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逾期能修复吗?央行明令禁止!假洗白真诈骗
遇到征信受损的情况该怎么办?如果有人称能“修复征信”能相信吗?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仍有不少人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等为名招揽生意,另有不少公司仍在工商信息中宣称可提供征信修复服务。但需要厘清的是,征信领域并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所有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别家3个月没申诉下来,我们用时1个月申诉成功”“主要通过代理征信异议申诉的方式,帮助企业客户更正遗漏、报错的不良信用记录”“全国停息挂账,征信修复逾期接单……”2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现,目前仍有不少中介、代理人以征信修复为名招揽生意。
以一位名为“征信逾期修复咨询”的代理人为例,北京商报记者在其置顶的微博中发现,其宣称所在公司为聚银征信分公司赤狐信用,“主要以开展企业征信咨询服务,通过代理征信异议申诉的方式,帮助企业客户更正遗漏、报错的不良信用记录,从而引导良好的信用意识,推进信用体系社会建设,经国务院《征信业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精神指导下,经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正规经营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以“征信修复”为由向其进一步咨询,对方询问了逾期机构、修复意图后,并要求记者进一步打印个人征信报告,具体收费需要根据征信报告评估。
从该代理人的朋友圈宣传来看,其此前曾接手过多单类似征信修复生意,不过,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及是否有相应从业资质,以及该信用修复手段是否合规时,对方向记者关闭了朋友圈展示并删除了微博置顶言论。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该代理人此前展示的接单情况来看,其所在的“赤狐信用”公司,全称为“四川赤狐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伍红,与其营销宣传一致的是,该公司在工商经营范围中同样标注,可经营个人信用修复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企业征信业务、数据处理服务等。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的2月25日,央行上海总部就发文警示“征信修复”不可信,并指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以此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对此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赤狐信用求证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进一步回应。
不只是赤狐信用,北京商报记者在天眼查搜索发现,在工商信息中宣称可经营“个人征信修复业务”的,有数百家公司。
其中,多家所谓的个人信用修复公司均在2021年后成立,注册资本一般在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均为自然人股东,均宣称可经营个人信用修复服务。
为何央行明令禁止,市场上还有如此多信用修复机构泛滥?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要是目前作为“经济身份证”的个人信用报告越来越重要,出现逾期记录会被银行拒贷,还可能影响其他方面,不乏会有一些人动起歪脑筋,寄希望于既可以不用还款,又能让信用恢复良好,以便于再度借贷用于债务周转。
“这些机构的惯用伎俩,无非就是‘认识银行高层人士’、有关系‘直连央行征信系统’这种极其低级的骗术,但是这些深陷逾期泥沼中的债务人已经没有判别是非的能力”。董峥说道,债务人希望通过花钱修正不良信用记录,这其实也是一种侥幸心理。
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调查发现,代理人所称的“信用修复”,一般就是帮助客户“编故事”欺瞒银行,收取相应修复征信费用;还有的甚至宣称可以“走后门”,为用户提供虚假征信报告获利。从其操作流程来看,代理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打印征信报告查看逾期情况,其中还会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手机号、身份证件、银行卡号、家庭地址等重要敏感信息。
而这一生意隐藏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正如央行披露,目前“征信修复”主要有三种套路: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
消费者需正确认识征信异议申请方式。董峥指出,异议申请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找涉事金融机构提出申请,二是直接到央行征信中心的各地的分支机构提出申请。
至于具体办理过程,消费者需个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企业法人自己或委托他人持营业执照即可办理。征信信息的报送机构有修改权限。征信异议申请无需中介,更不存在收费。
另外,即便有了逾期记录,消费者也不要过于恐慌,央行指出,一方面,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五年,不会伴随终生;另一方面,银行在做贷款审批时会进行综合研判,不会将信用报告作为唯一参考依据。此外,也可通过发表个人声明的方式,阐述对逾期的解释和说明,个人信用报告会如实记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白羽鸡苗价格一个月上涨约80% 分析人士:下游补栏积极仍有上行空间|行业动态
下游养殖端盈利改善支撑鸡苗需求,叠加国庆节消费旺季即将到来,养殖户积极补栏,从7月初到8月11日,头部企业白羽鸡鸡苗价格上涨约80%,鸡苗生...
能源危机只是“小麻烦”?极端天气可能给欧洲带来数百万亿美元损失
欧洲航天局总干事Josef Aschbacher表示,热浪和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会令欧洲的能源危机有小巫见大巫的感觉,能源危机的影响要相对...
莱茵河水位还要降!IEA:欧洲运输大动脉中断影响料持续至年底
据报道,至本周末,欧洲运输大动脉莱茵河水位将进一步下降,且远低于断航水位,这意味着欧洲大陆的能源供应运输将进一步动荡,而此时各国正因对俄制裁...
欧盟:美国电动车新政歧视外国生产商 违背世贸组织规则
当地时间周四(8月11日),欧盟表示,对美国新推出的电动车政策“深感关切”,因为该政策对外国生产商存在偏见,并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
美国太阳能发展受挫 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不到原计划一半
当地时间周四(8月11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报告称,今年上半年,美国发电厂新增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不到计划的一半。...
加息950个基点死磕高通胀!阿根廷年内第八次大幅上调基准利率
当地时间周四(8月11日),阿根廷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由60%上调至69.5%,加息幅度达到950个基点,是该行近三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加...
猪企7月销量收入均同比上涨 但年度扭亏仍有难度
近日,多家上市猪企已披露7月生猪销售简报,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大猪企出栏量均出现上涨态势,其中“猪茅”牧原股份(002714.SZ)销量更是同...
中国征信业将迎来新规 征信机构不得过度采集信用信息
为促进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征信机构采集信用信息应当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
央行:征信业务管理办法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9月30日,央行公告,《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9次行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2年1月...
征信监管不断强化,山寨征信机构退场进行时
专家:没有牌照的山寨征信机构,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整理保存加工方式、提供使用方法、信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缺乏明确规范,既扰乱了征信业的市场秩序...
没有贷款却上了征信?小米消费金融“被贷款”之谜
因“没有申请过贷款,征信报告上却莫名新增贷款记录”,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持牌消金机构小米消费金融,近日引发不少消费者和舆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