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上市公司疯抢mRNA技术 国内资源稀缺行业还在早期阶段

2021年07月21日 18:32 来源:财联社
分享: 微信

原标题:上市公司疯抢mRNA技术入场券背后:国内资源稀缺行业还在早期阶段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朱洁琰)讯,战略合作、投资入股、成立合资……上市公司正以各种方式拿到一张mRNA技术的入场券。

7月19日,君实生物与mRNA新锐公司嘉晨西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基于mRNA技术平台和其他技术平台进行的肿瘤、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领域的新药项目。

消息一出就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原因是嘉晨西海在几天之内已经连续宣布和4家上市公司合作开发产品,被部分行业媒体说成是“mRNA版海王”、“一女四嫁”。

“一女四嫁”嘉晨西海凭什么?

就在宣布和君实成立合资公司的前一天,7月18日康泰生物全资子公司民海生物宣布与嘉晨西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使用mRNA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项目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申报、生产mRNA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方向的产品。

时间再往前半个月,7月9日,天境生物宣布将与嘉晨西海展开项目合作,通过颠覆性技术平台研发新一代创新大分子药物,进一步加强公司创新药管线的全球竞争力。

6月30日,欧林生物宣布与嘉晨西海采用mRNA技术合作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目前,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免疫原性和攻毒实验后,申请临床注册。

嘉晨西海究竟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嘉晨西海成立于2019年,2021年2月宣布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系专注于mRNA和递送载体工艺开发优化以及核酸新药研发的新锐生物技术公司。

而从和君实合作的公告中可以对嘉晨西海的技术做进一步了解,该公司拥有特色mRNA构建和成熟的通用化工艺平台,便于根据疾病领域来选择更佳的mRNA形式;在递送载体方面,嘉晨西海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给药方式的数个纳米脂质体颗(LNP),在非LNP的新型递送载体研发领域也拥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另外,不需使用修饰核苷酸和非常规5’帽为平台专业壁垒所在,公司在该领域已实现丰富研发积累,CMC经验居国内前列。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了解到,嘉晨西海目前在研产品覆盖恶性肿瘤、肺损伤细胞修复、狂犬病疫苗、新冠疫苗等产品,并且公司2021年将力推1到2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产品将实现中美双申报。

智飞生物、复星医药等已入局

事实上,在嘉晨西海之前,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与mRNA技术企业合作,以求获得入场券。

2020年5月,康希诺与加拿大PNI公司联合开发基于mRNA脂质纳米颗粒技术的疫苗;

2020年5月,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就共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达成合作协议;

2020年6月,西藏药业与斯微生物合作研发mRNA新冠疫苗;

2020年12月,智飞生物以自有资金3500万元认购深信生物10.189%股权,布局第三代mRNA疫苗技术平台;

2021年5月,复星医药投资1亿美元与BioNTech设立合资公司,实现mRNA新冠疫苗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并且在合资公司的存续期内,复星医药和BioNTech可讨论将合作范围扩展到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其他传染病或其他治疗领域的可能性;

2021年6月,艾美疫苗宣布已经完成了对丽凡达的收购,持股达50.1546%。

有一级市场投资人认为,这是国内mRNA技术资源稀缺产生的合作需求,是个不错的战略,但她同时表示,“要考虑企业研发的承接能力,长期还要看管线推进的数据。”

国内mRNA技术资源稀缺

如此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拿到mRNA技术的入场券,不仅代表该技术被认可,同时也是因为资源稀缺。

根据中银证券研报,国内聚焦mRNA药物研发的创新企业不超过10家,主要有斯微生物、艾博生物、深信生物、蓝鹊生物、嘉晨西海等。

上市公司疯抢mRNA技术 国内资源稀缺行业还在早期阶段

并且大部分公司还是在近几年成立的,国内第一家mRNA制药公司斯微生物为2016年成立,其他公司的成立时间均在2018年以后。(注:美诺恒康虽成立于2013年,但该公司最初创立时主营外包服务,于2018年开始转战研发mRNA肿瘤疫苗)

潜力巨大但行业还在早期阶段

国盛证券在7月20日发布的研报中称,近年mRNA药物专利呈现爆发性增长,已全面覆盖了传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病、心脏病、罕见病等领域。mRNA类药物的快速反应能力、通用适应性和快速生产能力使其在诸多疾病中极具应用潜力,是未来创新药物发展朝阳方向。

mRNA药物研发企业深信生物创始人李林鲜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mRNA疫苗和药物的整体市场很大,除了传染病疫苗,还有肿瘤免疫治疗和罕见病方向。疫情让mRNA疫苗提前商业化,也让大家关注到了mRNA作为新的一类的药物的潜力。”

新冠疫情后,Moderna市值已经达到1150亿美元,位列全球药企市值第13位。mRNA的浪潮从国外席卷到国内,从上市公司的动作即可窥见一斑。

但李林鲜也指出,目前国内mRNA技术并没有国外成熟。“不管是Moderna还是BioNTech都是十年前开始做mRNA,他们在早期的mRNA和LNP技术平台,还有生产制备质量控制都有很长的经验。国内大部分公司都是近两三年成立的,相关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比较有限。整个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开发和资金投入才行。”

而从上市公司与mRNA企业的合作来看,还有一个趋势是在mRNA在疫苗领域竞争如火如荼之时,抗肿瘤等也成为国内mRNA又一个竞争焦点。

关于这一点,李林鲜表示,“目前国外mRNA药物在肿瘤和罕见病仍在探索中,一些管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有的早期临床结果还不错,也有一部分已经显示在临床上效果不佳,目前还没有看到类似PD-1单克隆抗体的管线出现。”

(责任编辑:CF01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核磁共振仪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开始量产

医疗检查费用正在逐步降低...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半年40起融资,中美VC为何都在追捧“心理健康”

2021-2023年,总投资额已超过百亿美元。...

来源:动脉网

强生上半年营收503亿美元!Stelara超52亿美元,Darzalex增长22%

基于此,强生上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由原计划的979-989亿美元提高至993–1003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

同比下滑85%!2023年上半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情况总览

其中,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2批次,三价亚单位疫苗无批签发,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签发15批次。...

来源:生物制品圈

斯微生物新冠疫苗工厂停产

公司回应称,将把主要精力回归到研发上。...

来源:中华网财经

AI制药第一股来了

2年入账超3400万美元。...

来源:投中网

阿斯利康终止IL-4Rα拮抗剂后,Pieris裁员70%

对于临床项目处于早期阶段亟需资金的Pieris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来源:医药魔方

总金额达70亿美元!辉瑞与全球顶级风投Flagship达成合作

在内科、肿瘤、免疫及传染病领域开发多达10种新的潜在药物。...

来源:医药魔方

鱼跃医疗:二季度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在呼吸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具有潜力。...

来源:搜狐

三年斩获6个IPO,中国药大悄悄跑出一个5千亿上市天团

对于生物医药这个特殊的行业,以及当前医药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善于追逐热点但又执著且在不断沉淀的药大人来说,可能会在未来走得更远。...

来源:动脉网

创新药License in,还有价值吗?

创新药License in模式在现实中确实遭遇了挑战。...

来源:医药魔方

药明生物计划分拆子公司药明合联(WuXi XDC)上市,打造ADC和广泛的偶联药物全球领先CRDMO平台

当前的分拆上市,将成为药明合联未来独立融资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中华网财经

国内三地检出XBB 蒙脱石散要囤吗

继布洛芬、抗原之后,“止泻药”蒙脱石散成为了新的囤积目标。...

来源:北京商报

价格炒至万元、网友购买受骗:渠道乱象下,进口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是否被“神”化?

谈及Paxlovid的适用人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崔向丽表示,不是所有新冠阳性患者都需要这个药。...

来源:蓝鲸财经

RSV,下一个百亿级疫苗赛道?

作为三大呼吸道疾病之一,冬季和早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主要流行季节。...

来源:北京商报

生物医药投资降温,基石药业收缩御寒

近年来受益于药品审评审批政策改革和资本市场政策利好,我国一大批初创型Biotech登陆资本市场。...

来源:北京商报

囤药清单走红,谁最炙手可热

在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发布后,包括连花清瘟胶囊在内的许多非处方药感冒药成了公众囤积的目标药品。...

来源:北京商报

第三批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可享增值税优惠

为鼓励制药产业发展,降低患者用药成本,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公告,发布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

来源:新华社

一针350万美元!全球最贵药上新

随着美国FDA周二签发一纸批文,全球最贵药物的纪录又一次被打破,最新的价码已经达到350万美元。...

来源:北京商报

500亿医药巨头再出手!华润三九入主昆药集团,股价两月涨70%

本次收购完成后,“华润系”旗下医药上市公司有望再落一子。...

来源:时代财经

以岭扩产,药房补单“四类药”备货进行时

11月下旬,叮当快药上布洛芬、双黄连等周订单量增长超3倍,感冒灵、玉屏风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周订单量增长超2倍。...

来源:北京商报

多地药企马力全开 药品流转加快

连日来,各地新冠病毒感染后治疗药物的需求明显增长。...

来源:新华社

国家药监局:加快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20日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给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更好的“武器”,国家...

来源:新华社

市场监管部门全力做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

市场监管总局20日召开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在产企业都在逐步释放产能,严厉打击涉...

来源:新华社

囤药潮下,医药电商的红与黑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居民对于看病问诊、防疫物资、相关药品等的需求出现井喷,部分人在寻医用药焦虑下开启了囤药潮,进一步加剧了买...

来源:蓝鲸财经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