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谁是下一个超级大城市

2022年10月14日 08:35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 微信 微博

大城市的标签,可以为一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是不少城市的追求所在。10月13日,#百座大城市名单首次公布#话题登上头条热榜。

日前,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下简称《分县资料》),公布了全国105个大城市,在大家熟悉的北上广深之外,昆山、慈溪、义乌、晋江四个县级市“打败”了全国大部分地级市,跻身大城市行列。

专家分析指出,所谓大城市,不只有人口多这一个标签,主导产业和配套、就业机会、人口吸引力、周边辐射能力等也是大城市必备的特质。

四个县级市跻身大城市

根据《分县资料》,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城区人口位居前五的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和广州市。从省份来看,除西藏外,30个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数量基本呈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递减趋势,其中江苏、山东和广东位列前三。

这7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14个特大城市分别为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较为特别的是,昆山、慈溪、义乌、晋江4个县级市“打败”全国大部分地级市,跻身大城市行列。

“这4个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特殊的经济地位。如义乌是全球小商品中心,晋江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昆山是多年的百强之首,慈溪是长三角南翼黄金节点城市,这几个县级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而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商务部国内贸易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分析表示,这些县级城市甚至比地级城市还有名气,如义乌市虽然属于金华市,但其名气大于金华市,晋江市虽属于泉州市,但在名气上齐名于地级市的泉州市,其他几个县级城市也亦然,拥有特有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都比较高。

此外,本次《分县资料》还公布了全国县级单位的人口数据,683个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及县级市)的城区人口数据也对外公开。翻阅历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这是首次将城区人口数据纳入其中。

城区人口是衡量大城市的关键指标。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而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和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并称为大城市。

人口大市不一定就是大城市

人口多就是大城市吗?仔细对比,西部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海南五省份省会城市均为大城市,但其常住人口并未进入前105名;相反,中部的河南、江西、湖南、安徽四省则是人口大市并非“大城市”,导致其“大城市”数量不及人口大市数量。

“传统的城市分层是按照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来决定的,如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五个层次。为了追求城市的规模,过去许多城市盲目地增加人口,也导致出现了许多的城市病。”洪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打破了行政级别来确定城市,从而出现了许多县级城市(如义乌市)、镇级城市(如虎门市)都远远超过许多地级城市的面积和人口规模、经济辐射范围。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城市的面积和人口规模、经济辐射范围并不是衡量城市大小的唯一标准。”洪涛则表示,大城市除了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外,还应与其经济规模、辐射范围、关键节点重要程度、品牌影响力等结合起来,从“城市-城市群-经济区域-全球化范围”四个维度去审视,这也符合未来经济社会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大城市究竟如何界定,其实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城区常住人口的数量多也并不一定就等于是大城市。

有专家认为,判断一座城市是否是大城市,除了看城区常住人口之外,还要看就业机会、人口流动性等因素。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机会就多,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也是四个突围县级市的特点之一。

下一个超级大城市是谁

正如前述学者所言,人口并不是大城市唯一的特质。系统来看,主导产业和配套、就业机会、人口吸引力、周边辐射能力等都是超大城市必备的特质。

几乎每个城市都在为成为大城市而奋斗,谁是下一个超级大城市也格外吸睛。

“从产业吸引力角度出发,长三角和珠三角内的城市更有发展潜力。”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认为,其中,城区人口分别为853.89万和874.17万的佛山和杭州潜力较大,这两个城市分别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本身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上有如城市发展水平区域一体化的政策,周边还有人口大省能够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所以从长线来说,这两个地方很有潜力也有可能在可预期的未来,成为一个超大城市”。

“如果仅以千万城区人口为一条线的话,城区人口分别为995.3万和955.76万的武汉和东莞则有潜力成为下一个官方定义的超大城市。”王鹏说道,“这两个城市近年来人口普查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都是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可以成为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业内也有分析认为,因为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落户政策较为人性化,广东省的佛山、东莞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超大城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分层的概念、相应的衡量标准、城市群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中国城市群、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国的城市结构也在进行战略性的转变。谁是下一个超级大城市,我们拭目以待。”洪涛说。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

(责任编辑:CF013)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