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委、商务部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2020年6月23日发布第32号令和第33号令,分别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自2020年7月23日起施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同时废止。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跨国投资带来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外商投资法》施行后,推进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最新配套文件,展示了我国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跨国投资的决心,将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修订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主要变化:一是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进程。金融领域,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基础设施领域,取消50万人口以上城市供排水管网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规定。二是放宽制造业、农业准入。制造业领域,放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取消禁止外商投资放射性矿产冶炼、加工和核燃料生产的规定。农业领域,将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股比不低于34%。三是继续在自贸试验区进行开放试点。在全国开放措施基础上,自贸试验区继续先行先试。医药领域,取消禁止外商投资中药饮片的规定。教育领域,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学制类职业教育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落实好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之外给予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同时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7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低于预期,业内预计5年期以上LPR仍存调降概率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略偏松格局,继续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国内经济活动加快恢复,有望带动融资需...
专家: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新变化 机构化规模化成行业新趋势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许维娜)今年以来,我国住房租赁行业再迎实质性拐点,保障性租赁住房频获政策支持。如何搭上政策顺风车,让存量改造与增...
国家发改委:电商平台要对超500元盒装月饼经营者重点监督
据介绍,相关电商平台在会上表示正在按照《公告》要求,切实履行平台监督责任,积极推进平台治理,规范平台内经营者的月饼销售活动,助力营造风清气正...
科技部等三部门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
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衔接协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增强创新链整体效能,全面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兼顾多方需求
《报告》指出,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
美国7月PPI数据也回落了 通胀见顶又一有力佐证
继昨日美国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出现降温之后,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也出现了大幅回落,这进一步增强了美国...
国家电影局:联合多家电影票务平台发放共计1亿元观影消费券
国家电影局网站8月11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决策部署,促进电影消费,加快电影市场恢复,国家...
国际资管机构跑步进场,外资向中国市场投出“信任票”
近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消息称,近期多家国际资管机构积极申请上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
央行: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两种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
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持相关备案证明文件等材料申请开立证券账户后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合格境外投资者托管行资质名单可通过证监...
俄罗斯交易所冻结部分外资股交易 投资者不能买卖苹果特斯拉了!
俄罗斯第二大证券交易所SPB Exchange周一表示,将把其客户持有投资组合中约占14%的在美上市股票转移到一个非交易账户中。此前俄罗斯央...
要求外资投行报告高管薪酬细节?证监会回应:不实消息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今年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外资投行报告高管薪酬细节,并提出不要给高管过高薪酬。请问证监会对此有何评论?证监会回...
工信部:为外资企业在华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做好服务保障
辛国斌指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全面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