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3333亿元税收“红包”背后:推动为企业研发减负

2022年02月28日 09:29 来源:人民网
分享: 微信

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更好履职为民的内在要求。去年国务院部门共办理代表建议8666件、委员提案5718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96.4%和93.4%,吸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4300多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1600多项,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

为了展现建议、提案从“纸上”落到“地上”的工作进展,人民网财经采访了相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部委单位,挖掘政策举措出台背后的故事,推出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部委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系列报道。

这纸感谢函既是对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认可,也是政府部门能力提升的体现。

“感谢您和其他代表对税收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2月24日,受河北省税务局委托,邯郸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亚松将一份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感谢函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的手中。

“近年来,我根据一线调研走访情况,一直在关注和呼吁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履职调研带来的建议,从“纸上”落到了“地上”,形成了“真金白银”的税收红利。

“没想到自己的议案,让自己的企业受益,也让全国这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持续有效激励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力度,促进了产品研发迭代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卢庆国告诉记者。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但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整体偏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要转型升级,需要税收红利“真金白银”的有力支持。近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税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提案。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事业部工程部经理赵伟提交了“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税收政策,扶持高端装备国产化”等建议。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长期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赵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制造业造成冲击,很多企业的产业链因国外企业的断供而受到了影响,中国产业的自主可控越来越迫切。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科技部制发《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将所有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

2021年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1月1日起,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4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进一步明确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这将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同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允许企业10月份纳税申报期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基础上,2021年10月份纳税申报期再增加一个季度优惠。同时优化简化研发支出辅助账样式,调整优化计算方法,促进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增加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减轻办税负担。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3333亿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增加了现金流,增强了企业创新动能。

“2021年,减税降费新政的出台,为我们制造业创新发展打了一剂‘强心剂’,也充分说明我们代表的建议和国家的政策考量高度契合,让我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同时,又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人大代表那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赵伟说。

“税收红利给予企业发展的坚定动力和充足底气。”谈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卢庆国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一定积极响应好政策,在研发上加大力度,让研发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观察:税收红利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质增效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在服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

来源:人民网

财政部:健全支持创新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科研任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健全支持创新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

来源:国新办

代表委员话税收:多措并举优化税收服务 市场主体发展底气足

两会代表委员是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感受税收政策脉搏,推动税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代...

来源: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 建议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制

应落实专利法、民法典、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相关系列规定,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类创新人才充分享有、充沛享受科技创新成果相对应的权益分配所得。拓宽居...

来源:时代在线

观察:税收红利落实落细助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对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等具...

来源:人民网

税收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加力护稳经济基本盘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其中包括《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共六个方...

来源:人民网

油价暴涨油企大赚?美国拟对石油巨头“开刀”:征收21%暴利税

在美国油价高涨,油气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之际,美国国会准备对这些赚得巨额利润的油气巨头们“开刀”了。...

来源:财联社

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通过政策“组合拳”为企业纾困解难,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稳住宏观经...

来源:人民网

3.7万亿元税收优惠谁是受益者

税收优惠政策组合包的“真金白银”让亿万市场主体活跃起来。...

来源:北京商报

以税收政策“活水”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动能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组合拳”协同发力,对助企纾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人民网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