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大数据告诉你,今年国庆假期出游有多“火”?

2020年10月09日 09:20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微信

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 题:大数据告诉你,今年国庆假期出游有多“火”?

新华社记者陈爱平

“简直就像过年一样!”这是众多游客及旅游业者对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直观感受。

来自文旅部门及旅游企业的大数据印证了人们的感受:在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前提下,人们旅游休闲消费热情和信心“爆棚”,创造出一个名副其实的“超长黄金周”。

酒店、交通、景区……各市场复苏劲头十足

大数据显示,酒店、交通、景区等各旅游细分市场复苏劲头十足,好于市场预期。

在线旅行平台同程艺龙数据显示,在国庆中秋假期前4天,平台上国内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假期前4天增长40%;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更是超过50%。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该平台上全国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高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100%。

交通方面,早在节前,多家旅游平台上热门线路火车票就再现“一票难求”。飞猪平台上,假期长线游和跨省游相关机票预订量同比上涨12%。同时,私密性更强的租车游、自驾游、小团游更“火”了,携程数据显示,其租车业务量在这个假期同比增长超50%,私家团业务则同比增长100%。

多地景区游客“爆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前7天,旅游景区接待人数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9.7%。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披露,1日至7日沪上主要景区已接待超过760万人次市民游客,接待量已超过去年国庆假期。

红色、夜色、绿色……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要问今年假期体验如何,答案可能“千人千面”。而从旅游大数据来看,红色旅游、夜间旅游、乡村郊野旅游是最大的亮点。

驴妈妈旅游网8日发布报告介绍,在山水名胜、历史人文、主题乐园等出游主题热度不减同时,这个“黄金周”夜间旅游、红色旅游游客人次增幅最大。尤其是假期前两日,红色旅游相关咨询和预订量较今年端午节假期增长超出3倍,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深受游客喜爱。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沪上纳入假日监测统计的8家红色主题类景区(点)在国庆前7日累计接待15万人次游客,人们通过参观这些景区景点厚植家国情怀。

驴妈妈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国内夜间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上涨27%,其中上海黄浦江夜游、广州珠江夜游、重庆两江夜游等人气最高。美团研究院也预测,夜间经济在这个“黄金周”消费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乡村振兴推进,更多居民爱上周边游、近郊游,乡村民宿消费“走俏”。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期间该平台上乡村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68%。马蜂窝数据显示,国内民宿客单价较去年同期上涨32.97%,“当地游”的客单价也较去年同期上涨31%。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假期前5天,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各景区点接待游客22.78万人次,同比增长290%。

错峰出游、预约出行、寓学于游……文明理性出游方式蔚然成风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人们更加注重文明理性出游,这也从旅游平台数据上得到印证。

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10月3日和4日,国内周边游进入高峰期,且相较于往年热度更高,错峰出行游客明显增加。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即便在作为游客返程高峰期的7日,沪上150多家主要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5%,折射更多市民游客错峰出游。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分析,与往年假期游客前往景区有明显的“潮汐”特征不同,今年假期更多居民通过错峰方式出游,这也是众多景区接待量恢复程度较高甚至实现同比增长的原因。

“预约旅游”已蔚然成风。在携程平台上,国内已有超过1万家景区提供预约预订服务,越来越多的景区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保障游客的参观体验。另据《5A景区数字文旅发展水平调研报告》,我国5A级景区在线预约比例已达94%。

更多游客“寓学于游”。驴妈妈旅游网平台上预订景区电子导览、含人工讲解套餐等产品人次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35%。驴妈妈董事长王小松分析,随着我国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升级,游客不仅希望住得舒适、吃得地道,也希望深度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人们正在享受更美好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国税总局:十一期间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向好态势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9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国庆中秋假期,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国内消费市场强劲复苏。...

来源:新华社

【“黄金周”观察】消费旺盛折射经济复苏的坚实步伐

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全国零售和餐...

来源:经济日报

“双节”大家旅游出行和消费情绪旺盛 假日经济正在推动内需潜力释放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昨天结束。这是疫情平稳后的第一个长假。从各个电商平台相继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

来源:央广网

消费需求释放 市场强劲复苏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市场复苏态势强劲。中国银联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2.5...

来源:人民日报

流动的中国:返程高峰看活力

10月8日,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全国公路、铁路、航空呈现出高位运行态势。...

来源:新华社

复盘“十一”消费 多业态现新“引擎”

今年疫情得到稳定控制后的首个超长假期,叠加旺季刚刚结束,北京全城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65.7亿元,同比增长1...

来源:北京商报

2021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达3890亿恢复疫前同期59.9%

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

来源:新华社

国庆假期全国共揽收快递超19亿件 与2019年比翻番

10月1日至7日全国邮政快递业高位运行安全平稳,共揽收快递包裹19.91亿件,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00.38%,与2020年同比增长2...

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国庆假期支付业务稳步增长,有力支撑消费扩容提质

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2021年国庆假期支付业务数据显示,我国支付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有力支撑我国消费扩容提质和假日经济活力激发,助力老百姓在购物...

来源:人民网

“十一”国庆假期,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2.72万亿元

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长假掀起了一股消费高潮,餐厅、商圈、景区人头攒动,彰显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和购买力。...

来源:新华网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