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信贷社融不及预期,银企都有这些“难言之隐”

2018年11月15日 09:12 来源:第一财经
分享: 微信

下半年开始,各类支持性政策频出——地方债券发行放量、表内信贷额度有所放松、监管层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微和民企的支持力度、旨在支持民企发债的CRMW(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上线了十多单。

然而,10月的金融数据仍不及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前值13800亿),且其中居民贷款达到5637亿,占新增信贷的80%以上,企业贷款需求不足;新增社会融资规模0.73万亿元(前值2.21万亿),表外萎缩的趋势持续;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0%,也大幅低于8.4%的预期。“尽管10月由于假期较长,新增贷款一般低于其他月份,但考虑到年中以来信贷额度放松,监管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且有非标转向贷款之因素,6970亿的信贷增量可以说是比较低迷的。”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

除了季节性因素、政策发挥效力存在一定迟滞期之外,究竟是银行“惜贷”,抑或是企业自身需求不振?未来金融数据能否见明显改善?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内部人士和分析师,下述方面或是主要症结所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随着前期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央行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有效地支持民企,未来企业的融资状况将能够得到改善。

坏账考核、资产荒抑制银行放贷

“其实贷款额度并不紧张,现在行内有种说法,除了房贷额度外,其他贷款都属于‘畅饮’。但问题在于,银行现在愁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放贷标的。”某国有大行支行副行长武铭(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银行并不缺贷款额度,但缺少合适的放贷标的,也就是风险收益比较高的项目。武铭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如今企业贷款需求转差;另一方面,对银行来说,资产荒的趋势也日趋明显。

从银行的人员考核机制来看,“不论你一年做了多少项目,只要贷款坏了一笔,就可能会被问责,前途也难免受到影响。如今受鼓励的贷款投向无非是小微、民企、科创企业,但这些企业的风险收益比不高、坏账风险较大,因此银行的人员激励机制也抑制了银行加大放贷的意愿,同时上市银行更需要对股东负责。”

此外,多位银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一般银行贷款是“前高后低”,“如果全年贷款任务指望最后两个月,肯定完不成任务,因此10月金融数据较差也有季节性的因素,不能太看重月度环比。”某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例如,数据显示,10月新增贷款6970亿元,尽管较9月的1.38万亿环比大降,但较去年同期的6632亿,仍略增约340亿。

11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三分之一,中小型银行不低于三分之二,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此后,第一财经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一二五”并非硬性考核指标,信贷标准并没有放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具体的项目和贷款应由市场主体根据自身资本能力和实际需求自主决定,避免从“不敢贷”“不愿贷”走向“抢着贷”“硬给贷”。

武铭也对记者表示,银行自身其实也在出台各种应对方案。例如,现在有银行制定了“三年小企业贷款翻一番”、“普惠金融翻一番”的目标,也有银行在支行层面成立独立编制的普惠金融中心,并新设领导岗位、设定独立的考核机制和资源配置。但他表示,银行层面也希望呼吁成立纾困基金或引入担保公司,缓解坏账风险对银行放贷意愿的抑制。

值得一提的是,就武铭的这一顾虑,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包括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更为实打实的配套政策正在落地,将有效分担银行体系风险。

就考核机制而言,有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反馈,“有一种提议是,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如果放贷人员做到调查尽责、到位,那么出现坏账可以免责。但考虑到对于‘尽责’很难界定,容易滋生道德风险,因此现在仍不适合开这道口子。”

企业自身需求转弱

其实,根据记者对于银行分析师、企业人员的采访,比起银行不放贷,企业自身需求转弱也是金融数据不理想的主因之一。

“数据上可以看出,10月底以来票据利率下行很快,并没有跟着跨年资金利率上行(10月下旬以来跨年因素使3个月期Shibor稳中趋升)。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融资需求不足,而贷款额度相对宽松,压低了票据利率。”兴业银行分析师郭于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她也提及,10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仅1429亿元,是2016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历史数据显示,新出口订单PMI同比变化对制造业融资需求有一定的领先性。受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10月新出口订单PMI为46.9%,同比减少3.2个百分点。外需的回落影响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央行《2018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同时显示,三季度大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环比下降,需求在走弱。

此外,多位银行资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受制于监管因素和企业自身需求放缓的因素,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也出现下降。

表外萎缩短期难修复

10月社融的进一步放缓引发了较大关注。社融存量增速下滑至10.2%,增量仅7288亿元(9月为2.21万亿,去年同期为1.20万亿),同比与环比均大幅少增。

社融指标刚公布时,口径主要涵盖银行表内业务(人民币及外币贷款)、表外业务(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票据),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融资), 其他投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资性房地产、产业基金投资等)。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调整社融口径。此前央行宣布,自2018年7月起,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9月起,央行宣布将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带动9月社融规模增量扩大,存量社融增速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10.6%。

但事实上,多位银行人士都对记者反馈,在此前去杠杆、规范表外融资的大背景下,三项表外业务的萎缩短期内很难复苏,这也持续拖累社融数据走低。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此前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社融指标看,虽然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但难以抵补表外融资的萎缩。今年1~9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对社融的贡献率均为负,三项合起来将社融增速拉低了1.7个百分点,而去前同期这三项拉动社融规模增长1.8%。

到了10月,这一现象仍然没有改善——委托贷款(-949亿元)、信托贷款(-1273亿元)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53亿元)三项共负增长2675亿元。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委托贷款由于委贷新规对委托人的约束(非资管户、非授信资金),一直处于萎靡的状态,每月平均新增量是-1300亿元,9月、10月也不例外; 信托贷款由于资管新规及细则的调整,6~8月一直是好转的状态,但9月环比恶化。其原因可能在于9月是季末月,有较多信托计划到期,信托贷款总体环境与趋势较此前两个月并没有明显恶化,未来可能仍是一个持平的状态。

在非标融资萎缩的背景下,早前市场期待的“融资需求向表内转移”并未出现。郭于纬对记者表示,究其根源,实体企业融资光谱出现了断档。一方面,过去表外理财是高收益信用债的重要投资方。在刚兑打破后,由于债券违约处置程序仍不清晰和可预期,一旦债券出现违约,理财产品对客户无从解释、处理,由此造成大量理财资金从低评级债券市场撤出,提高了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难度;另一方面,与贷款和公募债券相比,非标融资更加容易满足信用记录和抵押品相对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是融资光谱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针对上述问题,她也建议,应加强投资人保护、明确债券违约处置流程、严厉打击逃废债;同时,建议尽快明确标与非标的划分,尽快审慎明确有关交易场所标与非标的归属,避免融资人因标准不明而离场观望。

一般民企发债融资仍存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表外三项主力军表现并不理想,但此次企业债券融资一项新增1381亿元,环比较9月的487.4亿进一步改善。不过,事实上,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券商债券承销人士处了解到,除了民企龙头,资质一般的民企债发行难度仍然不小。

从数据来看,10月,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量回升,净融资额转正,发行利率下行,但多位券商债券发行部人士对记者称,市场仍偏好中高等级、短久期民企债,民企债发行量占比由11.66%下降至9.4%,并仍以中高等级和3年期以内为主。

在二级市场交投方面,“民企债的交投不算活跃,一级市场发行价格达到下限的不多。”李奇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市场对于民企债的“胃口”整体缩小,并非由于风险有多大,而是因为部分主力产品的结构出现变化,“过去专户资管、信托、理财产品等都是配置民企债的主力军,而如今随着它们面临去刚兑、净值化转型的压力,对于民企债配置下降。”

截至目前,银行间和交易所涉及的几家挂钩CRMW的民企分别为红狮水泥、荣盛集团、红豆集团、德力西集团、宁波富邦集团、苏宁集团、恒逸集团、金诚信。其中大部分标的债券期限较短,在1年及以内;多数企业多是细分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民企,AA+的主体偏多,隐含评级AA-及以上。

记者也了解到,银行在选择承销民企债并配套发行CRMW时,入选企业多是银行此前授信认可的基础客户,即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的民企。发行CRMW的好处在于,在市场避险情绪较为极端时,即便优质民企债也存在被挤出的风险,因此此举的确有助于提高企业发债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未来民企龙头将摆脱“至暗时刻”。“我们的观点始终还是总体看好非地产民企龙头,这类信用债‘情绪最坏’的时候大概率已经过去了,现在有比较确定的机会。”瑞银资管中国债券基金经理楼超对记者表示。

责编:石尚惠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华西村1元转让80%股权 地方国企助其抒困

华西集团主要从事涤纶化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石化仓储物流服务。...

来源:中华网财经

景区经营权转让频现,大熊猫基地及碧峰峡80%股权拟5亿成交

景区经营权拍卖也已发生多起。...

来源:中华网财经

AI独角兽CEO被告上法庭了

钱在哪儿,官司就在哪儿。...

来源:投中网

菲仕兰上半年业绩抢眼 中国市场业务贡献突出

围绕不同功能性、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乳品多样化,加速新品研发和落地。...

来源:中华网财经

李彦宏辞任携程集团董事

目前百度控股有限公司仍为携程最大股东。...

来源:中华网财经

顺丰扭亏为盈 完成H股全流通备案

有望成为独立第三方即时物流盈利第一股。...

来源:中华网财经

强生上半年营收503亿美元!Stelara超52亿美元,Darzalex增长22%

基于此,强生上调了2023年业绩预期,由原计划的979-989亿美元提高至993–1003亿美元。...

来源:医药魔方

去“械”转“化”后,敷尔佳神话难续

以高费用换来的高增长和高盈利。...

来源:斑马消费

股东纷争持续8年 中炬高新被拖累业绩

留给中炬高新的时间不多了,在这场股权争斗暴风雨停息后,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的调味品行业中重振旗鼓,是公司和股东们迫切需要思考的。...

来源:鳌头财经theSankei

奈雪开放加盟,单店合作需验资门槛150万

不再坚守直营,主攻下沉市场...

来源:中华网财经

优然牧业与中外多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将为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优然科技价值。...

来源:中华网财经

跨周期增长,到底谁在买认养一头牛?

产业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恰好解释了其保持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

来源:快消

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再获刑

即将年满73岁的郑俊怀,将于2023年8月中旬服刑完毕。...

来源:中华网财经

仍处初级阶段,中国奶酪产业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认为,奶酪在中国始终是“长坡厚雪,黄金十年”。...

来源:中华网财经

同比下滑85%!2023年上半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情况总览

其中,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2批次,三价亚单位疫苗无批签发,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签发15批次。...

来源:生物制品圈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