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碳达峰成两会热点:绿色复苏是现实需要也具经济可行性

2021年03月09日 15:48 来源:新京报
分享: 微信

新京报讯(记者李玉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中国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这一目标是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两会期间,碳达峰成为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紧迫

气候变化对中国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介绍,从全球范围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浓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工业革命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稳定在280ppm(即百万分之一的计量单位)左右。到1958年的200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剧烈上升到316ppm。到2016年,这一数据再次飙升到400ppm以上。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害处是,它像一层轻纱帐一样蒙在地球大气层上,阻碍地球散热,引发地球温度逐渐上升。中国绿发会绿色发展工作组首席专家赵燕澍介绍,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全球各地极端天气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包括中国北方洪涝、南方大旱,美国加州火灾、南部冰冻等。

“碳排放的不断增长趋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领域,具体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降水分布异常、冰川积雪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等。更可怕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还增加了全球大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李强说。

“中国是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之一,在过去的60年中,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扩大。积极应对气候风险,是确保中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前提。”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中国首席代表李雁说。

成就

造林成果全世界有目共睹

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有一项其实中国早已完成。

“目标提到,到2030年实现新增森林蓄积量45亿立方米(以2005年为基准)。这一目标在2019年提前完成。”李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蓄积量已达175亿立方米,并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速最高的国家。

“中国在过去30年努力植树造林的成果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多年保持人工造林面积世界首位。1981年前,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森林覆盖率为12%。如今,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一个巨大的反差是,从2000年到2018年,在全球森林面积净减少1700万平方公里的同时,中国的森林面积却净增了4500万平方公里,增长率为26.9%。”赵燕澍表示,这些森林帮助吸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有国际研究表明,中国几大森林区块对碳的吸附功能被远远低估。

种种数据显示,我国在降碳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绍晴也给出了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和超额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以广东省为例,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以来,在协同减排、碳交易机制等的推动下,广东省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碳强度目标,十年累计下降超44%,跻身国内碳减排的第一方阵。

难度

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压力并存

中国现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仍以高碳为主,年碳排放超100亿吨。农工党中央拟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指出,中国年碳排放占全球总排量1/3,工业碳排放占比高达80%。传统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去产能任务尚需艰苦努力;重化工产业比重大、转型路径有待探索;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达85%,清洁能源发展尚需加力。

此外,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压力并存。我国仍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未来1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增速,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减排降碳压力巨大。

陈绍晴介绍,目前,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推动下,全世界已经约有50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6%左右。

从时间上看,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远远短于欧美发达国家50-70年的时长。

“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达到45亿吨的峰值、美国在2007年达到59亿吨左右的峰值,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106亿吨左右,是欧盟的2.4倍,美国的1.8倍。”李雁分析,中国的碳排放应该尽早达峰,快速度过平台期,进入碳排放下降期,其中能源电力部门应该率先实现碳达峰,为中国的新气候目标抢占先机,推动全国尽早实现碳达峰。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教授认为,欧洲碳中和进程比中国早,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弯路是我们可以绕过的。

“就电力系统转型而言,水电发达的挪威和奥地利,其电力系统已经接近零碳排放,中国的云南和青海与他们的情况相距已经不远。德国依托快速发展的风电和光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超过一半,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北欧国家的供热能源转型做得非常好,如瑞典、丹麦,已经展现了一种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技术路径。但欧洲的交通能源转型进展很不理想,可以说,目前已经落后于中国。除了挪威,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充电基础设施已经不如中国。”

雄心

预测表明有望提前2-3年实现达峰

国际上关于限碳的重要协定主要有三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京都议定书》(1997年)和《巴黎气候协定》(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奠定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京都议定书》制定了实施细则并为发达国家确定了减排指标与期限,《巴黎气候协定》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全球减排协议。李强表示,在这三份里程碑式的协定中,中国分别扮演了认真的参加者、积极的推动者和负责任的引领者角色。

“2014年,中国就承诺碳排放量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这表现出了中国的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勇气,起到了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率作用。”赵燕澍说。

在2020年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李雁认为,这个数据相较于2015年定下的60%-65%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可见中国对于控制碳排放强度、加速降低碳排放的决心。

2030年目标中有一项,风电、光电发电达12亿千瓦,这相当于当前火电的装机容量。

何继江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极有信心,他分析,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合计12亿千瓦以上,“也就是说,12亿千瓦是最低目标,会超出多少,不好说”。

“仅就光伏而言,我认为2030年超过10亿千瓦的可能是有的,在2035年前,中国的光伏装机会超过14亿千瓦,全国人民的人均光伏水平会超过1千瓦。”何继江说,难度当然很大,但中国人民的创造性更大。2020年山东省的户用光伏安装了20多万户,平均安装规模约33千瓦,总计装了600多万千瓦。按这种安装规模,如果中国农村有一千万户安装光伏,总规模就会超过30亿千瓦。

“即使受到疫情影响,我们预计仍可以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甚至有些预测表明有望提前2-3年实现达峰。”陈绍晴说。

专家观点:减排不一定是给经济“踩刹车”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影响深远,各国政府均出台各类型政策确保经济社会重回发展轨道,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窗口期。

李雁认为,坚持绿色复苏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更具经济可行性的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共处模式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而绿色经济在降低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绿色就业。绿色复苏将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一个颇为现实也极具吸引力的选项。

“我认为能推动绿色复苏的主要产业总体上讲有现代农业、林业以及相关生态补偿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以及与新能源有关的交通运输业,包括新能源汽车、IT及相关产业等。”赵燕澍说。

前不久,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绿色复苏”观察报告显示,各省份发布“十四五”规划中,安徽、四川、北京、湖南、内蒙古提及“绿色复苏”次数最多,“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等关键词也在“煤炭大省”内蒙古、山西等的“建议”中多次出现。

“传统的观念是,减排政策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短期社会福利的增加。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理念革新,我们发现减排并不一定是给经济‘踩刹车’。”陈绍晴表示,科学的减排行动不仅有利于气候变化应对,也可以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培育带动新的产业和市场;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属于同源同根,可以有机统筹在能源结构转型上,既节约了政策成本,也减少大气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

“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低碳转型当作是一种未来的‘投资行为’,收益则是免于气候危机的巨大经济社会损失。不仅是中国,各国在低碳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上都应该也必须做得越来越好。”陈绍晴说。

建议:可再生能源电力成焦点

在今年两会上,碳达峰受到广泛关注。

全国工商联建议明确光热发电的规划目标,在“十四五”规划中,安排一定容量的新增装机;同时,在西北地区的电力外送通道上各配置1GW~2GW的光热发电机组来代替燃煤机组,提高外送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重。

农工党同样建议,以能源结构转型为重点,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大力实施终端能源电气化,加快民用散煤、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等用煤替代,尽快降低煤炭消费占比。同时,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在“十四五”末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2030年力争达到30%。加快特高压输电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推进“公改铁”“公改水”,推动发展交通运输电气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民盟中央建议推进国家绿色港口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编制我国主要港口创建绿色港口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总体规划,制订2025年港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到0.05吨/万元、2030年港区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港区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计划,大力实施港口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减排、智慧智能试点示范工程,支撑我国实现长期气候目标的承诺。

赵燕澍仍看重森林对于碳中和的作用,他建议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尤其是大面积的国储林和种植具有多重功能的树种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北方干旱地区种植油料高产的文冠果树,既有碳吸附、沙漠戈壁滩改造,保持水土等功能,还有带动一方经济,振兴农村(脱贫可持续化)和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等多重功能”。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住建部: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抓好节能减排工程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住房和城乡...

来源:人民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保持大宗商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

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

来源:新华社

财政支持重磅文件出炉 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财政部日前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来源:新华网

碳中和、减排降碳,国内车企ESG报告都提到了哪些内容?

ESG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来源:新京报

德国取消2035碳中和目标 欧洲环保政策陷入大倒退

据一份泄露的法律草案来看,被视为环保先锋的德国正在环保政策方面大幅倒退。据媒体报道,德国拟修改法律草案,取消其中涉及的“在2035年之前能源...

来源:财联社

中国能源碳达峰工作能否如期实现?国家能源局回应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就是从15.9%提...

来源:新京报

成立不足1个月,总份额缩水超两成,8只碳中和ETF遭遇了什么?

作为7月基金发行市场的“小爆款”,8只碳中和ETF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上述产品成立于7月中旬,至今不足一个月,总份额却已从164.18亿份降...

来源:财联社

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到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到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来源:财联社

发改委等六部门: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工业低碳行...

来源:新京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