵阳也从2000年西部地区第9名晋升到2018年的第5名,逼近昆明。

贵阳以大数据为突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先后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试验区”,贵安新区也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最近几年接棒重庆成为全国城市增速冠军。反观昆明,似乎毫无建树。

这20年来,西部地区前几位的城市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长期打擂台,处于外界的聚光灯下,相继成为明星城市,城市知名度、影响力以及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而在这种激烈的氛围下,昆明却显得很佛系,很少发出声音,参与城市竞争。

失落了20年,昆明这个西部老四是否该觉醒了呢?或许有些危机感,这种状况在最近两年开始发生变化。一个显著的指标就是,云南和昆明经济增速开始大幅提升,位居全国前列,大有领跑的趋势。

云南省2018年GDP增速为8.9%,西部地区排名第三。昆明市2018年GDP占全省GDP总量的29.12%,GDP增速8.4%,其增速在省会城市中名列贵阳和拉萨之后。

这一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是昆明工业的发迹。昆明市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昆明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0%。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68倍,冶金工业增长21.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6.4%。

今年一季度,云南GDP增速超过贵州,位居全国第一。而昆明全市GDP为1119.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2%,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一季度昆明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4.3亿元,增长7.3%,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难能可贵的是,昆明的增长是逆势上扬。

那么,按照轮流坐庄的态势,在重庆、成都、贵阳和西安之后,是该昆明爆发了吗?

梳理昆明的数据不难发现,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烟草工业和石油项目的带动。1~3月,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1.3%,较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其次是石油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一季度中石油炼化项目加工原油255.17万吨,完成产值136.59亿元,增长6.3%,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2%。

几经波折的中石油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于2017年8月投产,根据官方材料,到2018年8月28日,这一项目原油加工达1050万吨,生产汽油、柴油、航煤、液化气等产品94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560亿元、税费151亿元。

可以看到,带动昆明增长的还主要是传统产业,则增长后劲值得注意。昆明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称,“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工业不强、服务业不优、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等还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短板和弱项。

未来的潜力空间

对于昆明发展滞后,一些云南人在网上发问,“为什么国家不重视云南,不重视昆明”。但事实上国家对云南寄予厚望。2011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的地位更加突出。

其实,昆明的“野心”已经显露无遗。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发挥好云南主战场作用,昆明提出要找准昆明在融入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加快昆明对外开放步伐。于是,昆明形成了到2030年分三个阶段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7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功能基本显现,国际通达性明显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新兴产业开始形成集聚态势,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二阶段:2021年到2025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征初步显现。到2025年,全市GDP达到1.19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开放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在西南地区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阶段:2026年到203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到2030年,全市GDP达到1.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8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美元。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更加凸显。

其实这一计划已经得到国家的支持,并铺展开来。比如,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昆明被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位列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厦门之前,规划要求强化国际人员往来、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

云南战略的核心在昆明,昆明的方向在于向南向西。未来云南将以昆明为中心,建设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连接上海至瑞丽、临河至磨憨、济南至昆明等运输通道,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交通合作,逐步构建衔接东南亚、南亚的西南国际运输走廊。

昆明也有这样的基础。2018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35.95万架次,旅客年吞吐量达4708.81万人次,跃居全球第35位;截至2018年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348条,其中国内270条,国际和地区78条,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34个,位列全国首位。

根据云南省政府和中国民用航空局《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近期目标到2030年,实现旅客年吞吐量1.2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20万吨,远期目标到2050年,满足旅客年吞吐量1.4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300万吨。

不只航空,昆明的潜力空间还在于泛亚铁路的建设。在中老铁路、中缅国际铁路、中泰铁路建成通车后,将构建起以昆明为起点的泛亚铁路网。目前,玉磨铁路、大瑞铁路正在冲刺,未来2~3年,这些重要的铁路线路会相继开通。

当然,昆明将与南宁展开竞争。广西和云南是与东盟国家陆地接壤的两个省份,在面向东南亚的发展中,都自称是龙头,而且城市定位也一样,竞争不可避免。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五象新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未来谁是面向东盟的真正龙头,昆明还是南宁?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