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日本80后在大理种田养娃,从北京返乡的女记者将一切记录下来

2018年09月21日 16:18 来源:第一财经
分享: 微信

1 苏娅

苏娅是好朋友,虽然十年来我们见面的次数大概一只手就够数。

最开始,是听朋友说她家有晚宴。那时候我们根本还不认识,只是互相听过名字而已。后来她说,就没想到我会一个人大咧咧冲进她家门。她还说,喜欢看我在饭桌上风卷残云。那是书房兼客厅兼饭堂,本应是一顿优雅的其乐融融的晚餐。但有个人吊儿郎当地一坐,双手并用目不斜视,用她的话说,顿时给饭局“带来一股匪气”。大概匪气是一种很下饭的气,所以那晚我们都很尽兴。

鉴于有人爱看我吃饭,而我也很乐意出卖色相换几顿免费而又美味的晚餐,所以我们以后的见面,都是在她家。直到最后一次,她说她决定了,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工作辞掉,回大理去,过乡村生活。

那时候我正迷恋“乡建”,也利用媒体工作之便跑了很多地方,从东南沿海到西部高原,想法一套一套,至今也没啥实锤的动作。反正了解我的人都不屑于我的行动力,我自己也不屑。所以就特别佩服苏娅这样想干就干,而且那么彻底,砸锅卖房,就不回来了,就一头扎乡下了。

2 文字

苏娅的文笔很好,这不是吹捧,是我亲手做过她编辑后的感受。但是就像她们大理最大的名人段王爷的六脉神剑,她的文笔也是时灵时不灵,得在人爽气顺的时候才能完全发挥,一旦自我感觉上出点什么岔子,文章就会涩起来。几个月前,苏娅给报社写了篇关于洱海治理的稿子,编辑起不出标题,拿着大样来让我帮忙,我看完撇撇嘴,告诉她:这稿子写得太烂了,没法起出好标题。

但是这本《六》,是我所见苏娅文字的最佳状态,那不是一个职业记者用隔着无法跨越的距离的眼和笔来写的,那是时刻融入其间的生活流的自然涌现。日本80后上条辽太郎,也就是“六”在大理的异国农人生活,已经是苏娅的返乡自我重塑实验的最鲜活的部分。甚至说,没有六的意外介入,我难以想象苏娅如今的生活状态会是怎样,或许会多很多日常的和心理上的问题吧。她从这个浪游者——虽然已经在大理定居好几年,本性上他还是需要浪迹的感觉的那种人——身上学到了太多,而浪游者也在她那里找到了留驻在一个地方所需要的那种情感上和交流上的支撑与镜像。

这不是一本小清新的文艺书,虽然它的确很清新,如苍山洱海间的湿润空气,但一点也不小。它的观察和感受都非常细腻,然而大多数女作家都细腻,并且沉溺于这种细腻不可自拔。苏娅的动人之处在于时不时会像只鸟一样,从这细腻无边的草丛中腾起来一下,顿时天地就宽广了一百倍。

有一晚,几个女记者来我家露台聊天,说起这本书,我说,读几段给你们听,你们就知道苏娅的写作中什么东西是你们望尘莫及的了。比如:

“不只是耳朵听见的才是音乐,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时刻能感知它。手指、皮肤感到的所有震动都会把人引向更高更深的精神世界里。六喜欢迪吉里杜管、蒙古的呼麦,它们模仿土地、海浪、狗吠、树叶摩擦和沙丘移动的声音,带来震动的感觉,他的精神由此去往更深的地方。

……六喜欢循环的声音。也许因为尘世中人对永恒的仰望只能借助这些无穷无尽的微小循环,一百遍一千遍地发出同一个音节,身体和意识领受这无望的震动,进去进去进到最里面去,但没有尽头还是没有尽头。忽然一个声音出现,啪一下打破所有的虚妄与撞击,换了一个新的空间——一个不一样的视界,更高的循环。”

读到这里时我就在想,啊,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音乐的本质,它与自然的循环、自然的节律的关系,但我无论如何表达不出这效果。这些具有高度差和纵深感的文字,与苏娅的阅读习惯有关,更与她终于扎根于那片风土有关。扎得越深,飞起的姿势就越灵,翅膀带出的那一角世界越悠远。

3 自由Ⅰ

实际上,书里的六,展示最多的,并不是种地或养娃,也不是旅行和玩音乐,而是一种自由生长、自由适应、自由变化的舒展状态,是以自然农法中的种种原则为指引的自由活法。而这,恰恰是城里挣扎求生、被迫上进的小资白领们最缺乏,最想装却怎么也装不像的。最能代表那种愚蠢的自我勾销状态的概念,就是所谓“财务自由”。因为正如六反复告诉我们的,自由和财务毫无关系。让它们联结成为一个虚假概念的,无非是消费社会欲望幻象的自我合理化。

六从未按部就班地“成长”为社会通常会为他安排的角色。更年轻的时候,他在世界各地浪游。沿着反向的1200公里“四国遍路”,他走完了礼拜空海大师的88所寺院;他在澳洲的果园、日本的农庄里做各种短期“民工”,在泰国学按摩,在中国街头弹琴。“他希望去不同的地方,遇到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就住下来,依靠劳动和服务换取免费的食物和住处,用做农业的方式随遇而安地生活几年。这促使他一路上不停地学习技艺、融入当地的生活。”

看看他所干过的那些事,“按摩”“卖艺”“短工”“农活”,哪样不是我们嘴里的“低端”?而在六看来,却能藉以抵达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直到有一天,他在大理安顿下来,娶妻生子,盖房种地,酿酒染布,砌炉子造味噌,做乐器玩即兴。他似乎在中国西南乡村的一角找到了归宿感,为自己和家人、朋友构筑了一个小小的却近乎完整的生活世界。然而,他的自然农法和自由活法,依然明确地保持着与主流价值观的距离。

4 自由Ⅱ

就在苏娅打电话告诉我会快递来新书后没几天,我的猫跑了。猫跑了就像女人跑了,有时候你不免会想它,嘴里不由自主会咕哝一声“咪咪”,但同时也会有种不再有所牵绊的自由感——现在我可以肆无忌惮大敞着四门睡觉,反正我家没啥值钱东西,也不怕有人摸黑上来性侵。

我并没有到处找它,因为我觉得在好吃好喝并撸得舒舒服服的情况下还要跑,说明它有越来越强烈的自由需求。由它去,就不会过分焦虑,哪天回来了,反而是惊喜。不回来,也就是因缘巧合陪跑一段,各自再踏上自由之路。有人会说那么洒脱,是因为你不够爱它,爱得够深就会无限宠它溺它,也对,然而在我看来,宠溺之爱与自由,原本就不是一个次元的事物啊,大多数时候你是得做选择题的。

六所说的自由当然比较高级,他的意思是即便有了老婆孩子的羁绊,你依然可以活得自在,那是一种更好的自由。这境界我懂,但达不到。

我不太相信中国还有阿雅那样的女孩,既性格温顺善解人意,又独立不羁品位不俗,还能对“买买买”说不。日本大概也不多了。当然,六那样的男人也是极品。举例来说,我或许经常自视甚高,但跟六比啥也不是。苏娅虽然是好朋友,实话实说也达不到阿雅那种平衡感。

况且一个人的自由怎么都好说,两个人的自由就是一桩微型社会事件,磨合起来太难了,只能说,六(阿雅)的运气真好。羡慕。

5 味噌

无论如何,自由,也就是在人和事物之间的游刃有余,就像米酒或味噌,酸奶或醋,是在最寻常的坛坛罐罐中,靠着时间,慢慢酿出它真正的味道。

再引用一段苏娅的文字:

“六偏爱那些能够发酵的事物。人的意识、感觉、对过往经历的认识,乃至人和人、人和事物的关系,都在缓慢地发酵、永恒地生灭。

时间,物的世界里万能的推动者,穿透风、石头和尘土。在面对作为物质存在的工作对象时,一段有长度的时间带给六安全的感觉。他的工作总是在处理和物质的关系。味噌需要一年来发酵,足够漫长,所以他觉得味噌是好把握的事物。而米酒的发酵时间太短,不容易控制。

如果理解了自然界永恒变化的本质,人就会接受每一次制作的发酵食物口味上的差别。不过,人们总是要求食物的口味是不变的、熟悉的……但饮酒的乐趣正在于喝的是一口还活着的酒。”

“一口活着的酒”,不正是自由的真意吗?它不外就是受控的安全感与自然界永恒变化的本质之间,永恒的对比、抉择与冲撞吧。

苏娅曾经从云南快递给我一大罐味噌,我只是拿它当寻常小礼物,泡过几次汤,赞过几次好味后,就留在冰箱角落里,忘了。读这本《六》,翻到“味噌”一章,才突然意识到,那是她和六一起手工制作的“两百斤味噌”中的一份啊。

于是赶紧翻身下床(对的,这本充满了实践感的书,我大部分是起床前或上床后,懒懒地——但是心潮澎湃地——靠在床头读完的),从冰箱里翻出那瓶还剩一多半的味噌,根本没去想过不过期之类,即刻泡了一大碗。九月初的桑拿天,灌下去这样一大碗热汤,结果可想而知。然而这淋漓大汗多少让我瞥见了六和苏娅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他们做味噌、酿米酒的身影。

连自己都不屑并羞愧于行动力的我,就以此,表达一点点忏悔吧。

【附】手录上条辽太郎语录若干

读完书,发现它几乎被便签贴满了,因为六的大部分思考,都刚好是我之所想。但能动手,实际做出点什么,毕竟更牛叉一些,何况是这样能思想的农夫。

我觉得,所有事情之间都有对话。我喜欢自己做东西,当然会有一个很安静的想法。做东西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制作者的想法。思想会决定做出来的东西的质量。日本人说“波动”,意思就是我的想法可以进入,我和我自己做的东西有对话——这是灵魂。

吹奏迪吉里杜管时要运用循环呼吸法,呼和吸是一起的。它有很多不一样的节奏,吹的时候特别舒服,有助于健康。这是上天给予的声音。我做的音乐、吃的东西、种地时摸的土都是来自宇宙的力量,人只是一个媒介。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得到的力量会更好。每天我都在和这个力对话,我的身体、我的手,知道怎么去运用它。

栽秧有些麻烦,但也很好玩。人后退着插秧,但种的稻秧一直在向前延伸。这就像人生,看上去在倒退,其实是向前走的。

我去过很多陌生的地方,完全没有认识的人,不知道怎么说话,也没有地图……但我很开心,因为发现了很多不同的事物,还有不同的人来来去去。新的事情、新的想法不断影响着我,我慢慢知道了什么是开心、什么是烦恼、什么最重要,也学会了怎么面对不同的人和事。

人跟自然是一体的,自然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像南瓜是夏天种、秋天和冬天收的菜,它成熟时正好人的身体也变凉了,需要吃暖和的温性食物。不少人喜欢夏天那些五颜六色的漂亮蔬菜,但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冬天不长夏天的菜。冬天的番茄卖得贵,因为它们是在塑料大棚里长大后被运来本地卖的。如果冬天时吃了夏天的菜,人的身体就会变得寒凉;而夏天吃了冬天的菜,身体就燃了。感冒时,我们要多吃姜、白菜、南瓜、胡萝卜,尽量别吃番茄、青椒、土豆、茄子这类凉性的茄科蔬菜。食物的影响是慢慢出现的,多数时候人们都不太在意。

问题的核心是,你接受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生活不可能完全由人的意志控制,比如在外面吃饭时,你很想吃得营养、健康、安全,但做不到。有的人总抱着“我不想吃”的心态在吃,这太矛盾了。如果你真的想吃健康、安全的食物,就自己种、自己做。把心放在种的东西上,为获得它们付出劳动,食物里就有了你的心思和力气,这是一种循环的能量。

我们往往做得太多,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无穷无尽。在自然农法里,事情很简单:能种的或不能种的。长不大的就不要种,不能种的就不要吃,因为那是身体不需要的。

我是很简单的人,喜欢种地就种地。除了种地,我还做音乐、做按摩,应该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压力小。我不是多厉害的人,好多时候都抱着玩耍的心态生活。在农村里,吃、穿、用的东西都是自己做,每个人做几种,然后相互交换。我的朋友魏道做啤酒和萨拉米,我们种菜、做味噌。我们没钱,他们也没钱,但大家可以交换。画的画、写的歌也可以交换,生活里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交换。哇,没有钱也能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我常常感到很富足。很多人都可以过这样的生活,这是一种可能的模式。

懂得自然是无穷变化的,人就会接受不同口味的食物。他们可能会说:这个味道不错,不过我更喜欢上次的。如果能接受自然的变化,生活会更有趣。食物的生产、日常用品的生产,都是制作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结果。它不只是农民、手工业者或大公司的责任,普通消费者也要接受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比如不太好看的菜、味道不同的味噌。我们能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决定着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好。

很多人觉得,他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孩子。孩子长大后也许会为此感谢父母,但也会觉得父母有点可怜吧。我喜欢这样的想法:我有孩子了,所以要活得更好玩。

现在的人担心的事太多了,保险公司正好利用了这种心理——你担心什么,它就在你担心的事情上做生意。我不是说保险不好,但它可能不是最基本的。因为担忧而去过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幸福感会越来越少。

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最想做什么呢?公务员。为什么呢?因为靠谱和稳定。喜欢这个工作吗?不喜欢。也许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出现了经济困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你寻找的人生是这样的,可能很难带给别人幸福,因为你自己的心不幸福,哪怕你过着富裕稳定的生活。

你想给别人幸福吗?我经常问自己。我想试着给别人幸福,大的小的都无所谓,如果我活得开心,就有机会给别人幸福。所以,我不想放弃自己的活法。

种过菜的人会知道,每一粒种子的性格、愿望、命运都不同:有些长得慢,有些长得快;有些病弱,有些结实;有些很开心,有些很疲惫……我希望每个人照着自己的节奏自然地生长,不需要活得像别人。孩子有他们的缘分、他们的机会、他们的人生……那是他们的,不是我的。我只是给他们好的环境,没别的要求。

我真切地感受到,过去、现在、未来在永恒的时间里是紧密相连的。几年前设想的很多事情都清楚地发生了,而将来回头看今天的一切,大概也会有同样的感慨吧。不过,即使相互关联也无人能够知晓未来。同样,如果总是纠结于过去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总有人说:好好想想未来再行动吧。可究竟为什么要寻找未来呢?结论是求安稳。我不是说安稳不好,只是觉得人活着不该只是为了安稳,而是要遵循命运的引导,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去做吧。

每个人的情况和立场不同,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不同。遇到难题时,我会选择迎面接受和解决,这是用自然农法耕田时悟到的。种植农作物时要考虑杂草、病虫害和土地肥不肥等问题。在现代农业里,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给农作物撒农药;如果土地不够肥,就会使用化学肥料。但在自然农法里,作物不发生病虫害反而不正常,只要把有病虫的作物挑出去就好了。益虫和害虫都是生物,它们完全可以和平共处,这是自然的本来面目。我从没见过害虫把农作物全部吃掉的情况。通常只要杂草没长过作物,就不用管它。如果杂草太多,割除后就把它们铺在地里,腐烂后正好可以滋养泥土,让土地变肥沃。为了避免问题不断往土里施加新东西,虽然一时解决了麻烦,但又会导致新问题。我愿意遵从自然法则,这样问题才不会越来越多。

我不是科学家、经济学家或能源专家,没什么话语权或影响力,只是一个喜欢音乐、种植农作物、与自然共生的普通人,我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生活作为实践。在我眼里,拥有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富足,而像微笑和喜悦这些单纯又朴素的东西代表着内心与生活的富足。

我们一家的生活实践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违背自然规律地活着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不过,我不是要让别人都抱着跟我一样的想法或去过跟我一样的生活,而是想让大家看到更多选择。

在一些人看来,我描述的生活不就是回到从前吗?也许是吧。今天,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和手机成了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的物质欲望也越来越多。不过,我们的心不会变,食物造就身心这件事也不会变。身处眼花缭乱的世界,我们不妨认真思考下物质到底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人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以及该如何使用它们。也许在食品安全上迈出的小小一步恰好能让我们冷静下来。

一个人永远是孤独的,我们要靠共同体才能生存。在人与人的交往上,我们要有协调能力,愿意如实地了解和接受他人。做一个真实的人,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快乐地生活,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一种能量,唤起大家的行动。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能让世界有所改变。这是我对目前的问题接受、思考和实践后得出的答案。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的耕食与爱情》

【日】上条辽太郎口述 著 苏娅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8月

责编:李刚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华西村1元转让80%股权 地方国企助其抒困

华西集团主要从事涤纶化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石化仓储物流服务。...

来源:中华网财经

景区经营权转让频现,大熊猫基地及碧峰峡80%股权拟5亿成交

景区经营权拍卖也已发生多起。...

来源:中华网财经

AI独角兽CEO被告上法庭了

钱在哪儿,官司就在哪儿。...

来源:投中网

菲仕兰上半年业绩抢眼 中国市场业务贡献突出

围绕不同功能性、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乳品多样化,加速新品研发和落地。...

来源:中华网财经

李彦宏辞任携程集团董事

目前百度控股有限公司仍为携程最大股东。...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强生上半年营收503亿美元!Stelara超52亿美元,Darzalex增长22%

基于此,强生上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由原计划的979-989亿美元提高至993–1003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

去“械”转“化”后,敷尔佳神话难续

以高费用换来的高增长和高盈利。...

来源:斑马消费

股东纷争持续8年 中炬高新被拖累业绩

留给中炬高新的时间不多了,在这场股权争斗暴风雨停息后,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调味品行业中重振旗鼓,是公司和股东们迫切需要思考的。...

来源:鳌头财经theSankei

奈雪开放加盟,单店合作需验资门槛150万

不再坚守直营,主攻下沉市场...

来源:中华网财经

优然牧业与中外多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将为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优然科技价值。...

来源:中华网财经

跨周期增长,到底谁在买认养一头牛?

产业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恰好解释了其保持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

来源:快消

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再获刑

即将年满73岁的郑俊怀,将于2023年8月中旬服刑完毕。...

来源:中华网财经

仍处初级阶段,中国奶酪产业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认为,奶酪在中国始终是“长坡厚雪,黄金十年”。...

来源:中华网财经

同比下滑85%!2023年上半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情况总览

其中,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2批次,三价亚单位疫苗无批签发,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签发15批次。...

来源:生物制品圈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