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从造船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2022年08月23日 09:46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微信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这些对制造业平稳运行带来影响。我国各大造船企业积极应对挑战,稳扎稳打保生产,纷纷布局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受疫情影响,4月以来上海一度按下“暂停键”。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的长兴岛和外高桥造船基地,看到一艘艘巨轮有序排开,按照各自的生产节拍步步推进,多船同造但秩序井然。自4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沪东中华造船、外高桥造船复工复产以来,快速转入“生产模式”,统筹好防疫与生产,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以沪东中华造船为例,复工复产以来已交船7艘。其间,沪东中华交付了中国自主设计全球最大24000TEU级集装箱船“长益”号、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第四代江海联运型LNG船,开工了全球最新型中国第五代大型LNG船……

从造船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7月8日拍摄的“海巡08”轮(无人机照片)。当日,我国具备深远海测量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水。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在我国北方造船重镇大连,记者看到一艘新型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正在加紧建造,该船是集开采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工厂”。

今年上半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新造民船按计划交付了10艘/140.05万载重吨,下水船舶中新产品占50%,同比增长67%。

“大船集团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模式,生产进度全面提速,整体交船量不断增长。”大船集团董事长杨志忠说。

目前,大船集团手持民船海工产品订单75艘,合同总金额约360亿元,各生产基地订单比较饱满。“今年以来,民船海工市场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市场需求比较集中。”杨志忠说,上半年,大船集团完成承接船海产品32艘/293.3万吨,合同总金额超过160亿元。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切实落地,清洁燃料船型的市场需求预计会迎来较快增长。

一边频获大额订单,一边快速交付新船,我国各大造船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并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转型。

从造船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5月16日拍摄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99000立方米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H2625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今年6月,一艘15.8万载重吨LNG/燃油双燃料油船首制船在广州交付。该船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客户是新加坡一家航运公司。据介绍,该船在采用LNG模式推进时,能够减少约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5%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约99%的颗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旭辉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在船舶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努力突破“卡脖子”环节,目前已成功攻克了LNG/燃油双燃料动力推进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安全返港、内部装潢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优良的船舶性能也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74%,新承接的大部分订单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批量化订单。该公司目前手持船舶订单达到70多艘,总价值超过500亿元。其中,有近40艘、价值约200亿元的订单为新型双燃料绿色船舶订单。

中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上半年造船“成绩单”可谓亮眼。2022年1至6月,中国船舶集团船海业务累计交船艘数、载重吨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2.3%、54.1%,顺利实现完工交船“双过半”。承接新船订单超过1000万吨,已提前完成年初确定的年度接单目标。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近80%,大型LNG船全球市场份额首次位居全球第一,江南造船、大船集团实现大型LNG船首单突破。

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造船数据反映出疫情之下全球航运市场对我国造船业的强烈信心。交船不断、接单如潮,我国造船业也以强大的发展动能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杨志忠表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已经今非昔比,与日本、韩国的差距正在缩小,迎来了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

“船舶工业高度国际化,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辐射面广,是我国最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重大装备工业之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当前,船舶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发展出台的新规范、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中国船舶工业将积极主动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成为全球船舶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记者:缪异星蔡拥军张博群郭翔田建川贾远琨)

(责任编辑:CF01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外媒看中国经济:众多外企眼中“不可替代的大市场”

百胜中国最新财报中暗藏惊喜:今年第三季度,这家国际餐饮巨头发现,它的餐厅利润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来源:新华社

11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11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

来源:北京商报

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今年前11个月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来源:新华社

市场监管总局: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来源:新京报

2022经济印象:扩内需 谋创新 促开放

2022年,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止跌回稳,展现出强大韧性。...

来源:新华社

一组数据告诉你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嬗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对外贸易总额、国际创新排名……一组组数字变...

来源:新华社

报告显示APEC各经济体经贸有序恢复、合作活跃

21日发布的《APEC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显示,当前APEC各经济体经贸有序恢复,区域内合作更显活跃。...

来源:新华社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来源:新华社

专家眼中的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