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回望70年:中国经济的资本面庞向阳而生

2019年10月02日 08: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 微信

原标题:

回望70年:中国经济的资本面庞向阳而生

数说资本市场

●站在历史的跃升点,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承转合仍令人心潮澎湃——1984年11月,“小飞乐”厂区门口那张卖股票的桌子;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两声接连响彻云霄的锣响;2005年5月,“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改大幕;2007年11月,中国石油荣登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宝座;2019年7月,首批科创板公司正式上市……

●无数瞬间汇成永恒纪念,浪花激荡实为大潮涌动。每个年份都独具时代特色,每个参与者都满怀信心,每次跌宕起伏都积蓄能量、向上生长。拂去惊涛骇浪般的牛熊轮转表象,一条中国经济创新转型的历史发展脉络隐然其中。

●与中国经济同行,中国资本市场天生骄傲;与人类科技革命同行,中国资本市场向阳而生;与开放时代同行,中国资本市场壮丽出发。

⊙记者:黄蕾黄紫豪陈玥金苹苹

汪友若邵好

○编辑:黄蕾朱茵吴晓婧陈羽

A股市值:55万亿元

从1990年合计23.82亿元到2019年9月30日的近55万亿元,伴随中国经济总量的腾飞,A股市场总市值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以容量计,A股总市值已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资本市场在数十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A股公司:3700家

1990年12月19日,随着上交所开市的第一锣响起,8家公司携手上市,史称“老八股”。从此,新中国证券市场大幕拉开,浩浩荡荡,奔腾向前。

从“老八股”到迎来第1000家公司,沪深两市耗时10年;到第2000家公司,又走了10年;而到第3000家公司,仅用了6年。如今,这一趋势仍在提速,挥别3000家仅过去3年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3700家。

IPO募资金额:3万亿元

在IPO融资方面,前1000家公司合计募集资金2490.03亿元。当上市公司扩充至2000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规模已达到1.82万亿元。当迈过3000家时,沪深两市公司IPO募资规模达到2.59万亿元。如今,3700多家公司IPO募资金额合计超过3万亿元,为3.09万亿元。

A股账户:1.56亿户

自1993年公布数据以来,A股账户总数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上涨,从1993年12月的833.27万户到2019年8月最新的1.56亿户,增长了逾17倍。29年,逾7000个交易日,逐渐壮大的投资者群体伴随着A股走过风风雨雨,穿越牛熊轮转。

证券公司:131家

从1986年的第一家营业部开业,到如今全行业131家证券公司合计拥有10684家线下营业部,中国证券行业破茧成蝶。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行业13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7.1万亿元,净资产为1.96万亿元,净资本1.62万亿元;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89.41亿元,净利润666.62亿元,其中36家证券公司成功上市。

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3.7万亿元

21年前,一种新的大众化金融产品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1年后,公募基金持有人总户数超过11亿户,基金理财不再只是口号,早已融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

公募基金走过的21年,注定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短短21年,公募基金与时代同行,成就了属于自己的大时代,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1998年3月,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别在上海及深圳成立,宣告公募基金正式诞生。如今,公募基金公司的数量已经接近130家,基金产品扩容至6000只,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13.7万亿元。

21年来,公募基金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累计利润总额达到2.76万亿元,累计分红达2.69万亿元。

公募大时代,精彩初始!

信托业:管理资产总规模22.54万亿元

1979年,信托业站到了出发的起跑线上。

40年来,信托业高速发展,发挥了联通资金、资本、实业三大领域的制度优势,支持了产业结构转型,平缓了经济周期波动。截至2019年3月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资产总规模达到22.54万亿元。

从诞生之初,信托业便与实体经济休戚与共。早在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就在日本债券市场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当前,高达22万亿元的行业受托资产规模中,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实体经济领域。

数据显示,2017年,信托业向投资者分配信托收益6831.36亿元,有效拓展了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并在教育、医疗、养老、消费升级等领域积极实践,助力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

自《慈善法》和《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发布后,近3年来慈善信托发展提速,全国成功备案成立慈善信托209单,总规模达23.1亿元。

回望40年发展历程,信托制度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活力,与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有效结合;在信托业的每一个发展脚步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时代洪流的变迁和改革开放宏伟壮阔的前行历程。

展望未来,信托业将与这个大时代中每个奋力奔跑的人一起,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银行:总资产规模突破281.58万亿元

从1949年各项存款余额仅为1.49亿元,到如今总资产规模突破281.58万亿元。70年来,银行业伴随中国经济成长壮大,为经济疏通血脉、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

改革开放后,银行业“大一统”格局打破,1979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相继恢复成立,并逐渐形成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对内,支持工商业和基础建设发展,深入扶持乡镇农村经济;对外,适应国际开放新格局,“工农中建”四大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分别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

随着银行业规模扩容,1986年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组建。随后的1991年,深圳发展银行成功登陆A股,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银行。

新兴业态迅速发展,多元化的银行业服务体系也逐步形成。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588家,四大行资产份额由1993年的80.4%降至35.3%。

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市井粮油商品零售,个人生活衣食住行,离不开银行业的信贷服务与资金融通。

步入互联网时代,银行业勇立潮头,追逐金融科技的数字化大潮,在新时代号角声中,银行业必将绽放新的光彩。

保险:资产总额将破20万亿元

从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新中国同年诞生开始算起,中国保险业一路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其中既经历过停业近20年之落,更有改革开放后腾飞之起。

如今的中国保险业,从“量”上来说,已形成年均保费近4万亿元和总资产将破20万亿元的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从“质”上来说,无论是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盈利能力、治理水平,我国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保险业跑出了“中国速度”。年保费收入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之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80万亿元,市场规模增长近万倍。

2001年入世之前,没有一家中资保险机构进入《财富》500强,而2019年有10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都进入了前60位,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保险业也进入改革深水区。在坚持“保险姓保”的过程中,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器、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8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共计68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总规模约占A股市值的3.1%,是资本市场上仅次于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成效,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保险业将实现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中炬高新与宝能争端再升级发生“严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本月以来,宝能与中炬高新的争议在持续升级中。...

来源:中华网财经

印度拒绝比亚迪10亿美元建厂提议

比亚迪曾于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为手机制造商生产电池和零部件。...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四川长虹换帅 柳江接替30年老将赵勇

柳江去年10月调任长虹集团...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同城上半年扭亏为盈,嘉里物流营运水平重返疫情前

顺丰控股中期业绩预告显示,新业务逐步贡献利润。...

来源:蓝鲸

菜鸟直扑顺丰京东搅动快递江湖

明面“抄作业”。...

来源:北京商报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今年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今天(10月17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来源:新京报

解读:如何理解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

来源:新京报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3.0% 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三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恢...

来源:人民网

盛松成:多方面预期开始改善 中国经济已企稳上行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今日表示,多方面反映出市场预期开始改善,如房地产融资环...

来源:财联社

海外人士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海外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挑战下显现韧性,中长期增长前景光明。...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回应经济热点问题: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国务院5月底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对国民经济复苏有哪些促进作用?四季度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如何推动这些措施尽快落地?...

来源:人民网

金融街论坛热议宏观经济:我国经济整体向好趋势未变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11月21日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多重冲击”论坛上表示,近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恢复企稳,积极因素累积增...

来源:新京报

资本市场金科创新试点推进深、沪尝鲜

资本市场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箱逐步扩容中。...

来源:北京商报

2022中国经济观察之外资篇: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

在全球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引资规模稳定增长、引资结构不断优化,印证大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为世界各国创造互利共赢新机遇。...

来源:新华社

透视2023中国经济发力点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为明...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