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崛起GDP迈上四万亿 北京经济“十四五”开门红
继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后,去年北京GDP又迈上了4万亿元新台阶。1月19日,在2021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北京去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4.7%。“北京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民生保障坚实有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较好完成了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朱燕南说。
市场消费规模继续扩大
“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跃上4万亿新台阶,发展质量继续提升,主要受到生产领域和需求领域双重发展的积极影响。”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求方面,以制造业投资为代表的投资规模增长、市场消费的持续恢复和出口的增长带动了需求的旺盛发展。
去年北京市场消费规模继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1%。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7.7亿元,增长8.4%。具体而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13733.1亿元,比上年增长7.1%,餐饮收入1134.6亿元,增长27.5%。
“餐饮收入增长27.5%,表明2021年经济基本恢复常态。”添翼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贾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主要依赖于两大政策因素,一是疫情防控得力,经济基本上没有受到很大干扰;二是北京市政府认真贯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完善内需体系,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1年,北京着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全年共有901家首店(含旗舰店)落地北京,是上年的近5倍。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3,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同时,娱乐体育消费也越来越受到欢迎,1-11月,在线游戏、在线娱乐、在线体育企业收入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是带动消费的重要因素。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2元,比上年增长8%。四项收入全面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2%,经营净收入增长15.8%,财产净收入增长5.7%,转移净收入增长3.5%。
保供应护民生
过去一年,在极端天气增多等因素影响下,如何保障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CPI比上年上涨1.1%。从结构看,八大类价格“四升四降”。其中,食品烟酒和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但涨幅较上年有所回落;交通通信和居住价格由降转升;其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由升转降;衣着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
回顾2017-2020年,北京市CPI涨幅在1.7%-2.5%之间,均高于去年1.1%的涨幅水平。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卞晶对此表示,“2021年,我市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加强政策调节力度,取得较好成效,物价总体运行平稳,CPI保持温和上涨”。
2021年,北京通过引导企业产销对接、强化统筹调度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主要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全年食品价格下降1%,拉动总指数下降约0.1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在生猪产能恢复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全年下降31.1%。鲜菜受天气影响,个别月份价格出现较快上涨,北京及时采取多项保供稳价措施,化解不利影响,使鲜菜价格短期波动得到抑制,全年上涨7.8%。
对于今年春节和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北京也做足了准备。“市委、市政府为确保春节和冬奥期间市场稳定,加大统筹调度力度,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应该说,我市物价具备保持平稳运行的坚实基础。”卞晶说。
数字经济蓄力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北京高端产业带来了更多机遇。2021年,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6%,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倍和89.2%。
投资方面,也向高技术制造业加大了倾斜力度。2021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6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9.6%。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国际贸易受阻的情况下,投资增长是拉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制造业投资,特别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成为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贾甫说。
朱燕南介绍,去年,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北京注入了新动力。2021年全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6251.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918.1亿元,增长1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1%,提高0.8个百分点。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新基建项目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斯里兰卡主权违约之殇 纵观历史盘点违约四大原因
周四,斯里兰卡央行行长Nandalal Weerasinghe宣布,斯里兰卡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斯里兰卡一直警告债务危机,终...
日本通胀时隔七年首度达到2% 但央行淡定的原因令工薪族闻者落泪
根据日本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该国CPI在今年四月进一步蹿升至2.5%,这也是自2015年来这一数据首度突破官方通胀目标2%。...
因非金不良资产收购业务违规,华融资管贵州分公司被罚30万
银保监会贵州银保监局消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因非金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收购资产的风险未真实从出让方转移,被处罚款人民币30...
西部证券今年保荐项目“零过会” 上市后首现一季度亏损
一个企业的IPO被否为何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和讨论,除了涉农行业属性、自身真实业绩原因之外,与扮演“看门人”的辅导券商有很大关系。...
4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90亿美元 跨境资金流动平稳
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17日公布的4月份外汇收支数据显示,4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90亿美元,与一季度月均水平相当,远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银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支持在接下来两次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地时间周二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继续加息,直到通胀出现回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广泛支持...
现金为王!美银调查:投资者手握现金创20年新高 最担忧鹰派央行
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一项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降至历史低点,对滞胀的担忧加剧,投资者正在大举囤积现金。...
美元升势停不下来?美联储的抗通胀法宝 正成新兴市场的潘多拉魔盒
虽然年内迄今美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通胀飙升、美股大跌、消费者信心动摇,但有一个重要指标却时时刻刻依然在彰显着美国金融霸权的强势:...
美联储戴利:经济足以承受2次50基点加息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行长戴利(Mary Daly)周四表示,她支...
券商业差距急剧拉大 前十名净利合计超1300万占比七成
随着年报季的落幕,百余家券商的成绩单也随之浮出水面。整体来看,2021年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突出,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叠加多重政策利好...
无惧抛售潮!小摩坚持看多:“鹰派峰值”已至 是时候抢购风险资产了
即使在经历了这几天的“疯狂抛售”后,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师Marco Kolanovic仍然坚持看涨立场,并称各国央行的鹰派立场已达到“顶峰...
投资者777.7万购买信托产品亏损390多万,中信信托被判全额赔偿
一投资者先后两次向中信信托汇款共计777.7万元购买信托产品。后因证券市场大幅下跌,该信托产品被全部平仓清算,投资者分得信托财产利益38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