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协会: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卡发卡量89.8亿张
2021年9月1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连续第十二年组织编撰、发布和出版银行卡产业专业报告。《蓝皮书》由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担任课题组长,18家成员单位参与、多轮修订、共同撰写。
《蓝皮书》共分七章,以展现银行卡产业疫情下的责任与贡献为主线,从银行卡产业发展、规范运营、产品与服务、数字化转型、风险管控、责任与贡献等多个方面介绍了2020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各项工作举措和工作成果。《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国银行卡产业保持稳健发展,银行卡欺诈率连续四年下降,风险水平总体可控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银行卡发卡增速放缓,交易规模小幅收窄,产业各方统筹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总体欺诈率进一步下降,风险水平总体可控。发卡方面,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卡发卡量累计89.8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4.5亿张,同比增长5.3%。交易方面,2020年,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合计792.8万亿元,同比下降3.6%。受理方面,截至2020年末,全国受理商户累计2894.8万户,同比增长22.5%;受理机具累计3833.0万台,同比增长24.1%。风险方面,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卡未偿信贷余额合计7.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2%;银行卡欺诈率为0.75BP,较上年下降0.12BP,连续四年下降。
二、中国银行卡产业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坚持规范运营,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2020年,《民法典》及多项监管政策的出台,对银行卡产业合法合规运营、保障客户权利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各方在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合规为先、风险为本、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不断改进优化经营方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政策法规方面,完善业务制度,规范金融创新,落实消保责任,加强信息保护,打击电信诈骗,落实授信额度管理要求,严查资金流向。二是自律规范方面,加强支付业务管理,规范收单市场秩序,制定接口安全标准,完善违规举报机制。尤其是,在2020年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断卡”行动中,各商业银行深度支持和参与,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720余亿元,劝阻870万名群众免于被骗,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870余亿元,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三、中国银行卡产业紧跟国家政策,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支持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复苏
2020年,中国银行卡产业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围绕服务经济民生,在疫情防控、养老支持、普惠金融、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一是产品设计方面,产业各方弘扬时代精神,关注老年人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支持交通强国和智慧出行,服务公务支出;丰富品牌布局,推出银联品牌无界数字卡,发行首张美国运通品牌人民币卡;坚持文化自信,发行“国潮”系列信用卡,推出年轻IP元素产品,服务女性消费市场,深耕车主出行场景,拉动文旅消费复苏。二是市场营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创新营销方式,金融搭台文化唱戏,跨界“出圈”,把握实时热点,直击客户关切。三是客户服务方面,产业各方同心抗疫,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客服中心以“智”提“质”,聚焦客户差异化经营。与往年相比,2020年各商业银行纷纷发行面向医护人员的卡产品,如农业银行馨医信用卡、光大银行天使信用卡、浦发银行白衣天使信用卡、民生银行医护信用卡、华夏银行医护专享信用卡等,感恩“最美逆行者”为抗疫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为医护人员及家属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生活保障。
四、中国银行卡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加深金融科技与银行卡业务融合,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能力
2020年,随着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探索应用,数字化思维理念与经营方法正全方位向银行卡产业融合。一是支付结算方面,产业各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探索金融科技应用,产品数字化创新,提升移动支付便捷性。二是APP渠道方面,拥抱客户“非接触”服务需求,积极构建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升运营效率,提供“时刻在线”的金融服务。三是持续优化线上获客流程,提升无感支付体验,提供数字协同服务,丰富智能风控手段。《蓝皮书》中还提到,2020年各商业银行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相关要求,布局金融科技,提速条码支付互通进程,逐渐打通市场上各类条码支付的服务壁垒,提升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便捷性。
五、中国银行卡产业加强风险防控,配合有关部门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共债风险、欺诈风险等,推动全产业健康发展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中国银行卡产业加强风控合作,多措并举提升风控效果,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风控挑战方面,产业各方围绕借记卡电信网络诈骗风险、违法使用账户风险、信用卡共债风险、欺诈风险等积累经验。二是风控创新方面,聚焦反洗钱管理、授信管理、欺诈风险防控、资金流向管理,持续扎牢风控“篱笆”。《蓝皮书》还关注了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制度要求,展示了各商业银行在银行卡信息传输、数据留存、系统安全等方面的风险管控成果。
六、中国银行卡产业为全国抗疫贡献智慧与力量,落实服务为民,充分践行产业责任、展现产业担当
2020年,中国银行卡产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切实践行社会责任。一是社会责任方面,产业各方为重点客户、商户提供优惠政策倾斜,疫情期间共渡难关,疫后助力复商复市;积极投身慈善公益,关注弱势群体。二是拉动内需方面,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对商圈场景进行重点扶持,丰富促销活动,拉动居民消费,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三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持续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客户满意度。《蓝皮书》特别提到,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银行卡产业各方借助优势营销渠道,开展线上平台扶贫助农,促进农产品销售,同时,以教育基金、公益项目、慈善售卖、对口帮扶等方式,积极解决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蓝皮书》开创性总结了银行卡产业风险防控的举措,展示了银行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回顾了疫情下银行卡产业的社会贡献。展望未来,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银行卡产业需把握时代的机遇,实现运营转型发展。一是继续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金融科技与银行风控的结合,优化行业自律机制,有效防范和打击银行卡欺诈、反催收联盟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深入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民生领域,持续开拓新市场新业务,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金融为民,以生态圈整合更多服务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智能贴心的精细化服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绿色发展,华夏担当——《华夏银行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在京发布
《华夏银行2022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正式发布,是继2021年报告后,更加公开、全面、全景式地向行业及社会公众展示其绿色金融发展成绩及环境社...
北京银行连续六年支持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成功举办
5月28日,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办,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受邀出席并参加第七...
守护绿水青山,奔赴美好未来 ——华夏银行2023密云生态马拉松开跑
初夏五月,千山浓绿。5月21日清晨,斜射的霞光在平整的道路上洒下金辉,万名跑者齐聚密云。7点30分一声枪鸣,华夏银行2023密云生态马拉松正...
团结奋斗启新程 守正创新著新章 ——北京银行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4月7日,北京银行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北京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
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低:土耳其银行开始"送钱"了?
“众人加息我独降”——近两年来,在通胀高达逾80%背景下依然坚定大幅降息的土耳其央行,一直是全球货币政策领域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而如今...
房贷转经营贷可以“转贷降息”?银保监会提示风险
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近期一些不法中介发掘“商机”,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转贷降息”,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
理财单周抛售债券超1000亿 银行加速进场
债市持续多日的理财抛售潮上周仍在继续,不过,相较于之前,抛盘已经完成从高流动性品种到低流动性品种的切换。此外,保险、银行也在积极入场,主配政...
银保监会: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银保监会14日对外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积极稳妥做好线下金融服务,大力推广使用线上金融服务,全力满足人...
汇丰银行更新能源政策 将停止为新的油气项目融资
汇丰银行周三表示,将不再为新的油气田或相关基础设施提供融资,这是其更新能源政策的一部分。气候活动人士表示,此举使汇丰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领先于...
抢滩个人养老金万亿蓝海:银行定“抢人计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且开户后客户黏性相对较高,率先抓住客户也就抓住了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机遇。如今,银行作为渠道端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