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十万亿级消费金融 催收江湖如何游离“黑与灰”

2021年03月15日 12:20 来源:投资者网
分享: 微信

《投资者网》郑小琳乔锐

“堤岸阻止了水流,却也为河流提供了前行的方向。”在《生之实现》一书中,泰戈尔用河流与堤岸的关系来比喻事物的前进与发展。

这个现象,在如今现实生活中的多个行业里也很常见。以消费金融行业为例,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已在近几年主动拥抱监管,走向成熟。同时,随着监管新规正式落地,一场正本清源的行动成为行业变革的主旋律。

但这并不意味发生在消费金融行业的违法行径从此绝迹,相反,在借贷市场规模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情况下,较之过往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只是脱下了旧“马甲”,又换上了“隐性暴力”的新外衣,在人们不容易察觉的情形之下持续上演。同时,在监管新规强力约束之下,部分“催收专员”游走于法律边缘、试探政策底线,在他们背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的身影频现。

“债务可以清零,但记忆能吗?”

“我现在每次一听到电话声,心跳就会加速,很紧张。”林生向《投资者网》坦言道。

2019年底,在内地某个四线小城谋生的林生,因父亲生病要做手术的原因,向某商业银行贷款3万元,按照一年分期偿债的协议,林生每月要还2000多元。

不过,在2020年3月,由于失业原因,林生的贷款开始还不上了。

“一开始,一个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态度温和又礼貌地说希望你能尽快还款,但我真的没钱,想尽了办法还是借不到。”林生表示。

“而他在听到我还不起钱时,一系列的电话轰炸便开始了。”林生回忆道,“可能隔个10分钟20分钟就有一个电话打进来,一上午能有10几个未接来电。如果是上午10点打过来,你接了电话,他就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你12点前必须还多少钱。”

据林生的描述,催收人员一般由银行委托给第三方公司,因此,在催款时根本不会有商量的余地,即便欠款人想积极沟通,但历经数次骚扰和恐吓过后,最后都会变得只是想逃避。林生补充说,第三方公司催收人员的收入和收回催收款直接挂钩,一般在收回款项金额的基础上抽利20%-30%左右。

“后来我发现了,你越是不理他,他就越拿你没办法,你越是态度好积极沟通,他越是吓你。不过,我要是这么做了,其实和破罐子破摔没区别。”他叹气地说道,“除非你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

“催收人员有固定套路,通过威胁、骚扰等各种手段,让你饱受精神折磨。之前催收员曾威胁我说,要提取我所有通讯录信息,甚至还说‘要不要我去帮你向同学、朋友借啊?’这类话。”

而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给林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隐性的创伤。林生表示,催收员通过手机号码对方搜到了他的微信,在陌生人可见的十张朋友圈照片里,他们截图了一张林生和一个女性朋友的照片。

催收人员通过P图的方式将两张照片拼成一张合照,并附上“这是XX的情人,他有家庭有小孩还在外面偷情,乱搞男女关系,欠债不还人品败坏”的文字。

“这明显就是诽谤!”林生一肚子怨忿,“更可气的是,他们还跑去我老家上门要钱,拿着一大堆文件跟我父母说,再不还钱房子就会被法院查封。我父亲70多岁了,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当时都快吓死了,以为我犯法了。”

林生补充说,他身边很多朋友也遭遇过被催收的经历,有一次,他发现身边的一个个朋友看起来神经兮兮的,每次一听到电话响就说:“你看他又来了,又来了!我怎么接?怎么接?”

“还有一个朋友,被催收人员直接将电话打到他老婆工作的地方,是幼儿园。催收人员会打给园长说,她老公欠了钱,让她尽快还钱。”

和林生的经历相比,还有一些欠款人因为催收人员行为失当,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

2017年12月,小萍通讯录中每一位家人、朋友、同事、客户,统一收到了催收人员发送的短信,称“小萍所欠XXX平台本息合计XXX元,逾期未能偿还,请告知小萍,速速还钱,否则......”。

当时,已届“女大当嫁”的小萍,在当地有一份令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工作,但是“短信门”之后,小萍的生活和人设轰然崩塌。

催收人员在小萍所在单位“探访”的第二天,在同单位工作了一辈子的小萍的母亲便难以再承受压力——仅过了一周后,小萍家唯一的一套房被小萍的母亲坚决抵押,偿还了部分债务。小萍一家三口也各自暂住到了几位亲戚家。

但是,家中三人耗尽全部积蓄、资产还是没能还清债务。面对日益剧增的高额利息及催收人员的高压侵扰,不想再拖累父母的小萍于2018年农历春节前夕,只身出走。

急需资金的小萍选择了能力范围内“距离钱最近”的工作地方——澳门,想靠一己之力独自偿债……

离家三年之后,日夜不休工作的小萍虽然早已“上岸”,却至今没有再回家。

小萍对《投资者网》表示,自己欠债的窘迫在家乡人尽皆知,欠款数字可以归零,但是记忆不能。

“三年来我无数次梦到,回家后无论走到哪里,背后都有人在嚼舌头根、指指点点,议论我。父母都在怀疑我,总有人阴阳怪气的打听‘一个小姑娘在澳门,什么工作能挣这么多钱?’。反正我不会再回去了,整个XX市还有人愿意娶我吗?”

继续游走于法律边缘并试探监管底线

在消费金融、借贷平台野蛮生长时期,林生、小萍的受害只是万千暴力催收受害者经历的缩影。

根据黑猫投诉与微博联合发布的《2020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中显示,仅2020年3月,金融支付行业当月投诉量就超过10万单,而投诉内容便集中在催收、高利率、莫名扣除手续费等。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搜索“暴力催收”这一关键词就会出现的结果将近8万条。《投资者网》统计,仅2021年3月,关于“暴力催收”的投诉高达上百条,同时,经梳理发现,类似“威胁恐吓”、“上门爆通讯”、“骚扰辱骂家人”、“软暴力威胁”等词成为暴力催收中的“热词”,被受害者们屡屡提及。

来源:聚投诉平台

来源:黑猫投诉

而这些投诉背后涉及到的企业,不乏有捷信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业内知名的大公司。

对此,《投资者网》就是否存在暴力催收等事宜向捷信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还呗、等企业求证,多数企业先是通过客服询问具体投诉线索,但却一直未就相关问题予以直接回应。截至发稿,多数企业均选择未予置评。

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末,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经营贷)13.91万亿元,较2015年的5.92亿元提升了约135%。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整体规模高达12.25万亿,消费金融公司市场份额仅占其中4%,发展空间巨大。

另一家第三方机构易观国际在2020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狭义消费信贷(不含房贷车贷)余额在2019年末达到1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18.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的增速在2020年将出现放缓,或将同比增长10.1%,达到14.7万亿元人民币。但之后两年,预计整个消费金融市场将出现回暖,预计至2022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8.6万亿元人民币。

十万亿以上的消费金融巨量,意味着极大的商机,也蕴含着不同类型的草莽规则。值得关注的是,在消费贷款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监管层对于催收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也日渐趋严。

2021年3月1日,催收非法债务罪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新增条文明确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对此,广东德纳律师事务所黎小敏律师向《投资者网》表示,“催收非法债务罪入刑前提是催收债务属于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对法律保护范围内之合法债务进行催收则不会触犯该罪刑。尽管如此,无论是对于合法债务或是高利放贷等非法债务,如催收行为不当存在威胁、恐吓、诽谤、泄露隐私等行为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黎小敏律师指出,我国严禁使用违法手段开展的催收业务,对于使用合法手段开展的催收业务并不限制其发展,而违法的催收业务之所以仍旧游走在法律边缘,一方面与催收非法债务罪刚施行不久法律普及程度有关,一方面也与催收业务违法隐蔽性强不易定性有关。

“根据债务性质是否属于高利贷等非法债务,可以造成从触犯刑法到最轻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的不同后果,也难怪一些催收人员明目张胆对欠款人实施一系列不当行为。”一位消费金融行业内的分析人士对此发表看法。

实际上,哪怕面临的仅仅是500元罚款的法律风险,现多数平台通过与专门从事催收业务的第三方企业合作的方式,对欠款进行催收,意在通过雇佣第三方开展催收业务转移法律风险。

黎小敏律师进一步表示:“目前的借贷平台存在多种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规避法律风险要根据平台与催收方所签订的协议具体内容而定,如果违反该规定将被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比如: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则根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委托有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记录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贷款清收。商业银行应明确与第三方机构的权责,要求其不得对与贷款无关的第三人进行清收。商业银行发现合作机构存在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立即终止合作,并将违法违规线索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针对以上提及的各项监管政策,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向《投资者网》表示:“随着政策的出台和相关执法力度的加强,暴力催收现象目前已经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改善。一般来看,从政策出台到落地,成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谈及暴力催收现象尚未被完全根治的症结,陈音江补充道:“一方面,政策的出台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整体监管和打击力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强。比如:部分不法分子依然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和观望心理,企图试探政策底线,将此前赤裸裸的暴力行径转变为可能出现的隐形暴力。”

对催收专员的定义能否“一概而论”?

在不断加强监管催收过程中不当行为的背景下,催收业务人员如何看待这份常年游走于违规甚至违法边缘的工作?

“充其量,催收人员只不过是打工者,但凡有更好的选择也不会从事这份职业。”在行业内头部企业从事催收业务近十年、号称“催收专家”的雷某向《投资者网》透露,“一般催收工作分上门催收与电话催收两种,根据工作种类不同,对业务人员的要求也截然不同。你可以观察到,部分企业招聘催收人员时,一些长相比较凶狠、经验丰富的应聘者更多被派去上门催收。而对于‘电话催收’,在行业内属于入门岗位,一般情况经过培训之后便可上岗。”

在外界普遍认知中,催收人员的形象大多是“恶人”,对此,雷某也表达了从事这份职业的苦衷:“催收人员的收入直接与追回欠款的金额挂钩,每个人都需要养活自己和家人。我看过无数同行也因为道德和良知的谴责,产生了重大心理问题。”

小龙便是雷某口中所述,备受道德和良知谴责的同行之一。

曾从事催收工作、现已辞职转行的小龙,对于催收工作有他自己的看法,“部分公司在雇佣催收专员时,会进行第一拨主动选择——一部分受教育水平较低或相对看起来比较‘粗鲁’的人员往往会受重视。”

“这对于部分催收专员来说,很多在从事这份工作之前就更习惯于相对‘直接’的社交方式,从业之后与自身利益挂钩,他们通过各种过激方式催收的动力十足。”

针对催收业务及催收专员的特性,金融犯罪辩护律师,广强律所高级合伙人暨非法集资案件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曾杰向《投资者网》表示:“催收本身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产物,其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大量的催收机构,手段和方法还比较单一,多数还是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索取债务,这种模式下,极容易由于催收机构本身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发生滋扰和恐吓甚至暴力方法催收的情形。

在小龙看来,也有部分催收人员的过激行为是被欠款人“逼出来的”,“比如,行业内一般不会指派年轻人进行上门催收业务,好多‘老赖’比催收人员更‘蛮横凶狠’。好多钻制度空子的欠款人,在从平台贷款的时候就从没有想过要还钱。那些把欠款人逼到绝境的催收人员罪有应得,但许多时候催收人员被老赖吓破胆的场景,每天也都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发生。”

尽管雷某和小龙就公众对其固有的负面印象进行了解释,但像林生、小萍这样因为催收人员行为失当等原因而改变了人生轨道的例子,仍然数不胜数,不容忽视。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背负“原罪”的消费金融行业何时才能真正走上合法依规的道路,摆脱外界的负面观感?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华西村1元转让80%股权 地方国企助其抒困

华西集团主要从事涤纶化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石化仓储物流服务。...

来源:中华网财经

业务强绑定“周杰伦”,巨星传奇如期登陆港股

你喝过防弹饮料吗?...

来源:中华网财经

缓解偿付压力,爱心人寿半年内两度增资

还需注意的是,近年来爱心人寿的投诉事件持续增长。...

来源:投资者网

高薪“挖角”赴港投保持续火爆

险企“价格战”打响。...

来源:北京商报

国宝人寿业绩亏损股东增资 原董事长易军获刑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宝人寿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国宝人寿净资产为6.48亿元,较上一年度净资产缩水近50%。...

来源:投资者网

AMC信达卖房的冰与火

依靠东直门项目30分钟成交168套房源、一口气回收57亿元的战绩,原本作为AMC(资产管理公司)、定位“驰援”楼市的中国信达,不但打赢了一场...

来源:北京商报

起底花呗套现黑色产业链:成本接近高利贷,情节严重可判刑,却屡禁不止

临近年末,社交平台上“信用卡套现”“花呗套现”等引流小广告开始活跃。...

来源:时代周报

平安系正式接手方正证券,500亿券商迎新实控人,股价年内跌超18%

12月20日晚间,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其收到证监会核准其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对新方正集团依法受让方正证券28.71%股权无异议,...

来源:时代财经

赎回压力大,理财公司力推“低波动”产品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调整不断,让前期表现较为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出现了净值回撤现象,也让理财公司面临不小的赎回压力。...

来源:北京商报

吉华集团5000万理财“踩坑”!陆家嘴信托到期未能兑付

12月20日晚,吉华集团(603980.SH)公告称,近日,公司收悉陆家嘴信托《陆家嘴信托-华鼎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截...

来源:时代周报

专属存款来了,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又上新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热度不减,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货架也日渐充盈。...

来源:北京商报

高盛计划裁员4000人 华尔街投行失血仍在持续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高盛集团纪近日计划裁员多达4,000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8%,这将是今年投行中最大的一起裁员。...

来源:财联社

东莞信托旗下某产品展期一年,涉及地产定融

近日,东莞信托公告称旗下一信托计划宣布展期一年,据了解,该信托计划用于认购桃源建设(深圳)有限公司在金交所发行的定融产品,佳兆业集团提供连带...

来源:财联社

因变相为房企支付土地出让金提供融资被罚,中国华融上半年亏损188亿元

12月19日,上海银保监局公示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剑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上海市分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50万元。据悉,2...

来源:蓝鲸财经

第一创业证券年内市值蒸发60亿 “玻尿酸女王”三年套现13亿

近日,第一创业发布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熙昕宇”)减持计划时间过半,减持股份比例为0.82%,数量约为3446...

来源:时代周报

消费金融的监管环境趋严 24%的利率红线或成分水岭

24%的利率红线或成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近年,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将消费金融与信用卡业务视作提升盈利能力、客户黏性的重要突破口。包括...

来源:时代周报

消费金融公司阵营稳步扩容,银行系已占据半壁江山

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以来,消费金融公司阵营稳步扩容,其中,银行系已占据了“半壁江山”,且扩张步伐还在加快。...

来源:北京商报

有10亿客户的中国移动,要进军消费金融!消金巨头遇劲敌

中国移动服务全国9.46亿移动客户,中国移动回A上市前夕,被传有意进军消费金融的消息。...

来源:时代在线

猛攻28万亿消费信贷市场!江苏银行同意向苏银消金授信88亿

城商行都爱消费金融!1月17日晚间,江苏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审议同意对关联方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苏银消金”)授信88亿元。其中,...

来源:时代在线

起底反催收江湖:收割逾期用户,教人造假!年薪可达百万?

有催收,就有反催收。催生已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的黑产链条,反催收也是如此。...

来源:时代周报

延长还款期限,减轻还款压力,消费金融打出组合拳

今年以来,多地实体店铺经营、小微企业生产、部分群众生活等因疫情而陷入困境。...

来源:新华网

中邮拿批文,消金二级资本债券破冰 迎来新“补血”渠道

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新的融资渠道。...

来源:北京商报

招联VS兴业,头部消金机构的争夺赛

自2009年国务院批准试点设立消金公司以来,至今已历十余载。...

来源:北京商报

中银协报告:2021年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

截至2021年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

来源:新华社

牌照再“开闸” 又一家国有大行入局消金行业

9月27日晚间,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设立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信消金),作为所属一级控股子公司管理。...

来源:新京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