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新经济发展催生哪些就业新变化

2022年10月11日 09:01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 微信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新经济正在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我国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当前,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就业渠道拓宽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向快速转变,同时逐渐形成了新经济强大的人才需求。”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汪张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从数据上看,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9月28日正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大典”),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包含了首次标识的97个数字职业。

虽然这97个数字职业名称目前尚未公布,但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职业主要涵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等领域。

“新经济的就业形态多样,包容性很强。其核心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从业者都需要去掌握相应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岗位含金量高,门槛也高,有时甚至一才难求,但很多外围岗位是信息技术衍生出来的,对劳动力技术素质要求并不高,只要会运用即可。”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杨国庆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可以说新经济蓬勃发展极大地缓解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

总体看来,新经济明显拓宽了就业渠道,其带动就业的效应也在持续显现。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达到631万人,比2015年增加约131万人,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8400万人,比2015年增加约3400万人。

薪资水平趋高

“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度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换句话说,人类一旦形成对信息技术依赖,就再也回不去了。”杨国庆指出,“因此未来新经济对于就业的吸纳只会更强。能够抓住新经济就业机会的从业者将会获得更加丰厚的职业回报。”

这一方面在新经济就业的薪资水平上已然有所体现。从北京来看,2021年11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大数据报告》公布了部分数字职业在内的30个新职业的薪酬水平,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薪酬中位数为48.7万元;年薪中位值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数字职业分别是信息安全测试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年薪中位值分别为32.4万元、29.3万元、28万元。

“新经济是为宏观经济增加新动能,是人才阶层跃升的阶梯,是社会阶层流动的有效保证。”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总体看来,新经济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大力发展新经济,能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也要注意避免短期新经济的影响。”

“行业稳定发展才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盘和林指出,接下来,新经济发展还需尽力识别短期的新经济热潮,发展有长期潜力、稳定发展的新经济。“人才如是,投资者也如是。要避免造概念,要脚踏实地找到真正的用户需求。”

从地区上看,稳定新经济的产业链条,人才也会自然聚集。例如,具备一定产业链相对优势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增长迅速。同时,上海、北京、广东、浙江4省(市)十年间人口密度增量均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上。从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海、沿江地区及内地城区集聚,东部地区人口持续增加,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冉黎黎

(责任编辑:CF01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外媒看中国经济:众多外企眼中“不可替代的大市场”

百胜中国最新财报中暗藏惊喜:今年第三季度,这家国际餐饮巨头发现,它的餐厅利润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来源:新华社

11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11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

来源:北京商报

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今年前11个月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来源:新华社

市场监管总局: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来源:新京报

2022经济印象:扩内需 谋创新 促开放

2022年,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止跌回稳,展现出强大韧性。...

来源:新华社

一组数据告诉你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嬗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对外贸易总额、国际创新排名……一组组数字变...

来源:新华社

报告显示APEC各经济体经贸有序恢复、合作活跃

21日发布的《APEC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显示,当前APEC各经济体经贸有序恢复,区域内合作更显活跃。...

来源:新华社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来源:新华社

专家眼中的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