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碾沟:为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益借鉴

2017年07月06日 09: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 微信

6月28日,由慧美生活(北京)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中华民居、绿色时空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乡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碾沟论坛”在河北平山县碾沟召开。碾沟是地处太行山脉的古村落,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情怀深厚,慧美生活(北京)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当地古老民居采用以旧做旧的方式,在完美保留古民居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座座风格各异且适合当代人旅游、休闲、怀旧的民宿,并开发了中草药、刺绣制作等产业,解决了绝大多数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此次论坛围绕中国碾沟展开,希望通过论坛分析碾沟的发展,为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参考价值,并积极探索碾沟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人们带来一些关于新时期农村如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共平山县委书记、西柏坡管理局党工委书记李旭阳:

齐心协力推动扶贫攻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明确提出“要深化对脱贫攻坚艰巨性的认识、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落实精准扶贫脱贫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好对口帮扶的作用、严格落实推进脱贫攻坚责任制,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平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全县齐心协力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等七大攻坚行动,强力推进“美丽乡村+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农业园区+扶贫”“林果产业+扶贫”“光伏产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通过合力攻坚、全力推进,贫困群众收入渠道得到拓宽巩固。慧美生活(北京)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整合产业链资源,以脱贫帮扶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致力打造融合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传统村落,带动当地增收致富、摆脱贫困。这与我县创新实施的“美丽乡村+扶贫”模式高度契合、思路一致,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操作性。

去年以来,该公司情系老区贫困群众、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托碾沟村地处太行山脉,紧邻天桂山、沕沕水景区,自然风光秀丽、古建古木众多、人文历史醇厚等特点,投入大量资金,对该村进行保护性修缮、维护和打造,实施了一批道路、饮水、旧房修缮等基础设施工程,开发了中草药、刺绣制作等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兴建了一批民俗、景观、休闲设施,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传统古村落,取得了重大成效。碾沟村古村落项目的实施,为我们进一步实施“美丽乡村+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带动广大山区贫困群众脱贫出列,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蒋国平:

美丽乡村是回归自然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下一种文明走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的状态。整个人类社会行进在工业化轨道上已经几百年了,工业化毫无疑问地渗透到了农业的生产过程中。成本农业指的就是以工业化的模式来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工业化时代,人们都是按照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决定生产的具体安排。把这种工业化模式引入农业以后,导致农业在一味地追求标准化和规模化,所以现在的西方大农业都是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品种。这里面的危害就很大,表面看它好像是成本最低、产量最高、效益最优,而实际上它可能就带来了更大的恶果。

比如说大面积连片种植,就会导致它和原有的土壤生态系统形成了对立和冲突。大面积连片种植破坏了生态,就导致了病虫害滋生,然后人们拼命喷洒农药,既破坏了地力又导致了农作物品质的低下。另外,大量地使用化肥也是一样,它也是对土壤里应有的微生物体系、菌群群落造成了破坏,所以这是走不下去的一条道路。原本农业是因循自然,按照节气、土壤的性状,以多样化、品质化展开生产。在工业化的冲击下,这种生产模式现在就显得非常弱。

这个道理放到城市化进程中同样适用。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回归自然,碾沟一直在坚持做中草药的开发,培训当地村民学习刺绣,这些都是在努力维持这个古村落应有的最自然的风貌,而这种崭新的古村落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在未来发展上有无限价值和可能。

慧美生活(北京)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一凡:

扶贫扶心授之以渔

我来到碾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萌生了要保护这个隐匿在太行山脉当中的古村落的想法。当时,这些民居都已经在被拆除的边缘,说是废墟一点都不夸张。我意识到,它是代表这一带文化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被保护下来。一开始我们只是投一点钱,慢慢地越投越多,除了对于几个古民居采用以旧做旧的方式进行还原修复,我们还配套建设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在跟当地村民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质朴善意。村子里的孩子由于缺乏教育而不懂得该如何与人相处,我们开始教他们读书,让他们来跟着画家学习画画,我们教当地的妇女刺绣等民间艺术。从这一系列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一天天的变化。

每每跟他们相处,我都在思考,到底是扶贫还是扶心?扶贫是授之以鱼,而扶心是授之以渔,只有学会该如何立足这个社会,他们才能真正体面有尊严且幸福地活着。当然,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也曾数度想过放弃,但看看每个村民的进步,那种获得感是其他任何成就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件事情的意义对我来讲很大,每个游子都有一个返乡梦,我是一个游子,而这个地方给了我这份归属感,我愿意坚持初心,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为游子抒发乡愁、百姓安居进步、产业和思想碰撞的正能量集聚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

碾沟的发展是社会的再现代化,它是中国的扶贫攻坚以及农村历史文脉的承传和农村现代化融为一体的过程,融为一体之后就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如果用一个断面去解剖现代社会,矛盾很多,没有头绪,如果作为一个过程来看,我们应当对现状保持信心,中国从总体上来讲前景一直都是乐观的。而碾沟,是出于刘一凡女士的情怀来做的,可以说是功德无量,这是资本下乡,城市文明向乡村文明渗透。这是现代化物质基础丰富的今天,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必然的现象。

从这种现象再往更高层次延伸,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是城乡关系。我曾经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对农民有一种情结。国内的一些三农专家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打农民土地的主意,这话表面上对,实际上不对,因为这个前提是中国14亿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然而拥有土地且从事农业生产,以土地为生的才叫农民;拥有土地,不从事农业生产,吃地租的叫地主或者小土地出租者;从事农业生产但没有土地,叫农业工人;没有土地但从事土地经营,叫农业企业家。中国农民的根本利益绝对不是在土地,而是在于减少农民,因为农民是种地的,为了填饱肚子,一个社会搞农业的越多,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越弱,这个社会就越穷。所以搞中国现代化,让14亿人都过上好日子的根本出路就是非农化,非农化的逻辑推理则是城市化。若农民不进城,农民的数量就减不下来,则农业的规模经营永远不会有,那么就没有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民则无法依靠自己的职业致富。现在对于农村发展来说,有一些不尽人意,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不能将几亿农民拴在土地上,让其祖祖辈辈靠土地为生,这是没有出路的。作为农村来说,城市为农产品提供市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大量青壮农民进城,剩下的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这些现象都是社会的进步,不是社会的后退;因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在提高,曾经是重体力劳动,必须要青壮劳动力承担,现在重体力环节都是靠机械替代。所以尽管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进城了,但并不影响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中国农业的产量仍在提高。

第二是扶贫问题。平山不算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虽然长期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但比大西北大西南的资源要好多了。特困地区长期无法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人地矛盾、资源环境恶劣,比如西南地区,水、热、光等资源都有,但没有土;黄土高原地区缺水;青藏高原有水有光,但没有热。这些地方自然条件严酷,本来不适合人类居住,但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人口繁衍非常快,所以土地压力非常大;当平原无法养活这些人的时候,就要走向山区,浅山区开发完了就要向深山区开发,到处都人满为患。所以解决贫困地区的扶贫问题,实际在逻辑上就是两条思路,一是大规模解决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压力,改变留下的人的人际关系;二是留下的人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那就要搞非农产业,就要跟城市化结合起来,因为分散性的工业化没有前途。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期搞乡镇企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后来其优势不存在的原因是工业化需要的空间相对聚集,并且要依托于城市才有更高的效益、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若城市大了,就会形成城市病,人口的聚集、产业的聚集必然造成能源集中的消耗以及三废的集中排放,当三废的集中排放超过自然净化能力,必然造成污染。这是城市化要起到更高的要素配置效率必须支付的成本。作为人类,怎么把成本降到最低、使我们能够接受它,这是我们应该去努力做的。

第三是乡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现在有四万个乡镇,其中有一半是建制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的过程。比如中国现在有300多万个自然村,130多万个行政村,为了减少农民的负担,就要将其撤并,其实这个过程将会伴随整个农村现代化的始终,要完全撤销一个自然村是非常难的,但是现在由于发展小城镇,建设部要搞1000个试点,可以说掀起了小城镇建设高潮。但是中国有两万个建制镇,绝大多数建制镇或者镇区(镇政府加上行政村)是无法建成小城镇的,其大多数承担的是农村集贸市场的功能,只有少量具有条件的能建设成真正名副其实的小城镇。所以历时40年的小城镇大战略一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是违反了客观规律。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大城市的率先发展聚集资源,能够有更高的效率;到了中期城市化阶段,某些大城市到了计划阶段、拐点,像北京、上海,就迎来了效益外溢,超大城市的效益外溢主要表现在近郊和远郊建设若干个功能小镇,大规模的叫卫星城、新城、新区,小规模的就叫功能小镇,实际上是在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或者叫深度地城市化。再一种现象是各地都在推进的,中国小城镇现在的建设主体是县城镇建设,现有的1000多个县城镇,绝大多数具备建设成中小城镇的可能性。再一点,关于小城镇,如果有特色资源禀赋可以建设,比如一些旅游景点附近,若要开发景点,就要有小城镇作为依托,这样才有规模效益、聚集效益,需要一些生活服务设施。但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肯定要有产业作为支撑,这里面存在产城融合的问题。未来,作为乡村,碾沟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示范价值,但是不能期待现有的自然村大量地学习,因为资源禀赋的差异是无法改变的,碾沟的资源禀赋具有它的特殊性。

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薛孔宽:

打造可持续发展人居模式

生态人居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经济、自然、社会多维度的动态平衡,我们现在其实就是在努力打造这样一个人居环境,不单单是追求经济,也不只是保护自然和环境,而是要努力打造这种三者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人居模式。

我们国家建设到现在,过去讲新农村建设,现在叫建设美丽乡村,主题一直在变,之所以变是因为不确定,不确定哪种模式更适用于中国乡村建设。国际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提出这种主题,我们在不断吸取学习的是它们过去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是否适合中国乡村,还有待商榷。刘一凡女士是带着一份初心在做碾沟,这是非常前端的思维,打造的就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生态人居,不以消费资源盈利为目的,更多是为了造福当地百姓,这对于我国未来所有乡村建设都意义重大。

在任何前端思维落地实施时都会有很多质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这件事情的可持续性很强。另外,虽然国家关于农村建设的主题一直在变,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家一直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努力和尝试,这是从顶层设计、战略的角度告诉我们,这件事情的方向没有错。因此,应当抓住机遇,做好最后的一公里。

然后需要强调的是家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选择城市,回归乡村,都是为了美好家园,有工作和生活的因素,更有乡情。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体化建设,很多是我们努力做但没有做到的,由于体制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运行,现在来看,如果我们创造出一种引领式的发展方向,就能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突破,基于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依托经济培育社会,建造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人居环境。很多大城市因为当初设计不到位,导致现在出现很多无法修复的问题,因此尽管现在本地人口数量很少,仍要重视当地环境,在做好保证承载力的情况下,在和谐的生态系统下发展。

城市化是生活质量的概念,大家都去资源集中的地方,这就出现了大城市病,必须大力疏解特大城市的人口。而真正更以人为本的方式是所有人可以自由选择居住的地方,而并非靠政府强制。拿碾沟为例,如果这里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可以解决生活上各方面的需要,而且又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在北京其实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并不是必须待在北京的,他们就可以选择居住在类似碾沟这样宜居的地方,不耽误生活,需要的时候去市区处理事情,这样北京的大城市病就得到了真正的疏解,让需要工作的人留在城市,让掌握一定资本的人主动离开,这种流动才是积极正向的。

中国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住建部融合人居课题组专家蔡甦:

商业模式仍是发展核心

不管初心如何,一份事业需要很多人接力,未来也可能涉及融资。拿之前我做过的一个古镇举例,我们把原住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放在第一位,旅游放第二位,以此为出发点做顶层策划和整个的概念性规划。这个小镇有一万人在里面,小镇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归属,古镇的明清古件保存得非常完好。当时我们只要投资修缮古镇的老房子以及明清古件,等修缮完毕,就可以免费使用15-20年,到了期限再谈租金价格。碾沟这个项目非常独特,涉及很多概念,比如新农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北京特大城市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原生态如何做出特色等。归根结底,我赞同逆城市化的回归,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业模式。

我曾去过一家薰衣草庄园,除了赏花还有系列的薰衣草产品,而薰衣草就是一个IP,其实产品并不是在本地制造的,只是贴上当地的商标,而这种商业模式背后支撑的就是当地打造的品牌。碾沟也应该找到自己的品牌,只有突破这个才能成为示范亮点,情怀是一时的,发展的核心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商旅文产业联盟主任韩健徽:

五个“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懂得三个“Shi”:一是势,作为企业,应当懂得顺势而为,结合国家倡导的宏观方向,在保持个性的同时高度吻合并适应大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二是市,全面了解市场整体情况,学习对比相似企业的发展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三是事,这就是我们在工作当中的具体细节,具体到院落、家具、一草一木,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

初心很重要,但现在更应该静下来,冷眼看待这个项目。它需要更多地和周围环境相结合,与村民荣辱与共,碾沟的定位和特色要清楚,找到它最鲜明的符号特征,当人们一提到碾沟就能想到什么,在现在看来这个符号特征还不具有唯一性,这个应当结合当地产业将其彰显出来。

最后,用五个“有”来明确未来碾沟的发展方向:“历史有根”,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它的历史是比较厚重的,应当去探寻它更深度的历史,以此作为这个地方的底蕴并代代传承;“文化有脉”,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这个文化的脉络应该是很清晰的,不能杂乱无章;“商业有魂”,商业应当繁荣,在今天竣工开业之后,无论从哪个点突破,商业都应该是欣欣向荣的;“经营有道”,坚持诚信,并找到自己的经营理念;“品牌有名”,让碾沟成为京津冀响亮的品牌。在这个五个“有”的指引下,做到对于古村落既不保护过度,也不开发过度,弘扬传统文化内涵,同时注重与现代时尚结合,让它的发展与时代脉搏形成共振,这样才能焕发活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