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垃圾分类?垃圾制造量全球第一

2019年07月11日 14:39 来源:中国之声
分享: 微信

最近

全中国人都在讨论一件事情

那就是垃圾分类!

从上海开始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

垃圾分类提上日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

或许有的人还在抱怨这项政策

但还是要说:

垃圾分类的这场“战争”

已经是迫在眉睫

1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搞垃圾分类?

因为中国

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

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

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

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

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2018年9月16日

香港杏花新城

商场一层被倒灌的海水淹没

大量垃圾被冲入商场

堆在扶梯口

在香港,台风引发的海水倒灌

把大量海洋中的垃圾冲入城市

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

变成了垃圾王国

海水借着台风

把人类倾倒在海里的垃圾

成吨地还了回来

密密麻麻,塑料遍地,触目惊心

这些被日常丢弃的垃圾没有消失

总会有一天以别的形式

出现大家的生活中

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

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

生产的肉类奶制品

是在垃圾填埋场上种起来的

有机蔬菜水果……

2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搞垃圾分类?

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禁止进口“洋垃圾”

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实施垃圾分类

不仅是上海很急

整个中国都很急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这么多年来我们因为垃圾处理不善

而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健康代价

南方有一个村庄

过去村后有座高出海拔多米的垃圾山

剧毒的腐烂物和脏水渗透地下

污染了人们生活饮用的水源

在当地只要是用水

任何人都逃不开垃圾毒物

对身体的侵蚀……

于是,这个仅有400人的村庄

10年间许多村民因患癌症死亡

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冠以

——“癌症村”

而目前解决垃圾山的问题

选择之一就是用焚烧代替填埋

但说到建垃圾焚烧场

各地市民几乎是谈虎色变

因为垃圾焚烧带来的二噁英污染物

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质之一

排放后可远距离扩散

一旦进入人体

会长久驻留

最终致癌

据相关资料显示

二噁英类污染物毒性

相当于砒霜的900倍、

氰化钾的1000倍

而中国垃圾并未分类

有毒物质最少翻一倍

垃圾分类

是希望将垃圾处理导致的

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

降到最低

3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搞垃圾分类?

因为可能一个垃圾

就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灭绝

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全部加起来可以绕地球420圈

而超过50种鱼类被发现

正在食用塑料垃圾

每年至少10亿个海洋生物

因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

我们的随手一丢

就是谋杀

被人造塑料垃圾困住的野生海豹

被塑料圈勒到变形的海龟

一只天鹅带着幼鸟

在垃圾搭成的窝巢中生活

错把垃圾当食物的鸟

被缠住脖子、嘴巴的海豹

这只海豹一直到死

都没能把嘴上的塑料环取下来

被塑料袋缠住窒息的小海狮,

无能为力的妈妈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

意外钻进塑料套里被活活饿死的海龟

这些扔进海洋的

塑料垃圾需要400年的时间才能降解

对于海洋生物来说

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垃圾侵占

食物被垃圾填满

如果不作出改变

死亡灭绝就是他们唯一的结局

4

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搞垃圾分类?

因为不着急

下一个轮到的就是我们

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员指出

估计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

体内都能找到

——塑料微粒

你以为自己很安全

实际上你和那些海洋生物一样

只不过它们体内是整块的塑料

而你的体内是塑料微粒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

虾米吃淤泥”

淤泥就是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环环相扣下

不光是鱼类

还有龟类、鲸类、鸟类等

200多个物种

都不同程度地摄食了塑料微粒

从被我们随手丢弃

到再次回到我们肚子里

塑料沿着生物链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对于我们的地球来说

最大的威胁

就是相信会有别人来拯救它。”

但其实谁也不能拯救我们的家园

除了我们自己

打赢这场“战争”一定是艰难且漫长的

但是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