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永辉超市逆市飘红,疫情推动零售业加速变革

2020年02月07日 09:49 来源:蓝鲸财经
分享: 微信

疫情引发的市场变化在资本端立竿见影,近日,零售板块龙头永辉超市股价表现亮眼。

春节后A股市场开盘首日,受疫情影响,股市表现低迷,而永辉超市则逆势上涨,股价报收于7.7元/股,上涨1.72%,随后,永辉超市势头不减,股价连续三天上涨,截至2月6日收盘,永辉超市鼠年四个交易日股价上涨近18%。

中信建投、安信等券商认为,疫情防控期间,农贸市场普遍关闭,商超成为居民购买生鲜的首要渠道。由于在家解决一日三餐和囤货需求,部分商超短期数据可能向好。另一方面,由于出行减少、生鲜到家渗透率提升,较早布局到家业务的商超有望实现短期高速增长。

商超生鲜需求激增、争抢线上市场

疫情防控时期,国内实体零售客流骤降,百货商场门可罗雀,商超以及送货到家需求则出现激增。据新快报,1月26日,有消费者反映,广州部分超市蔬果食品缺货、货架已被“买空”。某超市负责人回应蓝鲸记者表示,从大年初一开始,消费者对民生商品的需求量激增,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峰值,蔬菜需求最为明显。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频频曝出蔬菜高涨的现象,不少企业因过分涨价被罚。其中,世纪华联、大润发、家家悦旗下部分趁机涨价的门店被处以50、100万不等罚款。

针对部分地区超市被“买空”现象,1月29日,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称,全国商品市场供应有充足保障,官方和企业正在全力调运补货,增加市场供应。次日,大润发、沃尔玛、麦德龙、永辉等20多家商超承诺称,保供应不涨价,并呼吁消费者理性购物、不必囤货。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永辉生活·到家粮油储备是平时的3倍供应量;饮水是平常2.5倍供应量;民生肉类根据平日供应量增加5成;奶类商品是平时的2-3倍供应量;大米是平时的1-2倍供应量;蔬菜备货20万份以上,是平时的3倍。

据物美透露,春节期间的销售量出现激增。物美超市平日每天菜量约700吨,目前出现3倍增长,公司称已紧急协调物流,门店实施日均2-3次配送蔬菜到店。

另一方面,因疫情期间居民减少外出,在线买菜、在线购物成为“热词”。据了解,春节期间,每日生鲜、叮咚买菜等主打生鲜电商平台成交额分别增长了3倍和6倍。步步高、苏宁易购、永辉超市等商超也在加大马力抢夺线上市场份额。

苏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苏宁依靠强大的生鲜快消供应链能力,以及‘一小时生活圈’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了遍布全国的零售终端O2O融合覆盖优势,将有效强化消费者对我们旗下相关品牌的认知。”

在全用拥有27个配送中心的永辉超市也在拼抢线上市场份额。春节期间,永辉超市APP推出了在线买菜送货上门等业务。

近期,永辉超市总裁李国向媒体表示,受疫情影响,线上购物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步伐也将提速,永辉将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打造“手机里的永辉”。

此外,湖南商超步步高上线了主打生鲜商品的在线销售平台――“小步到家”。红旗连锁则延长了门店服务时间,并表示公司为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其三大配送中心24小时待命,全力保障近3100家门店商品配送。

生鲜供应能力增强,疫情倒逼零售业变革

春节防疫期间,生鲜、线上订单的暴增和配送人员的减少,令不少公司深感配送和供应链的压力。尽管面临巨大挑战,但多家头部超市凭借完善的生鲜供应链、产地配销体系,在保供应稳民生方面表现亮眼。其中,作为生鲜超市龙头的永辉备受市场关注。

据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1月,永辉超市总销售额超过125亿元,销售额和销售商品数实现大号双位数、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19年永辉超市的营业总收入为222.36亿元。按今年1月销售额计算,永辉2020年1月商品销售额占2019年一季度营收的比重超过56.2%。对于一月销售额的大幅提升,蓝鲸记者致电永辉超市负责人求证,截止发稿未能收到回复。

此前,永辉超市总裁李国表示,部分门店由于春节放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人力缺口,公司已努力调配人手,发动员工积极返岗,保证门店日常运营,目前除个别受疫情影响门店外,基本上所有门店均保持正常营业。

业内认为,疫情引发的市场变化考验着商超、生鲜电商等企业的供应链、配送与运营等能力。但突发的需求,也进一步改变着原本的市场结构,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此次疫情过后,必然迎来社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改进,可以预期后续对于菜市场管理必然更加严格和规范,而人们的健康意识肯定会有一个阶跃性提升,这都有助于生鲜超市的发展。”一位广州的行业分析师表示。

蓝鲸记者发现,2013年—2108年,国内生鲜消费市场结构中,农贸市场占比已从62.78%下降为51.24%,而商超、电商占比则不断上涨,其中商超从35.78%增长为39.10%。对比美国商超80%的占比,国内商超市场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此次疫情或将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20年开店150家,永辉超市扩张中突围?

中金证券分析认为,永辉超市作为生鲜超市龙头,其生鲜损耗率约3~4%,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主要得益于高效的运营构建深厚护城河,后续有望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强者恒强。

李国表示,2020年,永辉超市仍将保持全国拓张的态势,开店目标大约在150家左右,并仍将以Bravo业态为核心,致力于全国覆盖扩张,积极探索小型社区业态。

财报显示,2019年,永辉超市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门店,全国共新增门店205家(含原百佳广东地区门店,不含永辉mini店、永辉生活、超级物种),已连续六年实现全国门店扩张数量增长。截至去年年底,永辉超市全国已开业超市门店910家。

“目前看来,永辉将在疫情中积累大量的忠实新客,规模效应又会降低其各项平均成本从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对手拉开差距。”一位投资者向记者表示。

“近两年来,永辉超市积极寻求新的增长途径。首先是结合到家业务,大力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未来一段时间,线上业务一定是永辉业务增长很重要的支撑部分;加上业态提升,发展mini业态,通过对空白市场的填空,也促使业绩增长。”永辉超市总裁李国此前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生鲜电商的市场份额正在以比农贸市场、商超快的速度保持增长。但此次疫情中,生鲜电商还存在着供应链能力弱、运力保障不足等问题,相较之下,传统商超优势明显。对于永辉超市来说,利用好生鲜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及其所带来的流量优势,经此一疫后,未来或许能够突出重围,成为绝对的行业龙头。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中炬高新与宝能争端再升级发生“严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本月以来,宝能与中炬高新的争议在持续升级中。...

来源:中华网财经

印度拒绝比亚迪10亿美元建厂提议

比亚迪曾于2007年进入印度市场,为手机制造商生产电池和零部件。...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四川长虹换帅 柳江接替30年老将赵勇

柳江去年10月调任长虹集团...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同城上半年扭亏为盈,嘉里物流营运水平重返疫情前

顺丰控股中期业绩预告显示,新业务逐步贡献利润。...

来源:蓝鲸

菜鸟直扑顺丰京东搅动快递江湖

明面“抄作业”。...

来源:北京商报

开业半年就关店!永辉超市败退县域市场,供货商遭地头蛇二选一

在长春和石家庄等市场,当地强势的地头蛇甚至会让供货商二选其一。...

来源:时代财经

玩不过山姆、Costco?永辉仓储超市开业一年就关店

永辉除了折戟大卖场,其超级物种、mini店也迅速萎缩,去年才开始大肆扩张的仓储超市首次面临闭店的窘境。...

来源:时代财经

股价跌近7成,二季度亏超5亿,永辉超市高溢价回购股份

永辉超市拟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这是2020年以来永辉超市第二次进行股份回购。...

来源:时代财经

低谷中的永辉:市值蒸发637亿、新零售节节溃败

八月中上旬,围绕永辉超市的新闻不断。月初刚刚传出关闭首家仓储会员店,8月8日,永辉超市又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回购背景是永辉超市持续下跌的股市表...

来源:凤凰网

永辉超市上半年营收增长4%,净亏损1.12亿元同比收窄89.68%

8月26日,永辉超市披露2022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7.32亿元,同比增长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12亿元,亏损同...

来源:中华网财经

永辉超市Q2单季亏超6亿 数字化转型+新业态探索能否挽回颓势?

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赛道越发拥挤,行业竞争加剧叠加疫情侵扰、线下消费需求减弱等,上半年多家超市上市公司陷入亏损。...

来源:财联社

新冠留下时代烙印:欧洲、北美国家集体为“消失的打工人”头疼

随着2022年步入尾声,多个西方国家央行顶着“衰退将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加息幅度,而支持他们甩开膀子加息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失业率仍处于低位”...

来源:财联社

珠海宣布退热药拆零、限购 各地加大供应投放 “用药难”有望缓解

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决定自12月20日起,市内有约500多家零售药店持续供应拆零销售的退热药品。这些药品在销售上将按照“定点、限量、拆零、限价”...

来源:财联社

退烧药“一药难求”何时能解?多地已开启保供

近日,“囤药”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部分地区解热镇痛等相关药品接连出现紧缺,更有药品“全网断货”,A股相关概念股也齐齐大涨。...

来源:财联社

大数据疫情峰值预测靠谱吗

“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可以为防疫提供参考吗?...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