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万物皆涨?全年CPI涨幅仅0.9%
受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影响,2021年下半年以来,不少酱油、纸巾、瓜子乃至榨菜等消费品轮番宣布提价,引发市场对物价上涨的担忧。
市场上“涨声一片”,但实际公布的数据反映,2021年物价水平处于低位增长。
国家统计局在1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比2020年全年水平下跌1.6个百分点。
2021年CPI实际涨幅也较年初的目标设定有较大差距。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农产品及居民必需消费品供给充足。尤其在猪肉方面,生猪产能恢复正常,猪肉价格同比持续收缩,叠加国内需求恢复略不及预期,导致全年CPI涨幅偏低。
周茂华预计,在国内需求动能增强以及高基数效应减弱的影响下,2022年物价将有所抬升,“物价整体有望保持温和,今年物价有望继续控制在3.0%以内”。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应习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稳增长和保就业,通胀相对温和也为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供了一定空间。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核心CPI在2021年同样保持平稳增长。12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
2022年接着涨?
2021年11月,CPI在突破2区间的高位后重新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长1.5%,比11月份下降了0.8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
在食品方面,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22.2%,影响CPI下降约0.9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6.7%,影响CPI下降约0.81个百分点。
猪周期在2021年进入下半场。据上海钢联Mysteel农产品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5.83元/公斤,较2021年1月4日的37.07元/公斤累计下跌21.24元/公斤,跌幅57.30%。
在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上海钢联Mysteel预计,春节备货行情结束后,2021年3—5月处在春节后需求低迷期,但出栏量仍处在高位,加之整体出栏均重仍同比有所提升,故整体供给压力仍偏大,供强需弱格局下,猪价或继续探底。5月出栏量达到顶峰且价格触及年度最低点,之后出栏量将开始减少,需求缓步提升,猪价持续上行。
以生猪10—12个月的出栏周期推算,国海证券预计,2022年6—8月之间猪价将迎来二次触底,预警猪价在11—12元左右。
高企的猪肉价格逐步退场,2021年CPI上涨主要由非食品项支撑,工业消费品受到国际价格上涨的带动,出现价格上扬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在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9%,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0%和25.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较多;服务价格上涨1.5%,涨幅与上月相同。
从环比来看,工业消费品价格在近期有所回跌,由11月上涨0.3%转为下降0.5%,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5.4%和5.8%。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认为,非食品价格特别是消费品价格上涨加快,虽然存在一定基数原因,但也体现了价格向下游的传导。预计2022年CPI受基数影响、食品价格和价格传导的影响较大,未来走势需进一步观察确认,但目前看仍处于温和可控区间,不对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掣肘。
预计PPI同比涨幅回落
从2021年12月份的情况来看,CPI与PPI双双转弱,尤其是PPI冲高后回落。
10月的PPI同比涨幅曾达到13.5%,创下26年的新高。到了12月份,PPI上涨势头减弱,同比涨幅达到10.3%,较11月份下跌了0.4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12月份的PPI下降1.2%,是自2020年5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总体来看,2021年全年PPI同比上涨8.1%,较2020年增速大幅提升9.9个百分点。应习文分析指出,PPI大幅上升主要是全球通胀抬升带来的输入性压力,以及今年整体气候异常、双碳政策带来的能源供需紧平衡所致。
原材料价格在2020年逐步抬头,到了2021年初进入加速上涨通道。
玻璃瓶、包装杯、杯盖等包装材料价格面临快速上涨。受到限塑令影响,以吸管为代表的材料价格在2021年翻倍增长。
国联证券报告提到,普通塑料吸管的单价在0.065元/支左右,纸吸管的价格在每支0.09~0.14元左右,全降解塑料吸管中,PLA吸管的价格则达到了0.18~0.25元/支。相对普通塑料吸管,仅供应PLA吸管的成本就提高了2-3倍。
与此同时,原油、原煤等能源价格亦开始上涨,带动运输成本走高。2021年12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分别收于每桶75.21美元和77.78美元,比2020年末分别上涨约55%和50%。
高盛预计,随着航空、运输及基建需求上升,2022年和2023年石油需求将继续走高。高盛能源研究主管达明·库尔瓦兰认为,奥密克戎毒株对经济影响有限,预计2022年和202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维持在每桶85美元左右,甚至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
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攀升,自2021年4月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连续3次点名“大宗商品”,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打击炒作囤积哄抬行为。
2022年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表示将积极保障大宗商品国内供给,统筹保障大宗商品进口各环节稳定运行。
周茂华预计,2022年PPI同比逐步回落,但放缓“斜率”受疫情及供应链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望从高位回落。国内PPI同比受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较大,从趋势看,国内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效果继续显现。”
由于国内终端消费品市场竞争较为完全,上下游价格传导并不完全通畅,国内消费者物价受食品价格影响更大一些。周茂华对此认为,输入型通胀虽然值得警惕,但预计对CPI影响很有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斯里兰卡主权违约之殇 纵观历史盘点违约四大原因
周四,斯里兰卡央行行长Nandalal Weerasinghe宣布,斯里兰卡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斯里兰卡一直警告债务危机,终...
日本通胀时隔七年首度达到2% 但央行淡定的原因令工薪族闻者落泪
根据日本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该国CPI在今年四月进一步蹿升至2.5%,这也是自2015年来这一数据首度突破官方通胀目标2%。...
因非金不良资产收购业务违规,华融资管贵州分公司被罚30万
银保监会贵州银保监局消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因非金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收购资产的风险未真实从出让方转移,被处罚款人民币30...
西部证券今年保荐项目“零过会” 上市后首现一季度亏损
一个企业的IPO被否为何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和讨论,除了涉农行业属性、自身真实业绩原因之外,与扮演“看门人”的辅导券商有很大关系。...
4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90亿美元 跨境资金流动平稳
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17日公布的4月份外汇收支数据显示,4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90亿美元,与一季度月均水平相当,远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银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支持在接下来两次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地时间周二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继续加息,直到通胀出现回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广泛支持...
现金为王!美银调查:投资者手握现金创20年新高 最担忧鹰派央行
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一项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降至历史低点,对滞胀的担忧加剧,投资者正在大举囤积现金。...
美元升势停不下来?美联储的抗通胀法宝 正成新兴市场的潘多拉魔盒
虽然年内迄今美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通胀飙升、美股大跌、消费者信心动摇,但有一个重要指标却时时刻刻依然在彰显着美国金融霸权的强势:...
美联储戴利:经济足以承受2次50基点加息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行长戴利(Mary Daly)周四表示,她支...
统计局:3月份CPI同比上涨1.5% 猪肉价格下降41.4%
202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下降1.5%,非食品价格上涨2.2%;...
统计局解读:核心CPI保持稳定 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2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
统计师解读3月数据:CPI同比涨幅扩大 PPI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2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
3月CPI和PPI走势分化 PPI向CPI传导增强 这意味着什么?
国家统计局周一数据显示,3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5%,环比持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3%,环比上涨...
统计局:4月份CPI同比上涨2.1% 猪肉价格下降33.3%
202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2.2%;...
国家统计局解读:4月份CPI温和上涨 PPI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2年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