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中国平安拟发百亿港元零息可转债

中国平安拟发百亿港元零息可转债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拟发行117.6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7.74亿元)的零息H股可转换债券,该债券将于2030年到期。债券初始转换价定为每股H股55.02港元,较公告当日(6月3日)收盘价46.45港元溢价18.45%。若全额转换,债券将转换为约2.14亿股H股,占公司现有H股的2.87%及总股本的1.17%。

中国平安表示,此次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补充集团资本需求、支持医疗养老新战略发展以及满足以金融为核心的业务拓展需要。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为零息债券,存续期内投资者不会获得利息收益,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去年发行的35亿美元可转债(票面利率0.875%)。

行业发债热潮

中国平安此次发债并非个例,而是保险行业资本补充浪潮中的重要一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5日,今年已有13家险企通过发债补充资本,总规模达546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头部险企主导永续债发行:平安人寿、太平人寿、阳光人寿、泰康人寿及工银安盛人寿五家公司发债规模均超50亿元。其中平安人寿以超100亿元居首,太平人寿(90亿元)、阳光人寿(80亿元)、泰康人寿(80亿元)紧随其后。

中小险企多元化补血:中英人寿、东方嘉富人寿(原中韩人寿)和财信吉祥人寿3家公司则选择发行资本补充债,规模分别为15亿、14亿和10亿元。另有7家险企披露增资计划,包括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等创新方式,合计增资约68亿元。

融资成本方面,当前市场利率下行推动险企发债票面利率降至2.18%-2.75%区间,显著低于2023年普遍的3.5%水平。

资本饥渴动因

保险公司密集“补血”的核心驱动力源于监管要求与经营压力的双重作用。

“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将于2025年底结束,规则要求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风险综合评级达B级以上。国泰君安证券分析报告指出,过渡期内部分险企采用分步达标策略,随着2025年全面执行期限临近,资本补充压力集中释放。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指出,保险业面临偿付能力持续承压的挑战,业务发展高度依赖外源性资本补充。发债因不改变股权结构、决策效率高,且当前利率环境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成为多数险企首选。

此外,利率中枢下行导致险企特别是人身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加剧,需通过资本缓冲增强抗风险能力。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提上日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正同步推进。

可转债差异化优势

在众多资本补充工具中,中国平安选择可转债这一相对少见的融资方式引发市场关注。相较于行业普遍采用的永续债和资本补充债,可转债具备独特优势。

资本结构优化效能:可转债转股后可直接补充核心资本,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资本补充债仅能补充附属一级资本。

融资成本与灵活性:本次零息设计大幅降低财务负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分析称:“可转债兼具股债灵活性,既能避免股权短期稀释,又可适应长期战略布局”。

中国平安此举亦被视为对全球资本态度的试探。澜成私募基金总经理许佳莹指出,在港元利率较高的环境下,3.5%隐含年化收益需依赖股价上涨空间吸引投资者,这实质上是国际资本对中国保险股信心的一次测试。

行业资本趋势展望

险企资本补充需求短期内仍将维持高位。招银国际证券研究员马毓泽预测,2025年行业发债规模或超千亿元,其中永续债因能直接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扩容潜力最大。

中航证券非银分析师强调,长期破局需“内外兼修”:一方面通过业务结构调整、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增强内生“造血”能力;另一方面借助政策窗口拓宽外源性融资渠道。随着“偿二代”二期全面实施临近,资本实力将成为险企转型的关键支点,决定其在医疗养老等新赛道的拓展深度。

胜马财经出品人周瑞俊认为,从锦泰保险以资本公积转增8.09亿元注册资本,到中国平安百亿港元可转债创新融资,保险业正以多元化手段筑牢资本防线。随着“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倒计时,在当前的低利率窗口下,行业发债规模年内将迎来快速增长,而中国平安能否将资本转化为医疗养老生态的竞争壁垒,将决定谁是行业新一轮洗牌中的真正赢家。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平安银行转型“阵痛”显现

平安银行转型“阵痛”显现

零售业务持续收缩。

胜马财经 2025-03-27 09:51:59
平安银行营收净利双降 20年来头一回

平安银行营收净利双降 20年来头一回

2024年以来,平安银行的“事情”不少,未来走向备受关注。

鳌头财经 2025-04-02 15:03:19
宜宾银行港股挂牌 最“袖珍”上市银行能否逆袭

宜宾银行港股挂牌 最“袖珍”上市银行能否逆袭

看似传统酿造,实则金融布局,白酒巨头们正以别样的姿态跨界金融领域。

北京商报 2025-01-14 14:02:13
银行理财收益冰火两重天

银行理财收益冰火两重天

全球金融市场在“对等关税”的风暴下剧烈震荡,银行理财市场也出现了变化。

北京商报 2025-04-10 15:08:40
现在,银行还能从哪赚钱?

现在,银行还能从哪赚钱?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盈利空间受到压缩。

和讯 2024-12-03 11:26:48
银行股1元捡漏的“玄机”

银行股1元捡漏的“玄机”

1元就能买入上万银行股成为股东,你是否会心动?

北京商报 2025-03-04 13:34:40
银行年终角力汽车金融

银行年终角力汽车金融

0首付、0利息、0等待……临近年底,银行汽车金融江湖愈发“内卷”。

北京商报 2024-12-06 15:01:35
299家银行急着“囤钱”

299家银行急着“囤钱”

开年以来,299家银行“喊渴”。

和讯 2025-03-17 10:21:03
捍卫估值,银行集体出手

捍卫估值,银行集体出手

高股息难掩破净魔咒,延续高分红路线的银行股仍陷估值低迷的困境。

和讯 2025-04-10 10:53:46
银行“争食”科技创新债券

银行“争食”科技创新债券

科技创新债券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后,银行积极抢筹布局。

北京商报 2025-05-13 11:42:50
银行消费贷“带刺狂奔”

银行消费贷“带刺狂奔”

2.49%利率血拼、100万额度开闸、7年超长待机……“卷”疯了的银行消费贷战场正上演“速度与激情”。

和讯 2025-03-31 11:39:16
银行股息率破8%?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要成趋势了?

银行股息率破8%?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要成趋势了?

最近有部分银行的股息率突破8%的消息传来,让人不禁想问这是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要成趋势了吗?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江瀚视野观察 2025-05-27 13:54:17
银行存款利率现策略分化

银行存款利率现策略分化

正值一季度“开门红”收官前的关键时期,银行揽储大战愈发激烈。

北京商报 2025-02-26 14:03:29
险资竞逐银行股

险资竞逐银行股

“我只中意你”,这是近期险资对银行股“霸道”示爱的真实写照。

和讯 2025-03-24 10:39:48
“城商行尖子生”苏州银行颓势挡不住

“城商行尖子生”苏州银行颓势挡不住

2025年,是苏州银行成立15周年,一季度营收净利颓势依旧,崔庆军将如何出招应对,助力苏州银行重回高增长轨道,巩固“城商行尖子生”单位?

鳌头财经 2025-05-22 15:17:29
西安银行又现高管离职风波

西安银行又现高管离职风波

核心高管频繁更迭。

胜马财经 2025-05-22 11:11:50
上市银行财报乌龙第一家 西安银行逾期贷款倍增 梁邦海挑战重重

上市银行财报乌龙第一家 西安银行逾期贷款倍增 梁邦海挑战重重

业绩、资产质量均承压,身兼四职的梁邦海,将如何迎接挑战?

鳌头财经 2024-12-09 17:18:20
银行竞速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银行竞速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披露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进展。

北京商报 2025-04-14 14:50:57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