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逾期能修复吗?央行明令禁止!假洗白真诈骗
遇到征信受损的情况该怎么办?如果有人称能“修复征信”能相信吗?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仍有不少人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等为名招揽生意,另有不少公司仍在工商信息中宣称可提供征信修复服务。但需要厘清的是,征信领域并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所有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别家3个月没申诉下来,我们用时1个月申诉成功”“主要通过代理征信异议申诉的方式,帮助企业客户更正遗漏、报错的不良信用记录”“全国停息挂账,征信修复逾期接单……”2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现,目前仍有不少中介、代理人以征信修复为名招揽生意。
以一位名为“征信逾期修复咨询”的代理人为例,北京商报记者在其置顶的微博中发现,其宣称所在公司为聚银征信分公司赤狐信用,“主要以开展企业征信咨询服务,通过代理征信异议申诉的方式,帮助企业客户更正遗漏、报错的不良信用记录,从而引导良好的信用意识,推进信用体系社会建设,经国务院《征信业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精神指导下,经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正规经营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以“征信修复”为由向其进一步咨询,对方询问了逾期机构、修复意图后,并要求记者进一步打印个人征信报告,具体收费需要根据征信报告评估。
从该代理人的朋友圈宣传来看,其此前曾接手过多单类似征信修复生意,不过,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及是否有相应从业资质,以及该信用修复手段是否合规时,对方向记者关闭了朋友圈展示并删除了微博置顶言论。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该代理人此前展示的接单情况来看,其所在的“赤狐信用”公司,全称为“四川赤狐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伍红,与其营销宣传一致的是,该公司在工商经营范围中同样标注,可经营个人信用修复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企业征信业务、数据处理服务等。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的2月25日,央行上海总部就发文警示“征信修复”不可信,并指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以此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对此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赤狐信用求证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进一步回应。
不只是赤狐信用,北京商报记者在天眼查搜索发现,在工商信息中宣称可经营“个人征信修复业务”的,有数百家公司。
其中,多家所谓的个人信用修复公司均在2021年后成立,注册资本一般在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均为自然人股东,均宣称可经营个人信用修复服务。
为何央行明令禁止,市场上还有如此多信用修复机构泛滥?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要是目前作为“经济身份证”的个人信用报告越来越重要,出现逾期记录会被银行拒贷,还可能影响其他方面,不乏会有一些人动起歪脑筋,寄希望于既可以不用还款,又能让信用恢复良好,以便于再度借贷用于债务周转。
“这些机构的惯用伎俩,无非就是‘认识银行高层人士’、有关系‘直连央行征信系统’这种极其低级的骗术,但是这些深陷逾期泥沼中的债务人已经没有判别是非的能力”。董峥说道,债务人希望通过花钱修正不良信用记录,这其实也是一种侥幸心理。
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调查发现,代理人所称的“信用修复”,一般就是帮助客户“编故事”欺瞒银行,收取相应修复征信费用;还有的甚至宣称可以“走后门”,为用户提供虚假征信报告获利。从其操作流程来看,代理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打印征信报告查看逾期情况,其中还会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手机号、身份证件、银行卡号、家庭地址等重要敏感信息。
而这一生意隐藏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正如央行披露,目前“征信修复”主要有三种套路: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
消费者需正确认识征信异议申请方式。董峥指出,异议申请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找涉事金融机构提出申请,二是直接到央行征信中心的各地的分支机构提出申请。
至于具体办理过程,消费者需个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企业法人自己或委托他人持营业执照即可办理。征信信息的报送机构有修改权限。征信异议申请无需中介,更不存在收费。
另外,即便有了逾期记录,消费者也不要过于恐慌,央行指出,一方面,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五年,不会伴随终生;另一方面,银行在做贷款审批时会进行综合研判,不会将信用报告作为唯一参考依据。此外,也可通过发表个人声明的方式,阐述对逾期的解释和说明,个人信用报告会如实记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中国征信业将迎来新规 征信机构不得过度采集信用信息
为促进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征信机构采集信用信息应当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
央行:征信业务管理办法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9月30日,央行公告,《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9次行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2年1月...
征信监管不断强化,山寨征信机构退场进行时
专家:没有牌照的山寨征信机构,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整理保存加工方式、提供使用方法、信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缺乏明确规范,既扰乱了征信业的市场秩序...
没有贷款却上了征信?小米消费金融“被贷款”之谜
因“没有申请过贷款,征信报告上却莫名新增贷款记录”,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持牌消金机构小米消费金融,近日引发不少消费者和舆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