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关键举措密集落地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021年03月03日 12: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 微信

“十四五”开局之年,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从部委到地方,围绕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领域,频频释放重磅利好。业内指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提速推进,将深度释放多领域改革开放红利,全面激发各类市场活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3月1日起,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深圳率先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弥补了我国市场主体救治的制度空白。同一日,上海首部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性地方法规——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月28日,广东公布《广东省进一步推动竞争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落地的实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执法、支持深圳开展竞争执法先行试点等。

这是我国加快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一个个缩影。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成为继2020年我国公布第一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后的又一重磅政策。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建立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意义重大。“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方案首次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五个方面,提出51条具体行动举措,为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明确了行动指南。

根据方案,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需要在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方面重点发力。

其中,对于方案中提到的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此外,在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方面,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为重头戏。

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是我国市场体系的短板。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方案提出要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等行动。

相关部门也在围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等加快部署落地。其中,针对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释放了稳慎推进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信号。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还离不开高标准的市场开放。方案要求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并对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等提出具体路线图,提出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

这也成为各部门部署的重点。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将实施更深层次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改革,推进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畅通要素循环,激发市场活力。

3月1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开放一般制造业,有序放开电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

同日,商务部发布的《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通知》明确,进一步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此前,商务部还提出,将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促进市场相通和规则相联。

记者了解到,海南、广东、上海、山东等地都在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并探索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另外,云南、广西、广东等多地明确,要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签署机遇,加快国际规则对接。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表示,接下来要从市场和规则两方面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市场来看,下一步开放重点在服务业,“经过不断试点,电信、医疗、金融、文化等领域都在逐步降低门槛,开放利好有望加速释放”。从规则来看,自贸网络的扩大,要求我们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这也必将带动国内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刘向东认为,未来要在加快建设公平竞争市场方面下功夫,完善产权制度,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释放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技术等要素市场活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同时要补齐制度型短板,通过扩大制度型开放倒逼国内市场改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记者班娟娟王文博)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