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别样春节消费市场大观:超8000亿“巨款”花哪儿了

2021年02月22日 10:08 来源:新华网
分享: 微信

在各地“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今年春节,我国消费市场“年味”依旧浓郁。

商务部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在“就地过年”背景下,零售、餐饮消费呈现“繁荣”的同时,本地游和周边游持续升温,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搜索量显示,春节周边“酒+景”、度假酒店等都备受欢迎。

零售不打烊

“家里冰箱已经被父母连续寄来的两批年货快递塞得满满当当,全都是我爱吃的。”内蒙古姑娘魏未(化名)是第一次在北京过年,虽然可凭核酸检测报告及绿色行程卡往返于家乡及北京,不过为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她最终决定就地过年。

实际上,像魏未这样的“原年人”(原地过年的人)不在少数,经铁路部门等多部门统计,今年全国有超1亿人就地过年。2月1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根据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给到的数据,初步摸排,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万。

在此背景下,“春节不打烊”几乎成了今年各大商场、商超的标配。根据朱小良在上述发布会上的说法,今年春节深圳、四川等地数千家商场、超市延长营业时间,南京市的品牌连锁超市各门店、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在春节期间不休市、不歇业。

“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很多商场春节也不打烊,而且推出的优惠活动十分诱人。如果没有出去游玩的计划,去这些地方逛逛打发时间也不错。”2月15日,在西安某大型购物中心一楼结账区,留在西安过年的甘肃天水姑娘李然(化名)对记者如是表示。

“新春期间,除了线下正常营业外,我们还特地上线了商场小程序,不仅支持商场专柜正品在线选购,最快1小时送到家,并推出各种满减活动。”根据上述购物中心工作人员给到记者的说法,此举主要是为“原年人”们逛街消费增加一项新选择——宅家逛街。

福字春联、新春花灯、“新春快乐”标示语……记者在该购物中心看到,商场里里外外装饰的元素,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氛围。由于假期尚未结束,多家百货商场乃至购物中心方面向记者坦言,目前并未统计最终的“春节黄金周”的客流和销售情况。不过,2月15日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西安几家大型商场后发现,这些百货商场各种折扣海报随处可见,收银处纷纷排起了长队。

若拉长时间线,这股购物热潮从节前采购年货即开始“蔓延”。2月12日,基于线上线下的销售情况,饿了么和大润发联合推出的《2021春节就地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从进入腊月开始,顾客笔单价就开始逐渐上升,月底顾客笔单价比月初增长超过一倍。在大润发的各类年货礼盒中,销量最好的前三位品类分别是:休闲零食、坚果以及水果礼盒。而在水果礼盒中,销量前十以进口水果为主。随着今年进口车厘子的降价,人们购买欲望增长,车厘子礼盒的销售数量持续走高。

此外,相比以往的春节,在新零售大潮催生的一众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后,今年春节期间消费者的购物已然更加便捷,“囤菜”更是成为过去时。1月中旬,达达集团旗下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双平台共同启动“春节不打烊”,保障春节期间正常配送。2月初,记者从上海浦东一家盒马了解到,春节期间亦正常营业,但因运力紧张,门店从2月8日到2月18日将收取每单6元的配菜运费。

“以前我一直以为社区团购仅在一二线大城市,没有想到现在也下沉到我们这小县城。”西北一县城某社区团购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春节之前,其刚刚入驻当地的橙心优选、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目前主要以美团优选为主,春节期间该平台正常运行,与日常相比虽然送货时长稍微延长,但并未影响正常下单。

半成品年夜饭走俏

和购物一样,在“就地过年”的背景下,今年春节期间餐饮市场亦呈现出新趋势。与往年春节最火爆的各家饭店大堂相比,今年年夜饭从“大堂”迁移至“线上”。

2月初,饿了么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在线上供应年夜饭套餐的餐饮品牌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参与门店激增260%,供应的年夜饭套餐数量更是同比上涨近3倍。截至2月2日,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携万余款商品参与线上年夜饭套餐售卖,覆盖线下门店超过5000家。

一家老字号饭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鉴于春节居家过年的倡议,由于线上渠道没有地域限制,其早在2020年12月初就开始布局年夜饭,针对家庭餐桌推出半成品年夜饭礼盒。“我们根据年夜饭的消费场景以及聚餐人数,特意推出288元、388元、488元的年夜饭套餐”。

记者此前在淘宝平台留意到,类似杭州知味观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新雅食品有限公司以及苏州松鹤楼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餐饮企业均推出了全新年夜饭定制套餐,套餐价格从百元至千元不等,消费者可提前预订。

商务大数据监测初步数据显示,2021网上年货节启动以来(1月20日-2月3日),全国网络零售额超5100亿元,在线餐饮销售额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40%。其中,在线餐饮平台年夜饭系列商品销售额,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96%。半成品、特色年菜、年夜饭分别增长380%、110%和70%以上。

除了线上,线下渠道也是商家的必争之地。据记者了解,早在1月初,大润发就在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市230多家门店陆续推出了数十款具有地方特色的过年菜,包括重庆万州风味麻辣烤鱼、东北吉林延边参鸡汤、浙江绍兴太雕熟醉虾等,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不同口味。

本地游、周边游仍是主流

除餐饮及购物外,“就地过年”的号召也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今年春节之前,各地提倡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出省或市,尤其避免前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本地游、周边游作为较为安全可行的出游方式,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而为了丰富市民们的娱乐生活,多地政府在旅游景区和假日活动上也采取了诸多措施。

在记者的家乡——江苏盐城,为丰富春节假日生活,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全市16家旅游景区,面向广大市民和外地在盐工作的人员推出10万张免费门票。大年初四晚上,不少市民相约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赏新年灯会,品夜市小吃,感受热闹的过年气氛。

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期间,除北方部分旅游景区季节性关闭,以及个别地区因疫情防控要求临时关闭外,全国80%的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

记者从同程航旅方面获悉,“本地游”“周边游”是今年春节假期主要玩法,出游人群主要以家庭游、亲子游为主,出游主题方面,亲子乐园、温泉养生以及古镇祈福等是较为热门的方式。

为之对应,今年春运期间,多个往年的春运热门航线和多地返乡机票价格呈下降趋势。据携程数据,北京-重庆、上海-广州降幅超过60%。而租车自驾本地游的需求则上涨,携程租车数据显示,在国家倡导就地过年的大环境下,租车本地用车需求呈上涨趋势,本地流量占比从疫情前的20%上涨至45%。

实际上,过去的一年里,本地游、周边游、乡村游、近程游、云旅游等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马蜂窝旅游发布的《全球自由行报告2020—我的中国,就很美!》指出,2020年中国旅游业通过内生动力寻求深化发展,重“质”求新,周边游成为中国游客的日常休闲消费新选择,乡村游走向品质化发展之路,夜间旅游成为目的地旅游资源的新增长极,一大批曾经鲜为人知的国内小众旅游目的地被旅行者发现和挖掘。

酒店业备受青睐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旅游相关行业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宅在酒店过年”备受青睐。

2月15日,根据支付宝数据,春节5天,酒旅小程序访问量激增203%,附带温泉、滑雪服务的酒店民宿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产品,杭州、重庆、福州、合肥、成都成为过年宅酒店消费热度最高的Top 5城市。

携程数据亦显示,今年春节酒店入住订单平均价格为2906元,平均间夜量达2.1,高星酒店占比达60%。按春节期间酒店订单量排序,上海、北京、广州、三亚、深圳、杭州、南京、重庆、苏州、都江堰入围前十。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喜好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北京和广州,温泉酒店更受青睐,而在上海和深圳,近郊度假型酒店则更受欢迎。

记者获悉,几家头部在线旅游平台都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倡议,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留在工作所在地,推出了春节酒店打折、1积分兑酒店权益、亿元红包等各类活动和补贴政策。

在春节期间酒店“一房难求”和头部旅游平台纷纷针对酒店业推出各类优惠的同时,OTA平台对酒店市场正在进行新一轮布局。

2021年初,有消息称,美团投资了酒店集团东呈国际集团,持股比例或达20%。几乎是在同一阶段,同程艺龙对外披露,与珀林酒店集团签署战略投资协议,除了资本合作,未来还会在技术、会员、服务和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去年10月,同程艺龙调整业务架构,成立酒旅事业群,意图加强“酒+景”业务协同。

种种动作的背后,是后疫情时代下酒店业的快速复苏。同程艺龙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该季度营收19.15亿元,环比增长59.5%,其中住宿预订服务的营收为6.8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6.94亿元基本持平,环比增幅78.1%,高于整体增幅。携程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该季度住宿预订业务营收25亿元,环比增长98%,其中平台上的国内中高星酒店在三季度期间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较行业均值高出10-20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其中3月份下降3.5%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扣除价格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3%。其中,3月份,社会...

来源:统计局网站

国办: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 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特别是接...

来源:中国政府网

如何释放消费潜力?聚焦促进消费20条政策举措

当前如何稳定消费?中长期消费如何挖潜?如何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记者25日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来源:新华社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其中4月下降11.1%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24807亿元,增长0.8%。4月份,社会...

来源:统计局网站

统计局: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前期被压抑的消费会逐步得到释放

总的来看,4月份消费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短期冲击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前期被压抑的消费会逐步得到释放。...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专家:国内消费回稳增长态势增强 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促消费已经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

来源:人民网

消费复苏“加速度”:多样举措激活消费动能

北京推出27条促消费措施,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上海年内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并对置换纯电动车的消费者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天...

来源:新华网

统计局: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302亿元,同比下降0.2%。...

来源:统计局网站

近九成消费股下跌,184只消费主题基金全线告负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市场上总共184只消费主题基金,净值集体回撤,表现最好的前海开源沪港深大消费主题混合A(002662.OF)年内...

来源:时代周报

机构:中国消费市场稳步恢复具备良好支撑

当前,如何抓住行业复苏机遇、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来源:人民网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