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施行 金融机构需将"双碳"目标嵌入业务全流程
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再度迈出实质性步伐。自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简称《方案》)正式施行,对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金融部门迎难而上,及早、科学地设置碳减排目标,部署切实可行的达标方案,出台规范、明确、可操作的绿色发展举措。”央行副行长刘桂平说。
多位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在《方案》等政策的指挥棒的调动下,金融机构会更有针对性地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嵌入自身的政策标准、风险控制、产品开发、业绩评价全流程,进一步加快投融资结构的低碳转型步伐。
实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央行也将绿色金融确定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刘桂平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碳减排压力较大。同时,“碳达峰”不等于冲高点,而是要尽快进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整。达峰后的碳排放很难陡然下降,可能需要经历一段峰值平台期。在不同的达峰时间、峰值水平和平台期下,实现碳中和的整体成本差异较大。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说,不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都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因此,金融部门要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完善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动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金融风险。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力度已持续加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也在逐步显现。以2020年为例,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
发挥“绿色指挥棒”作用
《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制定的目的,正是进一步动员资金支持绿色发展,提升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质效。
根据《方案》,绿色金融评价工作将每季度开展一次,评价指标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定量指标权重80%,定性指标权重20%。
定量指标共4项,分别为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总额占比;定性指标共3项,即执行国家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情况、机构绿色金融制度制定及实施情况、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情况,权重分别为30%、40%、30%。
“评价体系弥补了规则制度短板,主要在于约束金融机构主体行为,做到既推进绿色金融加快发展,又实现绿色金融发展的商业可持续。”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工行将持续提升绿色贷款余额,将金融资产优先配置于可再生能源领域,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项目在能源融资组合中的占比,力争2030年末可再生能源投融资余额较2020年末增加一倍,并设立逐步退出煤炭融资的路径图和时间表。”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表示。
周月秋认为,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接下来,首先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战略体系和经营过程,将碳中和目标植入政策标准、风险控制、产品开发、业绩评价全流程。同时,要加快投融资结构的低碳转型步伐。在境内,要持续扩大绿色投融资占比,制定碳中和计划,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帮助股东、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实现节能减排;在境外,工行将按东道国自主原则、可再生能源优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成本可负担原则支持境外能源项目,支持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做强五大支柱
仅压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责任还不够,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还亟需顶层设计、统筹谋划。
其中,重要的着力点是做强绿色金融的“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目前,绿色债券的标准已得到统一。近期,央行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同时,银行间市场已推出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债,重点支持符合绿色债券目录标准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已累计发行656.2亿元。
在监管和信息披露方面,记者获悉,央行正在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
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当前,央行正在按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刘桂平说。(记者郭子源姚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绿色贷款高速增长 二季度末贷款余额增长40.4%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
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第四批垫付即将开始,垫付区间有所扩大
可以看出,本次垫付金额的区间较前三次多5万元,为15万元至25万元(含)的客户。蓝鲸财经记者从多名相关村镇银行储户处了解到,相比第一次垫付,...
河南对4家村镇银行客户单人金额15万-25万的开始垫付
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按照垫付工作安排,自2022年8月8日上午9时起,对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
客户相比以往有明显增加 提前还贷一定划算吗?
近日,记者从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选择提前还贷的客户数量相比以往有明显增加。为什么这么多房贷客户现在选择提前还贷?提前还贷到底划不划...
银行收取房贷提前还款补偿金惹争议!提前还款到底值不值?
提前还款是增加了未来的“确定性”,而更多投资则是在“不确定性”中博取更高的收益,因此究竟选择“提前还款”还是“更多投资”是因人而异的事情,这...
房贷提前还款要交补偿金?交行官网已删除公告
8月1日,交通银行一则《关于个人按揭类贷款、个人线上抵押贷(消费)提前还款补偿金收费调整的公告》引起广泛关注,收费标准调整后,提前偿还部分贷...
担任独立董事已满六年 平安银行独立董事郭田勇先生辞职
平安银行公告,郭田勇先生因在本行担任独立董事已满六年,辞去本行独立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
交行:提前还房贷将收取还款补偿金 为提前还款本金的1%
交通银行8月1日发布公告称,对提前还款补偿金收费标准进行调整。根据公告,本次调整前,对于部分提前还款补偿金,每年可免收补偿金进行部分提前还款...
市场波动较大 交通银行发布记账式贵金属业务风险提示
8月2日,交通银行发布关于记账式贵金属业务的风险提示称,近期市场波动较大,为防范市场突发风险,建议持仓客户做好投资风险管控,合理安排投资交易...
围堵表外行为漏洞 监管为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立规
《征求意见稿》反映的监管核心内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强调了大股东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支持责任,特别是资本补充的责任,二是强调大股东股权的相对稳定,...
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 新华时评:让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继续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相关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
三部门发文明确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具体要求3月1日起施行
人民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罗知之)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为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人民银行、银保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