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全球经济的紧张时刻,大数据在中国发现了这些利好信息

2020年04月02日 08:24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微信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影响,全球产业链都在关注着中国。透过卫星等各类大数据,世界看到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加速恢复“全球供应”。

灯火通明中国正重现“全球供应”忙碌景象

三月上旬,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极——珠三角和长三角多期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显示,2020年的灯光总量与2019年相比已不相上下。

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各地在做好防控的同时,相继吹响“复工”号角。

珠三角和长三角外向型企业云集,这里的生产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世界产业的发展。

全球经济的紧张时刻,大数据在中国发现了这些利好信息

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显示,相比2019年同期,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驾车活力指数目前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线之上。2月17日复工第三周以来,珠三角地区四个主要城市的驾车活力均在稳步提升。截至3月6日,珠海市的驾车活力指数为53.1%,已恢复平日5成以上;深圳、广州、东莞的驾车活力指数已恢复平日6成以上,其中东莞市已超过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

全球经济的紧张时刻,大数据在中国发现了这些利好信息

汽笛声声中国正全力稳定全球供应链

一声笛响,2月16日,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驶离广州南沙港。

在货物顺利出港的消息发出后不久,一份来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感谢信发到了国内一家企业市场部门负责人手中。信中表示,非常感谢中国的合作伙伴在此次疫情期间克服困难,让他们紧缺的产品能够按期摆上全球门店的货架。

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市场担忧疫情会导致“中国制造”全面踩刹车,从而导致全球市场供应短缺。

来自广州港的数据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广州港码头365天24小时作业不停,目前已100%全面复工。其中集装箱运输生产2月受较大影响,但3月逐步反弹回升,珠江口内船舶公司在3月下旬已全面恢复正常上班。

全球经济的紧张时刻,大数据在中国发现了这些利好信息

全球经济的紧张时刻,大数据在中国发现了这些利好信息

通过卫星和陆基AIS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3月,相较于2月,广州港进出船舶、特别是在珠江口准备进出港的船舶数量明显增加。恢复忙碌的港口,成为中国努力稳定全球供应链的最好证明。

世界各国对口罩的需求都在快速上升。小小的口罩,身后是一环扣一环的生产制造链条和系统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凭借完整的生产链和供应链,成为全球口罩的重要提供者。

据了解,中国口罩出口量约占全球的50%。国家工信部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区域防护口罩产能高达50亿只,可用以病毒防护的医用外科口罩占54%。

互联网和远方中国市场酝酿增长潜能

3月初,国内一家旅游企业逐步开启大规模的旅游产品网上预售。仅仅两周过去,酒店预售销量增长20倍,部分品牌的酒店预售套餐上线半小时即被抢光。尽管全民摘下口罩去旅行尚需时日,但人们期盼拥抱诗和远方的热情依旧。

疫情推动了中国的数字化经济。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智慧医疗迎来“风口”。“互联网+”让中国人足不出户也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也通过“云端”将中国和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中国基于5G技术和数字化抗疫实践,不仅为全球抗疫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也展现了全球经济发展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攻坚克难,中国从不缺乏决心和能力。这一次,中国的信心和行动将进一步坚定世界的信心。

出品:陈凯星周亮

监制:贺大为钟昊熹李代祥

记者:高洁毛鑫李放

数据处理:程瑛山旭

编辑:黄南希

数据支撑: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德地图

中科卫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瞭望周刊社、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CF007)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不同手机订同一客房价差近一倍 消除“大数据杀熟”需多管齐下

近期网络接连曝出“大数据杀熟”问题,先是有媒体报道在平台上订酒店,5部手机5种价格,差价近40元。...

来源:新京报

施工图来了!政务大数据将全国一体化

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指南》要求,加强数据汇聚融合、...

来源:北京商报

IMF:全球经济逆风临近 仅中东中亚地区将继续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一在一份报告中称,在全球经济逆风日益加剧之时,中东、中亚的经济活动仍具有弹性,将会在2022年继续复苏,不过该地...

来源:财联社

全球经济“金丝雀”发警报:韩国出口两年来首次下降 预示经济正降温

全球经济降温的最明确信号已经出现:韩国出口两年来首次下降。...

来源:财联社

IIF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速疲软 唯一增长驱动力是中国

当地时间周四(11月24日),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发布全球宏观观点报告称,...

来源:财联社

全球经济持续恶化 “口红指数”又回来了

随着2022年步入尾声,全球经济继续恶化,与此同时,“口红指数”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来源:财联社

IMF总裁:明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以下可能性增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1日表示,由于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以下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来源:新华社

IMF:最糟糕时刻还未到来 2023年将是更艰难的一年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食品、能源、交通和住宿等必需品价格持续飙升,大多数国家正经历着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通胀水平。目前通胀峰值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但...

来源:财联社

贝莱德警告全球大衰退将至:投资老套路行不通了!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警告道,随着各国央行大幅提高关键借贷利率以抑制通胀,一场全球性的衰退即将到来。而这一次,它...

来源:财联社

大数据疫情峰值预测靠谱吗

“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可以为防疫提供参考吗?...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