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怎么建?国常会强调多元化投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补短板扩内需,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今年宏观政策一大着力点。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内需最大潜力所在和“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会议强调要引导促进多元化投入支持,包括地方专项债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等。
具体而言,立足于加强城市短板领域建设,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此次国常会提及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个重点方向:
一要针对防疫和防汛防灾减灾中暴露出的问题,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二要着眼满足群众改善生活品质需求,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三要针对大量农民到县城居住发展的需求,加大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其中,后两者分别对应了近期相关部门出台的具体实施方案,即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意见》明确今年计划开工的是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住建部副部长黄艳7月21日介绍:“根据各地上报汇总的情况,在6月底,现在已经启动了将近50%的工程。”
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方面,《通知》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等四大领域提出了17项建设任务,涵盖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等方面。
不过,如此大规划的城镇化建设,需要的资金不在少数。如何解决资金难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此次国常会强调,要引导促进多元化投入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公益性项目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对有一定收益、确需建设的公共设施项目予以倾斜。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建立公用事业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引导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各地要加强项目储备和开发,逐步解决城市发展历史欠账。坚决防止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对于老旧小区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43亿元。“目前已经全部下达完毕。”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刘世虎称,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支持供水、排水、道路等与小区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托育、无障碍、便民服务等小区及周边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向排水等公益性改造内容倾斜。
而在黄艳看来,“光靠财政是不可持续的,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和金融支持”。
“在资金方面,需要探索出一些新的盈利模式,让多元化投资成为一种可能。社会化投入多元方式应该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拘泥于某个方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新乡村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文华说。
《意见》明确要建立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以引入社保资本为例,刘世虎谈到,各地方应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合理拓展改造实施单元,盘活存量房屋设施和低效土地,统筹小区内地下空间、公共房屋、闲置的堆煤场和锅炉房,以及小区周边公共房屋和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非住宅用地、空地、荒地以及厂房等,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工程总承包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建设,主要用于提供养老、托育、停车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解决“一老一小”和停车难等民生难题。对加装电梯、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一定盈利的改造内容,要鼓励社会资本专业承包单项或多项。
同时,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也可发挥作用。例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小区整体改造和水电气暖等专项改造项目。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运用公司信用类债券、项目收益票据等进行债券融资”。刘世虎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国家发展改革委3日称,将围绕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方面,加快推进县城城...
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规模超8亿 城镇化仍有巨大潜力
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如何抓住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
城镇化进入2.0阶段 都市圈成为经济增长主战场
近期以来,交通运输部密集调研部署,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驶上“快车道”。从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2021年末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2月28日,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
全面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
2022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已基本划定。今年将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断提高落户便利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常住人口,...
中国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有这些重点任务
根据近日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今年我国将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重点针对存量未落...
中办、国办: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 中央这份文件勾勒城镇化建设新图景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6日发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具体任务?速览...
发改委: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7月12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