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销售、轻研发 汇宇制药“同股不同权”IPO面临考验
《投资者网》张伟
12月2日,抗肿瘤药物生产商四川汇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宇制药”)在科创板披露招股书,拟募资19.07亿元,用于产能扩充、研究院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本次IPO选择的是科创板第2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
而该公司IPO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还因其“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设计。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12月25日,在科创板上市的211家公司中,“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只有优刻得(688158.SH)一家。目前,包括优刻得、汇宇制药在内,采用“同股不同权”申报的IPO公司也仅有四家。那么,汇宇制药能否成为下一家“同股不同权”的科创板公司?值得期待。
靠销售费用提振业绩?
成立于2010年1月,2020年3月完成股改,汇宇制药主要从事抗肿瘤和注射剂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多西他赛注射液、唑来膦酸注射液、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等。其中,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撑起了汇宇制药的主要收入。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6月(下称“报告期内”),汇宇制药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14亿元、0.51亿元、7.06亿元和5.7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亿元、-0.22亿元、1.77亿元和1.62亿元。
再看产品的销售额贡献率,报告期内,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元、0.29亿元、6.55亿元和5.32亿元,在其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0、57.08%、92.77%和91.88%。同期,多西他赛注射液、唑来膦酸注射液等产品的销售收入最高不过千万元,销售贡献率不到10%。
可以看到,正是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的销量上升提振了公司整体业绩。汇宇制药表示,公司目前产品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等抗癌注射剂仿制药为主,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销量的提升为后续仿制药、复杂注射剂和创新药管线的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汇宇制药报告期内的销售费用也是飞速增加。从2017年的417万元增至2019年的3.38亿元,2020年上半年也有2.75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最高的2019年也只有5561万元,研发投入与销售费用投入形成了巨大反差。尤其是在不少医药制造企业身上“重销售、轻研发”的特征,汇宇制药似乎也不例外。
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
实际上,在汇宇制药的募资用途中,也未提及有关研发投入方面的安排。募资用途显示,公司本次IPO拟募资19.07亿元,其中6.79亿元用于汇宇欧盟标准注射剂产业化基地(二期)项目、4.28亿元用于创新药物研究院建设项目、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创新药物研究院建设主要包括研发楼建筑及装修工程、研发仪器设备费两大块。说白了,该项目的募资用途就是修楼,和研发投入不沾边。
另据招股书,除了已经上市销售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多西他赛注射液、唑来膦酸注射液、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等产品,汇宇制药还有包括18个原料药、17个抗肿瘤注射剂在内的57个在研项目。如此多的管线产品,汇宇制药的募资用途却未涉及研发投入,这是否合理?《投资者网》就相关问题致函汇宇制药,但一直没有收到该公司回复。
此外,汇宇制药的募资用途中,还有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据财务数据显示,其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似乎也没那么急迫。随着主打产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销量的提升,汇宇制药的货币资金从2017年的462万元增至2019年的2.59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为2.90亿元。同期,还有1.8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两项数据相加,汇宇制药可动用的流动资金高达4.70亿元。
关于就“募资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是否合理”等问题,《投资者网》致函汇宇制药,但未收到任何回复。
“同股不同权”面临考验
除了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巨大外,汇宇制药IPO被市场广泛关注,还因为其“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设计。
“同股不同权”,又称AB股、双层股权结构。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份公司一股一票,同股同权。但在《公司法》第131条也有规定:国务院可以对公司发行本法规定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份,另行做出规定。
以《公司法》131条为指引,证监会在2019年1月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允许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特别表决权的股份,实行“同股不同权”的治理结构。这就是科创板“同股不同权”的来历。
具体到汇宇制药,据招股书,该公司实控人丁兆持有的1.14亿股股份中,8047万股为特别表决权股份,3360万股为普通股份;另外其余股东所持股份均为普通股份。股东大会审议表决时,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表决权数量为5票,普通股份的表决权数量为1票。
这意味着,这种股权架构下,丁兆对汇宇制药的经营管理和决议表决具有绝对控制权。从某种程度上讲,能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但采用此类股权架构的公司最终能否成功IPO,还有待观察。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5日,科创板挂牌公司已达211家,但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上市公司仅有优刻得一家。目前,采用“同股不同权”申报的IPO公司还有精进电动、京东数科和汇宇制药。
科创板官网显示,精进电动的IPO状态为“已问询”,状态更新时间为7月22日,并在12月10日披露了问询回复;京东数科的IPO状态为“已问询”,状态更新时间为9月30日,并在10月16日披露了问询回复。目前,这两家公司皆无IPO进一步动向。
可以看到,科创板对于“同股不同权”公司的审核异常严格。那么,此次汇宇制药能否获得监管部门认可并成功IPO,目前来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该公司IPO进展,《投资者网》也将持续保持关注。
相关文章
高溢价并购推高商誉 众生药业大幅计提后隐患仍存
众生药业曾联手"独角兽"药明康德共同发力创新药,如今却因商誉爆雷导致上市以来业绩首亏。在持续大举并购背后,隐藏的或是公司转型中的种种艰难...
乐普医疗拆分乐普诊断上市 后疫情时期业绩暴增恐难为继
乐普医疗旗下的乐普诊断被分拆上市科创板,这家前身亏损的公司仍受制于行业集中度低的桎梏,虽然疫情影响下,2020年上半年业绩暴增,但这种趋势能...
爱尔眼科深陷医疗纠纷 并购基金扩张股民买单模式能走多远?
医师艾芬的一条微博把三千亿市值的爱尔眼科推到了风口浪尖,社会上关于爱尔眼科与艾芬的讨论其实是对医院的公益性与企业的盈利性之间的讨论,而爱尔眼...
众生药业近9亿商誉减值 “精准”完成业绩承诺马上变脸
1月3日晚间,众生药业(002317.SZ)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全年净利润由盈转亏,由2019年的盈利3.18亿元变为2020年全年亏...
奥美医疗多名大股东接连终止减持 压力重重业务求变
股价暴涨背后,是公司2020年各项财务数据扶摇直上,与此相关,公司四位大股东相继宣布终止原定减持计划。 然而,公司的扩张经营引起监管层关注。...
重销售、轻研发 汇宇制药“同股不同权”IPO面临考验
随着主打产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上市,汇宇制药的销售费用从417万元激增至3.38亿元,但同期研发费用不到6000万元,“重销售、轻研发”的特...
爱尔眼科医疗纠纷持续发酵,为何医疗事故频发?
1月4日早间,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尔眼科”)发布核查报告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对此,艾芬在微博...
爱尔眼科高管回应:希望为艾芬请专家进一步会诊
1月4日晨,爱尔眼科官微发布了艾芬诊疗过程核查报告,财联社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公司董秘吴士君,他表示目前仍未与艾芬取得直接联系,希望能有机会与...
爱尔眼科:艾芬视网膜脱落与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2021年1月4日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官方微信号发布了《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表示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众生药业2020年业绩暴雷 旗下3家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接近年底,商誉减值“爆雷”又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1月3日晚,众生药业(002317.SZ)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0年亏损3.8亿元至4...
百合医疗转战科创板,“股份代持”迷雾重重
2021年1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将召开2021年第1次会议,审议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合医疗”)是否过会。4年...
康弘药业拟推34亿史上最大定增 何以撬动国际市场
日前,康弘药业拟募资34.72亿元欲加码国际市场。可近几年,公司的国外收入还不足200万元,如此营收规模未来如何与数百亿的竞品抗衡?尤其是这...
耗时两年的高端医院项目遭"剥离" 广生堂何时走出困局
两年前还寄予希望打造高端医院业务,可两年后医院不仅未建成,而且还被剥离。并且当前公司众多药品还处于研发中,尚未进入收获期。面对当前业绩持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