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国务院33项措施全面稳经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2022年06月01日 08:52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 微信

将近10天的预热之后,备受市场关注的六方面33项稳经济措施详细情况终于面世。5月31日,中国政府网公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文,从财政、投资、能源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早前,国务院明确表示,需要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的,应于5月底前全部完成。同一天,国家发改委在解读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发布会上也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靠前发力、适当加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更多行业迎来及时雨

作为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留抵退税将在更大范围内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此次“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作为第一大方面的第一条被摆在了显著位置,并指出,在此前的基础上,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

留抵退税即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提前全额退还。今年4月1日起,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开始实施。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4月1日至5月16日,共有9796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企业账户,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已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今年共有11029亿元退税款退到了纳税人账户。此次一揽子政策措施再次表示,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

对市场主体,尤其是此次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而言,留抵退税相当于真金白银直达企业。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留抵退税意味着直接抵消,与其收多少退多少,不如不退不收。这样的模式一方面效率快,另一方面针对性强,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2022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3-6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北京商报记者从翠微股份获悉,翠微股份对旗下门店供应商(商户)按政策进行租金减免。大悦城控股预计涉及收入约13.49亿元,该笔资金将用来减免租户租金。大悦城控股表示,根据疫情影响程度的不同,经初步测算,本次租金减免安排预计涉及营业收入9.66亿-13.49亿元,以2021年经审计的营业收入计算比例为2.27%-3.17%。除了购物中心、百货业态之外,北京多家超市推出了减免房屋租金方案。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北京京客隆预计此次减免的租金总额为4000万-6000万元左右。

针对困难行业,一揽子政策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也有所提及。例如明确提及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元,并适当扩大支持范围,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鼓励银行向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发放贷款等。

此外,财政政策还提到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等内容,如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在白明看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的表述释放了强烈的积极财政政策信号。“该花的钱要花,一方面是把钱花在能够刺激经济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或者支持‘欠账’的民生项目尽快上马开工,早日建成产生效益。另一方面就是财政上的钱转移支付,救助那些有困难有合理需求的地方。”

金融让利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

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再迎“福利”。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通知》提出5项措施,涉及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延期还本付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等多个方面。《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

除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贷款业务努力做到“应延尽延”之外,《通知》也要求中央汽车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2022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支持。

而在个人贷款方面,《通知》要求,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央行创设了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此推动金融机构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压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未来,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适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适度调整信贷制度与流程,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需求,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费让利、纾困解难力度。

在《通知》中,还提出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即由央行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包括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贷款)的2%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

宏观经济研究员王好指出,从4月经济数据看,下游产业和服务业受疫情冲击程度最为严重,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不少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直接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对未来的生产经营预期也大幅下降。下游产业和服务业多为民营经济,整体经济规模不容忽视,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险资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将在稳增长目标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知》提到,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对于险资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带来怎样的支持,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一般期限较长。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期一般比较长,需要大量长期资金的投入,回报稳定,无论是在流动性上还是安全性上都非常符合寿险资金的投资要求。

发补贴放产能守护粮食、能源安全

从国际视角来看,稳住国内经济基本盘的同时,也要警惕国际局势带来的连锁反应。近期,受俄乌局势影响,全球粮食供应的平衡被打破,粮食危机以及农资价格的上涨随之成为当下热点话题。

种粮有钱赚,才能粮丰农稳天下安。“各种种地成本上升,农民种地积极性降低,后期就可能会影响供给。”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

针对这一问题,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提及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将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落实好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的政策要求,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启动收购。

“我国的助农措施针对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调整,当下提高最低收购价就是针对收获季节拿出的措施。对农民给出市场预期,让他们对于收入有初步的预判,从而提高他们的种地积极性。”胡麒牧表示,“在前期春耕阶段,则会针对化肥、工具等农资成本出台一些补贴措施,用以帮助农民消化成本。”

据悉,中央财政曾于3月11日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5月22日,中央财政再次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以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次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出,将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健全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框架。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依然高企情况,在前期已发放200亿元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第二批100亿元农资补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

而受国际大环境影响的也不只有粮食问题,由石油所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同样不能忽视。为此,一揽子政策措施也提到,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谋划储备项目并尽早开工。推进政府储备项目建设,已建成项目尽快具备储备能力。

因煤炭与石油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保障国内煤炭供应也成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要点之一。在能源安全方面,一揽子政策措施表示,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例如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尽快调整核增产能政策,支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提高生产能力,加快煤矿优质产能释放,保障迎峰度夏电力电煤供应安全等。同时,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合格银行贷款。压实地方储备责任。

能源安全的保障又与投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及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推动能源领域基本具备条件今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龙盘等水电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和设计优化工作等。

在白明看来,美联储此前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此后的俄乌冲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中国对大宗商品的依存度又比较高,因此我们就要在这一领域做好预案,防止价格失控,给我们的经济造成冲击。

北京商报记者杨月涵宋亦桐廖蒙胡永新丁宁刘卓澜何倩赵驰实习记者冉黎黎乔心怡

投资消费双箭齐发

稳经济要“输血”,更要“造血”。在寻找经济的新引擎上,《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将目标放在了投资上,单在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措施》便提到,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金融等政策支持,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

此外,《措施》还提及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2022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2022年新增支持5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针对倾斜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的设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在招标时招标人通常比较信任国企等大型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难以中标,接不到单子,所以这项政策实际上是向中小企业倾斜,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保民生。

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在宏观经济增长中起着巨大拉动作用。而在此次《措施》之前,不少地区便已经将目光投向投资的拉动作用,早在上个月,福建发改委就曾提出,千方百计促有效投资,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并立即部署开展二季度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调度服务活动,指导相关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鼓励抢回“失去的时间”,加快经济恢复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在5月31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进一步解释称,盘活存量是方式方法,扩大有效投资才是工作目的。盘活存量资产,就要把回收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建设,形成新的有效投资,实现良性循环。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投资更多体现的是精准。需要资金的项目很多,但关键是项目需要有回报,而且针对的领域正好是目前的短板,通过这个项目的上马,此前很多瓶颈、困难都解决了才行,而不是说随便上马一个“面子工程”,这样的投资没有意义。

相对来讲,促消费则更多聚焦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释放潜力。在这一领域,《措施》则提到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如明确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加快出台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文件,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等。

近期,包括上海、广东、深圳、沈阳等在内的多地密集发布了汽车促消费新政,以上海为例,便提出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表示,汽车属于大宗消费,促进汽车消费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比较显著。从供给角度来看,汽车产业链比较长,关联度比较高,涉及面更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到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从消费角度来看,汽车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消费品,汽车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的比重达到10%左右,是最大的消费品类。

北京商报记者杨月涵实习记者冉黎黎

稳住车市基本盘汽车增量降税

《措施》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其中包含了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研究今年内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等。

今年以来,受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正经历阶段性波动期。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汽车销量为769.1万辆,同比下滑12.1%。其中,今年4月销量仅为118.1万辆,同比减少47.1%,创十年来新低。为此,《措施》明确提出,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

除增加指标外,为更加精细化管理城市交通,《措施》提出,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实施城区指标差异化政策,能够将指标进行分流。一方面可以缓解郊区指标不足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市区拥堵。

此外《措施》还提出,要加快出台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文件。此前,北京市提出,加快推动小客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在具体措施上,运用科技、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管好道路停车基础上,强化居住区停车管理和单位停车管理,综合施策、“以静制动”,调控小客车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车使用强度。“各城市正试图在小客车数量和使用强度间寻求平衡点,既能满足市民用车需求,又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中国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此前的单纯限购正在向优化路网、提升管理、加大公共交通投资等方面发力。

针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相比2009年和2010年两次购置税优惠政策惠及1.6升及以下车型,此次涉及的车型排量进一步覆盖至2.0升车型,同时价格锁定在30万元以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政策减税力度覆盖到2.0升及30万元以内车型,惠及面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利于市场结构稳定,更好地拉动销售增长和减少车型波动,同时也将进一步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公告》显示,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对购置日期在今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同时,《公告》还公布具体符合减征车辆购置税的乘用车标准,包括含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单车价格以车辆购置税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准;乘用车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等。

“预计本轮政策将会给今年乘用车市场带来约200万辆的零售增量。”崔东树表示,鼓励燃油车消费是鼓励民生需求的恢复,尤其是拉动首购和换购需求的增长的意义重大。通过实施600亿元汽车购置税减半措施,是从消费端给消费者消费升级的政策向导,促进主流消费群体恢复消费信心,并有效降低主流消费群体购买压力,必然有效拉动汽车消费恢复到正常轨道。

鼓励新车消费的同时,如何盘活存量市场也被提上日程。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已由“增量”变为“存量”,汽车消费也进入换购时代,而二手车市场交易也成为拉动汽车市场增量的驱动力之一。数据显示,去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为1758.5万辆,为历年最高。今年前3个月,二手车销量为388万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从历年二手车交易量来看,除2020年略有降低外,其他年份均实现增长。

不过,二手车限迁也成为阻碍二手车流通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手车行业车源属性强,一二线城市作为优质车源聚集地,此前受制于限迁政策,优质车源向低线流通受阻,这也抑制了购车需求释放。”瓜子二手车联合创始人王晓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为此,破除二手车限迁问题成为促进二手车市场销售的关键。《措施》中提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对此,一位二手车经销商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城市仍有最低迁入标准,迁入车辆必须满足国五或国六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很多城市不能流通。如果这一限制取消,将加快线下流通,二手车市场将进一步扩充增量空间。

在王晓宇看来,一二线城市二手车的顺利售出,释放了购买新车、二手车的消费需求,带动汽车制造、新车销售等汽车消费服务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盘活整个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促进中国汽车市场大流通。

北京商报记者刘洋刘晓梦

稳就业助纾困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不过经济发展环境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面临新挑战。国家相关部门不止一次地肯定平台经济在保就业方面的作用,目前从区块链技术衍生出的数字版权侵权问题、割韭菜等事件仍存在,区块链技术突破对数据的存储、交互等将起到更重要作用。

在《措施》中,国务院多次提到稳就业,比如“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稳就业作用,稳定平台企业及其共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预期,以平台企业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纾困”。

《措施》发布当日,美团外卖宣布,投入4000万元成立“外卖复工伙伴”队伍,征集全国千余名优秀的外卖运营管家,帮助超1万个上海商户解决实际经营问题,提升单量。美团外卖还将投入超6亿元补贴,解决商户配送问题,拉动线上消费。

在保供方面,国务院明确:引导平台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做好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最后一公里”的线上线下联动。这一点从深圳到上海支援的美团买菜分拣员李德峰感触最深,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所在的门店产能已经翻倍。最直观的感受是订单多了起来,除一些生活必须物资外,还有更多丰富多样的订单涌来”。

《措施》也强调了公平竞争,“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红绿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副教授王鹏直言,“如果平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国家是通过‘红黄蓝’亮牌的制度,是分级分类分层次进行管理,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这对平台、投资方等是一颗‘定心丸’”。

除了公平竞争、稳就业纾困,国务院还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5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80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2729亿元。

再来看区块链领域,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区块链政策委员会专家王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务院关于鼓励区块链等领域技术研发突破的措施,整体上是一个对关键技术发展的推进,技术创新一方面推动制度创新,广东、北京等地均在数据要素流通机制上提出了南北策略;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仍在合规治理上探索”。

北京商报记者魏蔚

健全回收处理体系家电以旧换新

在“稳投资促消费”六项政策中,《措施》特别提到了增加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家电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再被提及。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参加该行动的企业有海尔智家、格力电器、TCL、长虹、美的集团和海信营销,其目标回收量分别为600万台、512万台、441万台、85万台、40万台和18万台,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四大品类。

家电回收之所以被如此看重,因其具备重要的环保意义,随着国内居民电器保有量攀升,预计报废量也会随之提高,环境压力不容小觑。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我国首批目录产品理论报废量约为2.08亿台,包括电视机6260万台、电冰箱4162.2万台、洗衣机3542.9万台、房间空调器4454.7万台、微型计算机2421.8万台。

在家电回收领域中,大型企业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备完善的渠道,为销售商品所搭建的物流、客户渠道,在回收时逆向回流,事半功倍。

长虹格润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公司依托长虹平台资源销售服务渠道开展废旧家电逆向回收,建立起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对接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管理系统。

此外,大企业在废旧家电回收过程中能提供更强的数字化能力,大大提升回收效率。例如长虹格润自主研发了“典型城市再生资源线上线下耦合回收集成技术及系统”,并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手段将销售门店和回收渠道进行数字融合,创建了“互联网+回收体系+物资回收平台+家电拆解中心”全产业链体系。

相关专家认为,本次《措施》再次督促家电回收,表明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持续关注,并未松懈,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同时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仍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北京商报记者金朝力王柱力

近期各地方稳经济措施汇总

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多地火速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致力于推动经济运行恢复至正常轨道。从政策内容来看,全方位、组合式措施是共同特点,政策服务对象涵盖从产业到个体的多层次市场主体,涉及产业、民生、区域等不同方向。

>>北京<<

把好“防疫关”,恢复“生产力”

5月31日,北京“防疫情、稳经济,助力企业发展”政策细则汇总上线,截至5月30日,已收集整理相关政策及细则126条,包括国家政策(28条)、市级政策(71条)和区级政策(27条)。其中,市级政策包含降成本减负担、促就业稳岗位、扩内需促销费、保运行促畅通、重点防控指引五类。

>>广东<<

金融助企纾困等利好政策

今年以来,为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广东省级财政筹集超30亿元支持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首笔6000万元新增资金已于4月底拨付下达,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启动促消费专项行动。

>>山东<<

巩固良好势头,增强发展动力

5月23日,山东省发布《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三批)》,围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积极扩大内外需求两方面,共制定了22条措施,旨在进一步巩固全省经济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浙江<<

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

5月31日,浙江省政府发布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8个方面、38条政策措施,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其中提出,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力度,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

>>湖南<<

推出稳经济“1+8”政策体系

5月31日,湖南省政府推出《落实国家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省内实施细则》及8个方面的专项政策,形成了“1+8”政策体系,分别在加快先进制造业、稳岗保就业、释放消费潜力三大方面提出具体方案。

>>上海<<

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一共包括了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全力助企纾困,复工复产复市,稳外资外贸、促消费投资,强化支撑保障4个大的板块。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

>>河南<<

推出“1+1+N”工作体系

5月28日,河南省推出“1+1+N”工作体系。制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四保”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分行业(领域)制定疫情防控指南和“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保障办法,涵盖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5个领域。

(责任编辑:CF017)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年末稳经济再加力 多方研究部署今明两年政策衔接

“十四五”开局之年步入收官季,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护航明年经济平稳开局,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工作的重头戏。记者了解到,在年末冲刺稳经济...

来源:新华网

确保一季度平稳开局 一揽子稳经济举措将落地

稳工业、扩内需、惠企业成为2022年经济平稳开局的关键,地方版详细举措有望加快落地。...

来源:新华网

两会时评|稳中求进三连评之一:稳得住、进得好、行得远

“稳”的要求明确,覆盖宏观政策、市场主体、物价水平、就业培训、供应链安全、粮食播种等诸多方面,稳住这些国计民生的“四梁八柱”,就能百尺竿头更...

来源:新华社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来源:新华社

中证协:多措并举落实稳经济稳就业要求,夯实行业发展人才之基

中证协发布消息,5月27日,第七届中国证券业协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

来源:新京报

国务院发文稳经济 中小企业迎多项政策利好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包括六个方面共33项措施。其中提出“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来源:人民网

国常会: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6月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来源:财联社

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 缓缴公积金等措施助企纾困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六个方面3...

来源:人民网

北京稳经济“大礼包”,听听企业怎么说

作为海淀区一家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部经理,王涛提到,公司已经享受到近期出台的一些缓缴职工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退税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层面的优...

来源:北京商报

积极财政加力加码 “真金白银”稳经济护民生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稳住经济大盘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24项直接涉...

来源:人民网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