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数解中国教育改革这十年

2022年09月28日 07:45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 微信

迈入“大国办强教育”的新历史阶段,十年间我国教育工作取得哪些成果?9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从数据角度介绍近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据介绍,2021年我国共有在校生2.91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已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无论财政状况如何,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只增不减的战略决心更加坚定。”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表示。

超2亿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十年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万人。

具体到数据来看,全国共有幼儿园29.5万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05.2万人,毛入园率达到88.1%,十年提高23.6%,实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在校生1.6亿人。2012-2021年,全国小学的净入学率从99.85%提升到99.9%以上,初中的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2万所,在校生3976.4万人,毛入学率达到91.4%,十年提高6.4%。高等教育学校3012所,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十年增加1100余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7.8%,十年提高27.8%,翻了近一倍。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相当于高中二年级的水平,比2012年增加了1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24.9%,比2012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刘昌亚表示。

在学研究生十年增加近一倍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初衷。十年探索中,我国不仅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断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具体来看,《职业教育法》在过去十年迎来首次修订,明确类型教育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三年扩招413万人,2021年高职(专科)招生达到552.6万人,是十年前的1.8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1倍,其中,在学博士研究生50.9万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研究生195.4万人,占全国的58.7%。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基计划”累计招收1.8万余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输送上,十年来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余万人,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供给了7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普通、职业高等学校十年来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音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

围绕教育质量提升,我国这十年义务教育音体美劳等课程建设明显加强。

据介绍,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和劳动技术课程教师分别达到67.4万人、83万人和10.9万人,相较十年前分别增长55.4%、52.3%和18.3%。全国95%的学校能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同时还建立了96个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示范带动各地中小学蓬勃开展劳动教育,实现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

“2021年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十年来,小学大班额比例从14%降至0.7%,初中从28.3%降至0.7%。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从47.8%降至4.8%,下降了43个百分点。”刘昌亚在介绍中表示。

此外,校外培训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

连续十年完成4%目标

不仅教育水平在十年间飞速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也不断加大。郭鹏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已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最近十年,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始终坚持逐年只增不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十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GDP年均名义增幅(8.9%)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9%)。教育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

而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实现翻番的同时,生均经费水平同样实现历史性跨越。2021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为:幼儿园9506元、普通小学12381元、普通初中17772元、普通高中18809元、中职学校17095元、普通高等学校22586元,分别是2011年的3.3倍、2.2倍、2.4倍、2.5倍、2.1倍、1.5倍。其中,幼儿园年均增长12.6%,在各教育阶段中增幅最高、增速最快;普通小学年均增长8.3%;普通初中年均增长8.9%;普通高中年均增长9.8%,增幅仅次于幼儿园,支出水平仅次于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年均增长7.9%;普通高校尽管年均增速最低,为4.1%,但支出水平最高,超过2万元。

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义务教育始终被作为“重中之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2021年达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8.9%。”郭鹏表示,十年来我国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比始终保持在一半以上,在各级教育中比重最大。

“我国用世界平均水平的财政教育投入强度,支撑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我国在校生2.9亿人,教职工1800万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郭鹏在采访中表示,这十年,随着4%目标的实现和巩固,财政教育投入每年4万多亿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是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近500倍。我国已经迈入了“大国办强教育”的历史阶段。

过半教育投入用于教师工资待遇

“十年教育投入,仅增量就有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000亿元。”郭鹏坦言,教育部始终坚持结构合理就是最大的效益,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总体上为“三个一半以上”。“各级教育中,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各项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各个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

据悉,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设备购置、校舍建设、学生资助的同时,教育部坚持将改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财政教育支出的本中之本优先保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作为贯彻“不低于公务员”法定要求。在各项支出中,用于教职工人员支出的占比最高,2021年达到61.6%,比201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最大;年均增长12.1%,高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增速,教育经费支出重点逐步从投资于物转向更多投资于人。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844.4万人,比2012年增长26.2%。而为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我国不断推进师范生公费教育,在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带动下,全国28个省份实行地方院校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约有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任教。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00亿元,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800万人次。“特岗计划”累计招聘103万名教师,覆盖了中西部22个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

在教师素质提升上,2021年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受过专业教育的比例均超过85%,比2012年分别提高24.2和39.1个百分点。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0.3%、90.1%,比2012年分别提高37.7和18.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从2012年的5%提高至2021年的12.4%。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已经超过一半,普通、职业高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达到77.5%,比2012年提高了15.1个百分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分别为42.4万人和13.2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19.5万人和6.3万人。

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助力教育公平和教育普惠,才能让教育更好地惠及所有人。数据显示,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为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十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刘昌亚表示。

在学前教育维度,2021年全国共有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普惠园中一半是公办园,有12.8万所,比2012年增加7.2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7.8%,比2016年提高20.5%。

与此同时,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日益增多。据介绍,目前我国实施“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

此外,这十年我国还实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系列举措。帮助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孩子更好地享有教育公平。“教育经费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新增财政教育资金更多向薄弱环节、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郭鹏谈道。

已形成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校除培育人才外,还担负着科研创新的重大使命。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布局清晰、层次合理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并取得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十年来,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三大奖累计突破1000项。从数量上来看,过去十年高校获得了一半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从质量上来看,高校获得了十年来60%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90%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十年来,高校新增两院院士350多位,近三次新增的两院院士,高校占比都超过了50%;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超过1500人,高校集聚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总数的近70%。据调查统计,2021年,高校参与理工农医类研究与发展项目的研究生超过1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

此外,十年来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也突破6.5万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从“祝融”登陆火星,到“北斗”成功组网、月球首次采样、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系列大国工程中,高校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雷朝滋指出,每一次重大科技的突破,都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服务民生需求,也持续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北京商报记者赵博宇

(责任编辑:CF01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国考明天开始报名!考公大热,培训遇冷?粉笔科技半年亏近4亿

一年一度的国考明日起开始报名。...

来源:时代周报

教培巨头艰难转型,直播带货只跑出一个董宇辉,多家公司已出局

原有主营业务难以持续,各家公司的转型进展如何?...

来源:时代财经

追加投资2.4亿元,世纪天鸿为何执着于教育信息化?

印刷赚钱,教育AI撒钱,世纪天鸿为何执着于教育信息化?...

来源:蓝鲸财经

股价涨业绩平,教育信息化从概念到做实有多远

多轮政策利好叠加之下,教育信息化概念站上风口。...

来源:北京商报

“双减”后逆势上涨的库客音乐,缘何行至退市边缘?

从“双减”后逆势上涨到行至退市边缘,库客音乐发生了什么?...

来源:蓝鲸财经

学而思布局线下学习空间,新马甲还是新赛道

伴读不教学、设备+老师答疑……11月23日,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关于“学而思学习空间”的相关内容。...

来源:北京商报

重金出海,大山教育转型一步到位?

由于时间窗口短、受冲击巨大,大山教育的转型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来源:蓝鲸财经

两办发文划定职业教育改革路径

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来源:北京商报

大调度之下的2023研考

“只要考试当天不发烧就行。”谈起对考研的期待,研考生小李这样表示。...

来源:北京商报

因地制宜,职教改革迈入深水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如何深化改革?...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