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个人系公募遭遇转型困境:创始团队四散,“卖身”券商又遭弃
伴随一纸公告,中原证券二度进军公募再遭搁浅。5月17日晚,中原证券公告,决定终止增资控股合煦智远基金意向协议,终止的原因为外部因素发生变化。
中原证券的“公募梦”由来已久。
早在2009年,中原证券就开始筹备公募基金。然而13年后,在经历了创办转让等一系列操作,中原证券仍是公募行业的局外人。
而对于收购标的、“个人系”公募合煦智远基金而言,也面临业务停滞不前、创业团队四散等现实困境。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收购案流产意味着合煦智远与一位“白衣骑士”擦肩而过。
弃购之因
经历近一年等待之后,中原证券再次与公募牌照无缘。
2021年6月,中原证券就拟增资控股合煦智远基金一事发布公告,并称已签署意向协议。而接近中原证券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与一年前已今非昔比。此外,一年前签订意向协议之时,还未对收购标的进行尽职调查,股权收购终止实属正常。
一名公募业内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原证券此次放弃收购,或许也与近期管理层对公募牌照制度的调整优化有关。“合煦智远基金的规模只有2亿多元,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与其花大成本收购牌照,倒不如直接设立申请来的划算。”该人士说。
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意见直指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消息一出,国信证券和国联证券纷纷发布公告,拟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意在谋求公募牌照。
时代周报记者5月18日曾多方尝试联系合煦智远基金,均未果。
坎坷公募梦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合煦智远基金并不是中原证券第一次觊觎公募业务。早在2009年,中原证券、英杰华就曾分别出资51%、49%筹备成立中原英杰华基金公司。
不过,中原证券的公募布局并不顺遂。在公募牌照稀缺的年代,筹备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需要较长周期,而中原证券在新基金公司筹备期间所经历的变数,堪称行业之最。2013年,更名后的中原英石基金公司终于成立,注册资本为2亿元。
苦等四年最终收入囊中的公募牌照,也并未给中原证券带来预期中的回报。与之相对,公募的经营困境更为现实。2015年6月,中原证券持有的中原英石基金34%股权通过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挂牌价为4430万元。次年,这笔交易获得证监会批准,中原英石更名为太平基金。
此后,太平资产增资太平基金,中原证券最终将稀释后的8.5%股权转让给太平资产,价格为4000万元。与入股价相比,这笔交易有数百万元的溢价。不过,中原证券所有股权出让的总价仅为8430万元,这次公募之旅仍以亏损出局告终。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在中原证券退出后,太平基金在太平资产的加持下规模剧增,变身为一家越过了盈亏平衡线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在2021年管理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大关。
相比“保险系”基金股东的财大气粗,中原证券的“家底”稍显不足。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人民币37.37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7支,管理规模32.44亿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1支,管理规模人民币0.53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2支,管理规模人民币4.39亿元。
2021年,中原证券在基金产品代销方面有所发力。但从绝对数量来说,仍离第一梯队有很大差距。2021年年报显示,非货公募基金日均保有额和时点保有额均在50亿元上下。
创始团队分崩离析
合煦智远基金的创始股东实力极具想象力。
官网信息显示,合煦智远基金五位创始股东郑旭、林琦、赵新宇、吴伟和梁涛,均为资管业资深人士,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5年,主要来自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
来源:天眼查
合煦智远是监管层明确鼓励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等各类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第二家获批成立的由全自然人担任股东的基金公司。作为一家个人系公募基金,2017年8月21日在深圳注册成立后,2018年2月8日便拿到了公募牌照。
事实上,合煦智远基金的“光环”不仅仅是5位创始人。
2018年9月,陈嘉平开始担任合煦智远基金的基金经理,并管理该公司旗下目前唯一的公募产品——合煦智远嘉选混合。作为2012年的股基冠军,陈嘉平在私募蹉跎数年后再次回归公募。不过仅仅一年,“双基金经理”之一的陈嘉平便离职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体现与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合煦智远其股东即高管、基金经理以及公司其他全体员工曾认购该基金不低于1200万元的基金份额。2019年中报显示,合煦智远嘉选混合的员工持有份额比例一度高达22.94%。此后逐渐降低,截至2021年年末,该基金的员工持有份额比例已降至6.54%。
此外,张磊的高瓴资本也是合煦智远的股东之一,持有4.9%的股权。合煦智远嘉选混合的另外一位基金经理朱伟东,曾经在高瓴任职。
截至2022年一季末,合煦智远管理规模2.44亿元,仅为公司成立初期的一半出头。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其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人事变动。
2021年7月,合煦智远原总经理赵新宇因个人原因离职,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郑旭暂代,赵新宇为合煦智远的第三大股东,持股26.72%;2021年9月底,副总经理梁涛因“个人原因”离任。除了副总职务外,梁涛为合煦智远基金的并列第五大股东,持股4.7%;2022年3月,林琦同样因“个人原因”从督察长的职位离任,其为合煦智远第二大股东,持股27.67%。
换言之,离职方队的股权加总已足以控股这家公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权益基金上半年整体亏损,大多数基民尚在回本的路上
今年以来,A股先抑后扬,4月底开始强烈反弹。4月27日以来,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等指数涨超30%,近期消费板块也不断走强,带动主题基金迅速回血...
暂免债券、基金这些收费!证监会交易所连送利好,减免影响多大?
6月29日晚,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决定进一步降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成本,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应免尽免,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是何原因?多位明星基金经理旗下产品齐发“限购令”
近来的市场回暖下,一大批基金净值出现回血。借着业绩与行情东风,产品往往能催生出更大规模,但显然这并非是基金经理的最优追求目标。部分绩优基金出...
个人养老金基金细则发布 82只养老目标基金满足规模要求
6月24日晚,《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明确了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
俞敏洪回老家连发两支基金 江阴股权投资一口气进账100亿元
江阴通过激励政策不遗余力地推动当地股权投资的发展,五支总规模100亿元产业基金落地。目前,各类型的创投机构都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 ...
市场回暖限购再起 一天超20只基金“闭门谢客”
基金限购掀起新一轮“小高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仅6月23日,就有超20只产品宣布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转入转换等业务。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旗...
年内超80只基金产品离场,五成因规模过小导致清盘
震荡市下,不仅新基金发行难,老基金也不好做。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仅6月18日,就有5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发布基金规模连续低于5000...
基金销售牌照难求,却有券商主动申请注销基金销售牌照,所为何因?
在牌照获得近12年之后,恒泰证券全资子公司恒泰长财证券,最终选择主动申请注销基金销售牌照并获得监管层核准,专注投行业务或是应有之义。...
端午假期将至这些基金“闭门谢客”为哪般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宇阳李海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安排,6月3日-5日为端午假期,届时沪深交易所也会休市。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
公募薪酬新规落地:递延支付不少于3年 基金经理需买旗下基金
6月10日,中基协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简称《指引》),并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2022年12月20日前对现有绩效考核和...
俞敏洪回老家连发两支基金 江阴股权投资一口气进账100亿元
江阴通过激励政策不遗余力地推动当地股权投资的发展,五支总规模100亿元产业基金落地。目前,各类型的创投机构都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 ...
暂免债券、基金这些收费!证监会交易所连送利好,减免影响多大?
6月29日晚,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决定进一步降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成本,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应免尽免,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