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年报陆续出炉 地方稳增长举措蓄势待发
继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揭晓后,地方陆续交出全年经济“成绩单”。《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十四五”开局之年,多地经济稳健复苏、稳中向好,呈现动力强、态势稳、韧性足的特征。与此同时,面对“三重压力”,地方加紧谋划新一轮稳增长实招,并拿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力促2022年经济“开门稳”。围绕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纾困减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揽子具体举措还将密集落地。
根据各地统计局及地方两会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已有江苏、山东、海南、安徽、内蒙古、福建、湖北、上海、北京、重庆、广东、四川、陕西等地出炉2021年经济成绩单,经济稳健复苏、稳中向好成为共同特征。
“十四五”开局之年,多个省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省市共有12个,包括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河南。其中,广东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连续33年位居全国首位。此外,江苏、山东、浙江分别突破11万亿元、8万亿元、7万亿元,湖北、四川、河南均突破5万亿元。
从经济增速上看,北京、浙江、江苏、山东、重庆、安徽、湖北、江西、海南、四川、山西等11个省市2021年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增速(8.1%)。其中,湖北GDP增长12.9%,快于全国4.8个百分点,实现强势复苏。
“总体看,各地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而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2021年,各地普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在经济总量实现增长的同时,各地继续发展壮大新动能。”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也成为地方政府解读经济数据的关键词。比如,福建进出口表现亮眼,全年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1844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增幅比全国高9.5个百分点。安徽新兴动能增势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13.4个百分点。北京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全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62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4%。
地方经济年报密集披露之际,不少地方也在谋划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重点,并拿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力促新年经济“开门稳”。
近日接连召开的地方两会释放重要信号。目前,已有29省市公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基本都高于各自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其中,近7成省市2022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在6%及以上。围绕稳增长,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纾困减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为重要抓手。其中,投资方面,新老基建兼备,并强调旧城改造、保障住房;消费方面,绿色消费、文旅消费、农村消费成为重要发力点。
稳增长还要长短相济打好组合拳。锚定实现新年“开门稳”,各地加紧部署一季度具体工作。1月20日,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一季度经济稳增长工作的意见》,提出不折不扣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挖潜增效振作工业经济、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快速恢复等10条具体政策措施。此外,湖北省召开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推进会,强调实现“开门红”“开门稳”“开门好”,并围绕抓紧抓实工业、抓紧抓实项目、抓紧抓实招商引资、抓紧抓实消费出口等作出详细安排。
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多项政策提前发力下,实现“开门红”将有助于释放政策宽松信号,提振企业生产经营预期,重塑市场信心。在各地加紧谋划新一轮稳增长举措的蓄力下,储备项目有望加快开工,带动需求提前释放,从而起到“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的作用。
展望2022年全年,业内认为,稳增长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一方面,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基础投资的托底作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促进消费恢复,增强消费增长动能。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投资方面,应更大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作用。提前布局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相关项目。消费方面,一是加快数字技术向线下消费赋能,进一步拉动线上消费增长;二是推动服务性消费恢复增长;三是加快产品供给结构升级,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高瑞东分析称,多地上调了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提出“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说明稳投资成为稳经济的主要抓手。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推动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资金一季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要撬动更多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此外,地方两会上,多地纷纷就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强链补链做出部署,提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
章俊表示,2022年地方政府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高端制造业投资的布局不仅可以推动制造业自身的升级,还将推动消费、基建等升级转型。另外,“碳中和”下的绿色产业建设将成为另一重要抓手。各地将加大建设上游太阳能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加大对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等相关行业投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我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月至4月已完成水利投资近2000亿元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余璐)记者从水利部获悉,近日,随着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吴淞江整治工程(江苏段)开工建设,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
发改委:继续加大脱贫地区产品定向采购帮扶力度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为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研究明确了2022年国家层面消费帮扶领域拟推进...
重庆对5类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政策
为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出台政策,对5类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
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 前4个月财政收入增幅回落
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8%。财政收入和留抵退税有什么关系?增速...
4月结售汇顺差达190亿美元 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2022年1至4月,银行累计结汇8900亿美元,累计售汇8122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778亿美元。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外汇市场有基...
张云明:系统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王绍绍)“信息通信业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构筑发展支撑...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 小微企业迎来“及时雨”
今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为应对国内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成为减税降费...
教育部:一月内已关停取缔309个“假注销、真运营”培训机构
“双减”工作部署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学科类培训防反弹、防变异...
29个省份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近段时间,各地陆续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26日,除河北、西藏外,其余29个省份统计局都已发布相关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两...
“一季报”批量出炉 多地密集谋划加力稳经济
继全国经济一季度“成绩单”亮相后,各地经济“一季报”近日也相继出炉。《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29个省区市发布相关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均...
27省份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结构亮点频现
截至7月25日,已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的27个省份中,25个省份GDP增速超过10%;6个省份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超过2019年上半年...
显韧劲 铆干劲 蓄后劲——开局之年首都经济观察
危中觅先机,变中开新局。“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从严从紧、减量发展深入推进...
国家发改委: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将出
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系列政策、研究提出振作工业运行的针对性措施、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记者从1月18日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新...
人勤春来早——当前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面对压力和挑战,各地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田间地头抢抓农时、播种希望,各行各业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工地车间紧张忙碌、快马加鞭,传递出稳字当头...
稳增长政策发力 机构预计首季经济回暖预期增强
多家机构预计,由于稳增长政策发力,开年首季经济回暖预期增强。从1-2月份看,工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基建投资显著发力,制造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低...
稳增长稳就业,央行发布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人民银行今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