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薪酬新规落地:递延支付不少于3年 基金经理需买旗下基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为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健全公募基金行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基金管理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6月10日,中基协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2022年12月20日前对现有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
《指引》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明确适用人员范围、期限和比例等。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递延支付额度应当与基金份额持有人长期利益、业务风险情况保持一致,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适用人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指引》显示,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增强薪酬管理的约束力,包括但不限于薪酬止付、追索与扣回等,明确相关人员未能勤勉尽责,对公司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经营风险负有责任的,公司按照制度的相关规定追究内部经济责任,可以停止支付有关责任人员薪酬未支付部分,并要求其退还相关行为发生当年相关奖金,或者停止对其实施长效激励等。问责机制应当同样适用于离职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明确,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应当将一定比例的绩效薪酬购买本公司或者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并需遵守基金从业人员投资基金的期限限制。
具体来看,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但是公司无权益类基金等情形除外;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但是由于其管理的基金处于封闭期等原因无法购买的除外。
此外,在基金经理绩效考核方面,《指引》也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作为绩效薪酬发放的依据。绩效考核指标应当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合规风控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应当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投资者实际盈利情况、投资研究等专业能力建设情况;合规风控指标应当包括合规及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情况、合规事件或重大风险发生情况、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员工廉洁从业情况;社会责任指标应当包括道德标准、企业价值、客户满意度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招商基金副董事长金旭正式退隐,从业超30年
从业超30年的基金业资深人物金旭正式隐退。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金旭退出公司副董事长职位、王小青退出总经...
私募前七月业绩出炉:债券策略保持第一 29家百亿私募业绩翻红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110家百亿私募中,截至7月底有业绩记录,且旗下有业绩产品数在3只及以上的百亿私募为89家,今年前七个月平均收益为-3...
成立不足1个月,总份额缩水超两成,8只碳中和ETF遭遇了什么?
作为7月基金发行市场的“小爆款”,8只碳中和ETF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上述产品成立于7月中旬,至今不足一个月,总份额却已从164.18亿份降...
发在高位上的基金如今怎样了?百亿日光基悉数亏损
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去年上半年成立的328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仅两成左右成立以来净值超过“1”,百亿规模的主动权益“日光基”更是悉数亏损...
私募前七月业绩出炉:债券策略保持第一 29家百亿私募业绩翻红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110家百亿私募中,截至7月底有业绩记录,且旗下有业绩产品数在3只及以上的百亿私募为89家,今年前七个月平均收益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