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组关键数据,带你走进未来五年的创新中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一系列重磅表述,凸显创新分量;量子信息、脑科学、空天科技等诸多名词亮相,让人期待。
未来五年,创新如何改变中国?几组关键数据,我们一起“解码”。
【7%以上:刷屏的“创新力”指标如何理解?】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这句话迅速在网上刷屏。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研发投入被视为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计2.4万亿元左右。
未来五年,年均“7%以上”的增速,意味着用更大力度去整合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提速。
研发经费投入增加不仅是数字的增长,还有结构的变化。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规划纲要草案中,这两个数值得关注。
“十三五”时期,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在“十三五”末期,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已经超过6%。
“我们在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需要继续补短板、强弱项。”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委员认为,发明专利等一系列指标安排,表明我们更加强调创新的质量。
【17%: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你在“风口”之上吗?】
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而今天的技术往往酝酿着明天的产业。
规划纲要草案在明确一系列创新指标同时,特别提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一个新动能“孵化器”。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1%。规划纲要草案中,这一比重超过17%。
“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阶段的转换要求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决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代表说。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
这些领域,既有我们要保持优势的“长板”,也有需要补齐的“短板”。如果能以更快速度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就能更好掌握发展主动权。
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规划纲要草案聚焦前沿,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委员认为,快速精准实现对未来产业的布局,有助于抢抓风口,把握发展机遇。
【56%:大幅提升普及率,5G“网”出怎样未来?】
规划纲要草案明确,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5G是大量创新的信息基础,也是诸多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过去一年,我国5G基站以平均每周新增超1万个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56%”,意味着数以亿计的设备互联,5G将向县镇、乡村更广阔范围渗透延伸。纵横的网络为数字中国筑牢根基,也将催生更多应用和场景。
5G会“网”出怎样的未来?
“今年以及未来五年,我们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垂直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部长通道”上说。
更加密集部署基站,5G体验感将大大增强;聚焦重点行业,更多智能操作将亮相……
不可否认,当前5G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5年是5G发展的关键期,加快网络规模化部署,突破融合应用发展的难点堵点,智能、泛在和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加快驶来。
【10%:核心产业占比提升,数字中国有哪般新图景?】
规划纲要草案单独成篇,聚焦“数字中国”。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
数字中国,产业是基础。
我国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形成较强的信息支撑能力,就能加快用数字‘赋能’更多领域。”数字经济领域的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指标,旨在释放创新“N次方”效应。
数字中国涵盖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囊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新图景的点点滴滴,在规划纲要草案中勾勒显现。
“未来十年,自动驾驶、机器翻译、数字城市运营等技术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委员说,数字技术全面产业化,将重塑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迎来更具创造力的时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组合式税费政策成效显著:企业负担减轻 提振发展信心
规模性减税降费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举措,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惠企利民政策。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成效如何?...
“七下八上”用电负荷高峰 煤炭电力保供持续发力
虽已立秋,多地气温仍居高不下。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24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同时,疫情防...
清凉商品走俏、夜经济升温 夏日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高温,热浪来袭的同时也催热了“夏日经济”。消暑类家电、家居用品等“清凉商品”走俏消费市场;多地夜市步行街烟火气升腾...
中国IPv6规模部署 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IPv6网络“高速...
第7批国家集采结果出炉 药价“瘦身”有哪些利好
以量换价挤水分,为药价“瘦身”,给患者减负,这只是药品集采的一个侧面。“一粒药”的价格涉及患者、企业、医院、医保基金的多方利益,药品集采也如...
中国前7个月外贸实现较快增长,传递积极信号
23.6万亿元——7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交出前7个月“成绩单”。从累计增速看,前7个月同比增长10.4%;从月度看,7月份同比增长16.6...
海关总署: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 同比增长10.4%
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同...
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地 拉动家电消费绿色升级
家电消费是居民消费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消费、扩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家电行业再迎政策利好,一系列支持措施的相继出台进一步激发...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稳步扩大 配套制度法规提上日程
15个省(市)23个地区参与试点,10家运营机构参与研发,涉及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涵盖线上线下……当前,我国数...
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彰显高水平开放活力
服务无处不在,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上半年,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我国服务贸易依然交出亮眼成绩单。...
工信部牵线虚拟现实与工业制造 钢铁行业也“赶时髦”
说到虚拟现实,第一时间你会想到什么?电影中的虚幻场景?用来玩游戏的VR头显?其实,C端消费场景之外,虚拟现实也可以在工业制造领域大放异彩。...
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 总理说的“基础研究”未来如何发展?
在回应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政府如何推动科技创新问题时,总理表示,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
总理记者会@了这些人,首次提出应给“灵活就业者”社保补贴
李克强提及灵活就业者、中小微企业、老年人、科研人员、台湾同胞等多个群体,涉及稳经济促就业、劳动者权益保护、跨省就医报销、农民工子弟就学、降低...
“关起门没有出路”,如何构建“双循环”总理这样说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在回答最后一个提问时,再次强调了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重要性。...
总理表态明年跨省直接报销门诊费,5类人现在就可在27省申办
李克强表示,今年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
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我国耕地正处于超负荷状态
我国耕地利用一直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状态,耕地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而在种业方面,我国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陈萌山看来,保证粮食安...
总理说“要为两亿多农民工提供打工机会”,农民工大多去哪打工?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回答首个提问时谈到就业问题,提到,要为两亿七八千万...
“十四五”指标新变化释放高质量发展强信号
日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全文设19篇、65个章节,设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还明确了包括10...
国家发展改革委:保持大宗商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
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