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需求缓慢恢复 海天味业坦言库存有一定压力
财联社9月21日讯(记者 吴蔚玲)当前调味品需求恢复未见起色,7月酱醋商超数据延续增速放缓趋势,8月餐饮收入较疫情前仍下滑。财联社记者多方了解到,Q3疫情对物流的影响有所减弱,需求端动销仍在缓慢恢复中,有龙头公司坦言“部分市场库存有一定压力”。
Q3需求端未有明显起色
进入Q3,调味品整体需求恢复表现缓慢。
餐饮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8月餐饮收入3748亿元,增长8.4%,1-8月累计收入27482亿元,下降5%。国金证券统计显示,去年低基数效应下,回测8月餐饮收入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下滑3.7个百分点。
调味品终端渠道分为餐饮业、家庭厨房和食品加工三大方面,其中餐饮是调味品最主要的渠道,以海天味业(603288.SH)为例,大单品在餐饮端的贡献比例大约在6成左右。
居民消费端,据中国银河证券统计的商超数据,今年7月酱油销售额为14.24亿元,同比增加8.29%,增速延续放缓趋势,主要系疫情期间居家消费囤货,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同期食醋销售额为4.47亿元,同比增加7.25%,同样呈现增速环比放缓态势;火锅底料7月销售额为2.84亿元,同比增加13.1%。
线上渠道,通联数据显示,7月主要线上平台(淘系平台&京东)调味品相关品类合计销售同比增长5.1%,增速环比回落;其中淘系平台增加6.3%,京东平台则增长4.2%。分品牌来看,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和恒顺醋业线上主要平台合计销售同比分别变动+43.3%、-2.7%、+13.4%和+27.9%。
虽然部分公司线上数据表现不俗,但低占比恐难拉动整体收入。海天味业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线上渠道营收占比4.23%,95%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线下;中炬高新(600872.SH)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新媒体渠道目前能起到一定的增量效果,但体量占比仍然较小,公司自营及经销商线上合计体量占比约为5%。
龙头公司动销恢复缓慢
需求趋缓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产品动销。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酱茅”海天味业中报曾直言“公司的产品订单出货量放缓,短期承压显著”,近期互动易中再次透露,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目前部分市场库存有一定压力。
财联社记者获得的一份华中渠道商调研纪要显示,从库存来看,8月海天库存环比7月下降0.4个月,但仍有2.1个月,预计9月末库存降至1.8~1.9个月,10月末将进一步降低至1.5个月。
库存水平来看,中炬高新压力相对较小,公司上述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当前公司产品库存在一个多月左右,二季度疫情过后,终端动销在慢慢恢复中,但暂未获悉具体数据。
向好的是,当下疫情影响有所减弱。千禾味业(603027.SH)证券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近期疫情对餐饮端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主要集中于发货及物流,之前成都疫情比较严重,但办理通行证后仍可发货。
需求压力下,低基数效应和底部改善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中国银河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受益去年低基数效应、社区团购对渠道的冲击边际减弱、部分企业显著减少费用投放力度等因素,今年Q2调味品行业收入端与利润端呈现环比加速修复态势。7月C端仍处于去库存状态,需求增速放缓,B端受益餐饮需求弱复苏,预计环比改善,展望下半年,乐观看待行业边际改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开盘大跌!海天味业回应“双标”风波:国内外均有售含添加剂产品
近日,有消息称,海天味业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零添加,因此质疑海天味业在执行“双标”。对此,海天味业回应称,海...
阿里新生代“双星”之一跳槽李锦记 海天味业又一危机来了
“酱油”市场近日不宁静,一家是位于广东佛山的A股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突陷添加剂“双标”风波;另一家是总部位于香港靠蚝油起家的酱料霸主李锦记,...
海天味业三季度业绩双降:营业收入下降1.77%,净利润下降5.99%
海天味业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海天味业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62亿元,同比下降1.77%;实现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下降5.9...
“双标”换来“双跌”,海天味业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10月26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海天味业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实现了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再现新...
“疫情、原料、双标”三座大山重压下,海天味业“俯身谋变”欲挽回消费者
12月2日,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海天味业董秘张欣称,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影响较大,减弱了对调味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处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