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从短缺到充裕并走出国门:70年服装变迁见证中国产业崛起

2019年08月12日 17: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 微信

  “衣食住行”中,衣排在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百姓物质日益丰沛,服装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绚丽多彩,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每季都有新衣服,再到如今,人们的衣着早已不再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向高档化,从时尚的“洋布”,到如今的“Made in China”在世界的舞台大放光彩。

  从建国初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再到满街“蓝、黑、灰、绿”的“主旋律”,再到八十年代“喇叭裤”“健美裤”风行一时,再到如今的品牌化、个性化、高端定制。建国70年来,国人的着装从为了蔽体保暖,到变得更加舒适和突出个性、美感……服饰的变化不仅讲述了中国如何从百废待兴到蒸蒸日上,服饰的每一次变化,也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进步。

  从短缺到充裕并走出国门:70年中国服装变迁见证产业崛起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邓奶奶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很多人都对语文课本上的这篇课文印象深刻。

  “建国初期,补丁衣服太常见了。实际上,有的人家连一件像样的补丁衣服都没有呢,都是物资短缺惹的祸。”73岁的王大爷回忆道。

  王大爷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衣服不仅颜色、样式单调,几乎每一件还要成为“传家宝”,修修补补缝缝改改一家人轮着穿。当时幼小的孩子穿的都是粗布衣衫,鞋子都是手工制作的布鞋,年轻的姑娘则穿着当时非常流行的来自苏联的布拉吉连衣裙,小伙子则是中山装。对普通工人和农民来说则是工装服。当时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

  “在凭票购布的时代,大哥穿小的衣服,二哥穿,二哥穿小了才是我的。可是到了我穿时,已经很破了,既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也有了补丁。”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起那个年代的服装,说的最多的就是大哥二哥和老三的故事。

  “不爱红装爱武装”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60年代,受诗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影响,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

  随便翻翻60年代的结婚照,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标准照,可见当时国人对军装的痴迷程度。

  服装跟着潮流走

  多数人对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印象,除了那纯美的爱情,便是主人公穿上“的确良”衬衫在人群中引起的关注目光了。确实,对成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深刻的记忆中一定有“的确良”。当时,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初起步,这种不用棉花就能织出来多种颜色的布料,不仅掀起了一股服装时尚风,也结束了国人“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粗布时代。

  “我小时候很多件的确良连衣裙,衬衫和裤子,都是嫩嫩的粉色、鹅黄色、淡蓝色。”1975年出生的王芳回忆道。

  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中国港台地区甚至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服饰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比如,伴随着霹雳舞红极一时的牛仔裤、健美裤、喇叭裤、蝙蝠衫,彼时不仅衣服的颜色、样式不再单调,潮流服饰更是快速更迭着。

  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市场也空前繁荣,除了款式之外,衣服的品牌、质感和面料也成为购买时的选择标准。穿衣不再是为了避寒保暖,而是自身气质、品位和生活态度的表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这从当时的一句俗语可见一斑:“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新世纪要时尚也要环保

  在经历了服装市场从短缺走向富余的时代后,90年代以来,国人在服装选择上,不再盲目追逐流行或者只看重衣服的样式,而是开始主动选择一些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高档、舒适服饰。“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的顺口溜更是道出了人们对服装的主旋律——自然、健康、环保、时尚。而且,更看重品质和品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追求昂贵和名牌,而是喜欢定制、私厨等小众服饰,通过合理的搭配彰显自己的品位。“越来越个性,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斑斓”,成为新世纪以来国人服装变化鲜明而有力的写照。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国人服装方面的变化还体现在购买渠道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国人购买服饰不再局限于商超、门店,海淘、网购日渐普及,鼠标轻点,即可购买全世界最时髦的各色服饰,简直是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

   中国服装元素走向世界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中国服装元素也逐渐走向世界。2014年,上海APEC期间,与会经济体领导人身穿俗称“唐装”的中国传统服饰在上海科技馆楼前合影,成为盛会一大亮点。而且,各种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花纹、色彩等元素被加入各大品牌服装的设计理念中,一股“最炫民族风”在国外悄然刮起。作为中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丝绸因材质柔软光滑,以及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也成为备受国外市场青睐的时装新宠……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中炬高新与宝能争端再升级发生“严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本月以来,宝能与中炬高新的争议在持续升级中。...

来源:中华网财经

印度拒绝比亚迪10亿美元建厂提议

比亚迪曾于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为手机制造商生产电池和零部件。...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四川长虹换帅 柳江接替30年老将赵勇

柳江去年10月调任长虹集团...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同城上半年扭亏为盈,嘉里物流营运水平重返疫情前

顺丰控股中期业绩预告显示,新业务逐步贡献利润。...

来源:蓝鲸

菜鸟直扑顺丰京东搅动快递江湖

明面“抄作业”。...

来源:北京商报

李稻葵:在全球化过程中,全球可以受益,中国也能受益

在“全球产业链变局:中国制造会被替代吗?”主题对话环节,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首度回应了此前热议的“抗疫相当于为每个中国...

来源:凤凰网财经

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物价篇:保供稳价有基础有条件

​今年以来,在国际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来源:新华网

前8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6.4%

2022年1至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下同),折合1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来源:新华社

中国贸促会:三季度中国市场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

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市场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近八成外资企业维持了现有生产业务规模。...

来源:新华社

中越贸易“飞跃”2000亿美元之后

得益于“一体化供应链”,2021年,中国与越南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302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来源:北京商报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近年来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来源:新华社

吸引外资量稳质增 彰显中国市场吸引力

前10个月我国引进外资“成绩单”出炉——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1...

来源:新华社

外媒看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前景”

在全球经济因地缘政治紧张、通货膨胀高企、供应链危机等因素而深陷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

来源:新华社

外媒看中国经济:众多外企眼中“不可替代的大市场”

百胜中国最新财报中暗藏惊喜:今年第三季度,这家国际餐饮巨头发现,它的餐厅利润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来源:新华社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成效,为中国企业在美上市释放出积极信号

中国证监会:中方遵守法律法规并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合作协议的约定对检查和调查所涉底稿文件中含有的个人信息等特定数据进行了专门处理,在双方依法履...

来源:新京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