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首轮集中供地收官 头部房企才是赢家,中小房企难有未来

2021年07月05日 10:49 来源:时代在线
分享: 微信

原标题:首轮集中供地收官:头部房企才是头部玩家,投拓人感叹中小房企难有未来

行业未来格局正在变化中

867宗土地、超1亿平方米规划建面、上万亿的土地出让金,这是今年首轮集中供地最终的成绩。

6月29日,伴随最后一个推行集中供地的城市武汉的最后一宗土地成功出让,一场历时3个月、横跨22城的土拍大戏也正式落下帷幕。

“终于能歇一口气了。”李海(化名)是一家腰部房企的投拓负责人,6月30日,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打集中供地推行以来,他已经连续加班三个月。

以前,竞拍一宗土地,李海只需要根据营销部门反馈的销售价格倒推地价,将拿地价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只要“算得过来账就可以”。

但今年不一样了,城市集中供地使得房企在拿地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制定更加周详的拿地计划,“要衡量哪块地可能竞争非常激烈、希望渺茫,哪块地虽然不是最优质的但是拿到的概率大一些,押宝在哪块地上才能确保公司最终能够在预算内成功夺地。”李海形容,像解数学题一样,要层层计算,寻找最优解。

令李海稍感欣慰的是,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条件下,自己所在的投拓团队在首轮集中供地中还是拿到了几宗地。但欣喜之中又夹杂着忧虑,在市场下行期,叠加限价、限购、自持等多重调控政策,今天拿的这些地在未来究竟能不能产生利润,李海心里没底。

“一线二线能去化,但是限购限价没利润;三四五线倒是不限,但是市场价格上不去。所以最终,大家还是选择去一二线城市拿地。越是这样,土拍竞争就越激烈,拍地没有利润,不拍地公司就没有土地储备。”李海感叹道。

“拍地是‘找死’,不拍地是‘等死’,进退两难。”6月30日,针对部分房企当前的生存环境,一家TOP5房企的投拓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形容道。

分化不仅体现在城市上,更体现在房企的拿地策略上。在首轮集中供地中,有房企一天连拿8宗地,也有房企一无所获;有房企宁可牺牲利润也要拿地,也有房企选择勒紧钱袋子,更有房企干脆直接从土拍市场上消失。

选择背后,是房企在游戏规则改变语境下所做出的经营策略的调整,行业未来格局正在变化中。

头部企业才是头部玩家

房企拿地策略的分化在进一步加剧。

在首轮集中供地中,国企由于资金实力雄厚,成为绝对的主角。中指院数据显示,率先完成集中供地的前20城中,拿地金额前五企业分别为招商蛇口、华润、融创、万科、绿城,五席之中四席为国字头,在20城集中供地中共斩获126幅地块,拿地金额总计超1500亿元。从拿地数量上来说,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统计,万科、保利、招商、金地、绿城等国字头房企均有不错斩获,分别拿地37、24、18、17、14宗,包揽了拿地数量的第二至第六名。

融创中国是拿地数量前五名中唯一的民企。

4月份以来,融创在多个热点城市中开启扫地模式。在杭州,融创以127亿元斩获4宗地;在天津,融创又耗资105亿元拿下6宗地;重庆土拍中,融创及其组成的联合体,累计斥资99.09亿元拿下8宗地块,成为最大赢家;在北京,融创又豪掷212亿元拿下4宗地。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首轮集中供地中,融创共拿地41宗,位居全国房企首位,比第二名万科还要多出4宗。最多的一次,融创一天之内拿下了8宗地。

与融创荣登榜首引发的关注不同,闽系房企融信中国虽然在拿地总量上并不突出,但在5月份杭州的集中供地中,融信同样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5月7日,杭州集中开拍32宗地块,总建筑面积约375.7万平方米,累计土地出让总金额达716.7亿元。在这其中,融信豪掷142亿元斩获7宗地,引市场注目。

事实上,在杭州土拍前,融信已先后在郑州、苏州、湖州和连云港等城市拿下多宗地块;杭州拿地后,融信又在福州、青岛、温州及郑州等城市接连拿地。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前5个月,融信权益拿地金额达到了224亿元。而2020年,融信全年拿地支出为284亿元。如果算上合作方在天津、苏州等城市拿地,今年前5个月,融信的权益拿地金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

时代周报记者以TOP30房企为观察样本发现,虽然有踊跃拿地者如融创、融信,一天时间即可斩获7、8宗地块;但也有如奥园、富力、中南、世茂等房企,整轮集中供地下来,最终只有一两宗地入账;恒大、荣盛则全程零斩获,甚至未出现在土拍现场。

考验资金实力

房企拿地策略的分化,更多被认为与房企的钱袋子有关。

“核心就是资金实力。有钱的财大气粗,保证金要多少有多少,没钱的要精打细算,究竟把宝押在哪里才能有胜算。”6月30日,一家正在排队IPO的小型房企的投拓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同日,多位接受采访的房地产人士均认为,造成房企拿地策略明显分化,核心正是融资能力及融资成本的不同。

开源证券赵伟团队指出,集中供地后,试点城市土地供应改为一年三次。与过去土地平滑出让节奏相比,房企竞拍需筹集更多资金应对保证金和出让金。这进一步加大了房企资金压力,加剧了土地市场分化。

国企因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在集中供地中自带光环。而民营企业则通过联合拿地、引入合作伙伴等方式,来化解资金压力,增加拿地概率,降低拿地风险。

一位接近融创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从数量上看,融创此番拿下了不少地,但从拿地到后续开发,中间会有很多合作伙伴加入,还有很多是联合拿地,权益占比多是30%、40%,因而从权益拿地角度来说,融创拿地所耗资金总量也并未如外界所关注的那么高,整体仍在合理范围。

拿地之后,算不算得过来账,则是另一个挑战。

与融创一样,融信同样将合作拿地奉为分摊风险的圣典,但与融创作为头部房企具备更大腾挪空间、能够同时均衡布局多个城市不同,类似融信这样的腰部房企,更多倾向选择区域深耕。

融信选择深耕杭州,本轮集中供地,融信便重仓228.5亿元在杭州拿地7宗。

2019—2020年,融信在杭州城市合约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均过三成,超过曾经的大本营福州等城市。但截至2020年底,融信在杭州的土地储备权益货值仅有188亿元,亟待补仓。

在此背景下,融信在杭州竞得的地块均达到竞价上限,6宗土地要求自持,比例最高达29%,且均是限价盘。与融信在杭州联合拿了4宗地的滨江曾公开表示,杭州新拿项目,如果做得好,利润约为2%—3%。言外之意,有可能会出现亏损。

3月,融信董事会主席欧宗洪也在业绩会上公开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所以融信这几年还是拿一二线(城市的地)。”欧宗洪表示,相对来说,一二线城市毛利率会低一点,但是安全性会高一些。

无论是融创通过联合拿地控制权益,还是融信通过牺牲利润但求安全,背后指向都是“钱袋子”。在三道红线、融资收紧叠加深度调控背景下,房地产赚快钱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房企告别粗放生长,进入更加精打细算的阶段。

大鱼吃小鱼

对于TOP50房企来说,集中供地规则之下仍有选择。但对于小房企来说,则是更为残酷的二选一:生存,还是灭亡?

“小企业太难了!”一位华南中小房企的投拓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感慨道。

上述投拓人士认为,小房企在集中供地规则下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一是资金量有限,不可能同时参加多块地块竞买,竞得概率大幅度下降;二是受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小房企融资难度直线上升,很多常规的开发贷款受到银行限制,资金紧张,民间融资资金成本过高,盈利能力急剧下降,无法扩张;三是小房企项目少,受当地市场影响大,没有腾挪空间;四是小房企管理能力不强,没有品牌、集采、优势,竞买中没有竞争力。”他列举道。

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集中供地一方面通过资金门槛减少了竞争,另一方面把融资实力不够的民企挤出了竞争。在集中供地规则下,国资房企由于更容易获取融资且融资成本较低,在未来将更加具备优势。

“拿不到地的小房企,未来的出路或是被国企收购,或是变成代建者或者开发者。但建设只有6%的税前利润,整个行业利润下降将是大势所趋。”黄立冲表示。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在首轮集中供地成交金额方面,TOP50与TOP100房企集中度分别为58%、66%,均较202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集中度有明显提升,TOP50房企的集中度提升最为显著。

而规划建面方面,各梯队房企较上半年全国土地集中度均呈现倍增趋势。一方面,集中供地22城多为一二线核心城市,自身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首轮集中供地中房企选择联合拿地比重增多,也会影响梯队集中度表现。

王阳(化名)是一位老投拓人,他的上一任东家是一家中小型房企,最近刚刚跳槽到一家TOP5房企负责收并购业务。6月30日,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集中供地规则下,中小企业或者说仅仅做住宅开发的企业,未来发展将困难重重。“但有多产业支撑的、有国企资金支持的、做旧改的、产品溢价能力强的企业依然会活的不错。很多之前冲得太猛、杠杆使用太高又不注重管理的企业,将逐渐暴露出问题,最终被收购或者死亡。”王阳分析道。

王阳判断,未来几年,房企的企业数量预计会减少三分之二,从业人数也会大幅度下降,是收并购的好时机。

“现在是大鱼吃小鱼的时候,扛得久的企业才有未来。”王阳表示。

(责任编辑:CF016)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抄底良机?欧洲迎来最危险冬天 全球投资者却赶来买买买!

在年内多数时间能源危机阴霾始终挥之不去的背景下,今冬曾被不少人视作欧洲现代史上最危险的冬天之一。...

来源:财联社

衰退警告旦夕间响彻华尔街 美债正成为当前市场“香饽饽”?

美国股市周二收低,标普500指数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因投资者对美联储加息和关于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更多市场评论感到紧张。而在市场避险情绪整体...

来源:财联社

美民调:超一半美国人正经历着通胀带来的经济困难

美国民调公司盖洛普周二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55%)认为,正经历着通胀带来的经济困难,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45%;...

来源:财联社

国际油价连续两日大跌迫近年内最低点 俄油限价措施遭遇漠视

随着2022年即将步入终点,剧烈震荡了一整年的原油经历本周连续两天的大跌后,已经悄然摸到年内低点附近。...

来源:财联社

渣打警告明年或出现八大意外:美联储降息200基点 油价遭腰斩

随着2022年接近尾声,渣打银行提出了2023年可能发生的八种意外情况。...

来源:财联社

再迎动荡一年?美银:若美国陷入衰退 标普500未来数月恐再跌20%

在今年大幅走低后,2023年美股可能又将迎来动荡的一年。美国银行策略师日前表示,若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标普500指数将大幅回调。...

来源:财联社

FTX破产引发加密寒冬?多国政府表态“加强监管”

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破产持续引发市场震荡,多家关联企业相继倒闭,包括最新的BlockFi,投资者损失惨重。...

来源:财联社

币圈寒冬没有尽头?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宣布今年第二轮大规模裁员

随着加密货币熊市越陷越深,加密圈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得不选择节流以熬过寒冬。新加坡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刚刚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二轮大规模裁员。...

来源:财联社

110美元!美银:明年布油料再度冲高 俄油价格上限成最大上行风险

根据美银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布伦特原油可能在2023年升至每桶110美元的高位,此外还存在一些风险可能会给油价带来更大的上行压力。...

来源:财联社

非农给美联储抛出大难题:这个“噤声期”市场又将暗流涌动?

尽管美联储已经在周末正式步入了12月议息会议前的“噤声期”,不过展望未来一周,缺乏美联储官员身影的金融市场,却很可能变得更为顾虑重重。...

来源:财联社

华尔街多家投行发出信号:是时候重新关注中国股票了!

最近几周,花旗、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等公司的分析师纷纷表示,投资人应该改变对中国股票的态度,为重返该市场做好准备。...

来源:财联社

全球通胀能否回到2%?大摩CEO、世行行长:通胀仍将是难题!

面对全球通胀冲击,各国央行正逐步加大应对力度。它们通过升息和需求管理,在降低通胀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来源:财联社

方向变了?美债收益率与美元齐创多月低位 今晚聚焦非农数据

受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鸽派言论的持续发酵,以及备受关注的美国PCE物价指标低于预期影响,周四(12月1日)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再度双双大幅下跌,...

来源:财联社

马斯克再度呼吁美联储立即降息!称严重衰退的概率正在增大

当地时间周三(11月30日),全球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呼吁美联储立即降息,否则将面临严重衰退的风险。...

来源:财联社

鸽声响起!鲍威尔证实:美联储准备在12月会议上放缓加息步伐

当地时间周三(11月3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证实,该行或将在12月放慢加息步伐。...

来源:财联社

70大中城市房价10月指标预警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均降、下降城市增多、二手房市场承压...

来源:北京商报

房地产“金融16条”落地10天:多家房企套现融资

“金融16条”出台当天,杭州取消“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款比例6成调整为4成,拉开新一线城市调整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序幕。...

来源:时代周报

央企“扎堆”雄安引发的蝴蝶效应

11月23日,雄安新区迎来首个央企产业集群——中国中铁产业集群入驻,系统内4000余名业务专家和技能骨干将有序到雄安工作、生活。 ...

来源:北京商报

两部门推出16条金融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3日公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推出16条金融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新华社

17家房企获超1.2万亿授信 知情人士称放款条件变宽松

目前工农交建中邮储六大行给予万科,碧桂园,龙湖,美的,金辉,保利,华润,金地,招蛇,中海,首开,越秀,中交建,华侨城,华润,首开,绿城合计1...

来源:财联社

金融部门针对房地产密集发声 楼市吃下定心丸

11月以来金融部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密集发声,随着相关支持政策陆续落地,在地产金融端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

来源:财联社

房地产市场迎5项股权融资政策优化 推动解决存量问题

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

来源:新华社

茅台进军房地产!斥资超10亿拿地,面积约40个足球场

近日,茅台集团旗下子公司斥资超10亿元拿地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来源:时代周报

曾宣称五年内年薪百万,如今收入腰斩,地产人艰难转型

随着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房企收缩减员,无论是“天之骄子”管培生,还是打拼一二十年的职业经理人,当被迫离开这个行业时,都需要拾起重新开始的勇气。...

来源:时代财经

统计局: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94016亿元,下降9.2%。...

来源:统计局网站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