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2022经济印象:扩内需 谋创新 促开放

2022年12月20日 09:47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微信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中国证券报》19日刊发文章《2022经济印象:扩内需谋创新促开放》。文章称,二季度前期经济明显下滑、后期扭转下滑态势,三季度总体恢复向好,四季度抓住窗口期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回望来路,2022年,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止跌回稳,展现出强大韧性。展望前途,中国经济韧性将进一步凸显,潜力和活力持续释放,新动力不断壮大,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构筑有力支撑,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2022经济印象:扩内需 谋创新 促开放

资料图,新华社发

激发活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在广西钦州市钦北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青年枢纽、企石枢纽等控制性工程一期工程已陆续开工,预计明年2月底前具备全线开工条件。”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多地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用好财政金融工具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推出若干举措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一系列政策举措瞄准堵点卡点,立足扩大内需,在畅通经济循环中激发活力。

前11月,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升,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快于线下商品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自9月份起占比连续提升。此外,受“双11”网购促销带动,网络购物带动快递等行业较快增长,11月1日-11日快递包裹处理量超42亿件,日均处理量超3.8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

“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水平不断提高,拉动消费快速回升是推动明年内需回暖和经济稳步恢复的关键。”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说。

加力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信号已经释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说,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居民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市场销售有望稳步恢复。

伴随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明年经济有望整体好转。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明年国内经济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其中居民消费修复将成为主动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明显增强。

增强动力新势能持续壮大

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围绕6G通信技术和“卫星互联网通信”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不久前,实验室创下了6G传输速率的全球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说:“我们的目标是把这些技术成果形成广大应用,赋能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向新而行,创新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前11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22.2%。

“新能源、新动能产品生产高速增长,彰显工业经济韧性。”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表示,工业结构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

创新驱动下,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步伐正在加快。博览财经首席经济师李宏图认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点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

“预计明年产业政策会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说,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可以发挥合力,有利于突围核心技术、增强产业竞争力。

看好潜力吸引外资成效明显

外资动向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巴斯夫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开工建设、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欧莱雅首次在华成立投资公司,阿斯利康在青岛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今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吸收外资额破万亿元,前10个月引资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外资坚定选择中国,透露出其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的看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说,随着人口等要素禀赋变化,未来中国潜在增长率将逐步收敛至稳态水平,但仍高于大部分国家。

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持续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也是重要因素。《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进展,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排名从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可以预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将加力。“明年我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的政策将更多聚焦两方面,一是推动高水平开放,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说。

(责任编辑:CF01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外媒看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前景”

在全球经济因地缘政治紧张、通货膨胀高企、供应链危机等因素而深陷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

来源:新华社

外媒看中国经济:众多外企眼中“不可替代的大市场”

百胜中国最新财报中暗藏惊喜:今年第三季度,这家国际餐饮巨头发现,它的餐厅利润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来源:新华社

11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11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

来源:北京商报

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今年前11个月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来源:新华社

市场监管总局: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来源:新京报

一组数据告诉你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嬗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对外贸易总额、国际创新排名……一组组数字变...

来源:新华社

报告显示APEC各经济体经贸有序恢复、合作活跃

21日发布的《APEC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显示,当前APEC各经济体经贸有序恢复,区域内合作更显活跃。...

来源:新华社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来源:新华社

专家眼中的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研究部...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