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渠道承压 千禾味业多举措降费用能否保增长
《投资者网》乔丹
今年以来,千禾味业(603027.SH)的股价持续低迷,从1月4日的24.33元一路震荡下跌,5月13日收报16.84元/股,较上年同期的32.30元已经腰斩。公司目前的总市值为135亿元,动态市盈率为60.88倍,高于海天味业(603288.SH)的48.14倍、中炬高新(600872.SH)的31.17倍、恒顺醋业(600305.SH)的35.74倍。
合理情况下,高估值应有持续的业绩高增长支撑,若业绩前景不乐观,则可能出现“估值杀”。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持续涨价、工业品价格高位运行,推高了中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千禾味业也不例外。从公司目前的业绩来看,干扰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多项控费保利润
千禾味业成立于1996年,于2016年上市,主营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千禾味业营收19.25亿元,同比增13.7%;获得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7.58%。
事实上,2021年是调味品行业的低谷时刻。一方面,成本端的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调味品企业赖以生存的传统经销体系遭遇冲击。
原料方面,根据公司财报,黄豆、豆粕等是直接材料,占采购成本的70%以上。据wind数据,自2018年以来,黄豆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增长,由2018年年初的3848.30元/吨上升至2020年末的5056.70元/吨,年复合增速达14.63%。
2021年,成本端的大豆等直接原材料、包材价格持续上行。根据浙商证券研报数据,2021年黄豆、豆粕、白砂糖的价格分别增长了40.5%、23.4%、3.2%,玻璃、瓦楞纸的价格则分别增长了15.6%、13.5%。种种因素之下,大部分调味品企业在2021年营收增长放缓、盈利能力普遍下滑。
以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海天、加加、厨邦、恒顺这些品牌为例,所属公司海天味业、加加酱油(002650.SZ)、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在2021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9.71%、-15.34%、-0.15%、-6.45%,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18%、-145.48%、-16.63%、-62.28%,净利率分别同比减少1.44、13.07、3.63、9.64个百分点。
对比之下,千禾味业2021年的业绩似乎相对稳健,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公司在近几年也陷入了盈利困境。
自上市以来,公司的营收保持着不错的增长势头,2016年-2021年,其营收规模从7.7亿元增至19.2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0%。但净利润却没有同步跟涨,在2018年出现分水岭。2018年-2021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1.98亿元、2.06亿元、2.2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6.61%、-17.4%、3.81%、7.58%;净利率同样有所下滑,同期分别为22.53%、14.63%、12.15%、11.5%。
拆解公司的利润结构来看,成本是制约利润上涨的因素之一。2018年-2021年,直接材料的成本同比增幅分别为6.92%、25.17%、17.89%、24.14%,带动营业总成本分别增11.18%、29.06%、19.37%、23.07%,逐渐大幅高于净利润增幅。
2021年,公司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以期走出低谷,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期内广告费用同比增125%至2.29亿元。另外,公司还实施降薪举措。2021年,其销售人员较2020年新增4%至1143人,人均年薪为11.49万元,整体销售人员的薪酬较2020年下降16%。
2022年一季度,为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公司再度缩减了相关费用,包括减少广告宣传费用投入,提高人效等。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5.1%,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2.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在这些举措作用下,利润弹性得以释放,期内公司营收4.82亿元,同比增0.9%;获得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38.5%。
业绩压力仍存在
原材料涨价是调味料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且当前还在持续。根据浙商证券5月9日发布的研报,2022年至今,黄豆、豆粕、白砂糖的价格分别增长了0.4%、32.4%、1.9%,玻璃则增长了17.6%。为对冲成本上涨压力,多家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了提价,如海天味业便将旗下产品的出厂价及终端价平均提涨5%。
千禾味业未见有关于提价的正式文件公开披露,但此前股吧曾流传一份其对销售部门的提价通知,称“鉴于各主要原辅材料、运输等成本持续上涨,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新价格自2021年11月18日起执行”,文件落款日期是2021年11月17日。
公司调价通知
有投资者在去年12月29日就文件内容去互动平台询问,公司未对此表示否定,回答称“公司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对利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实际表现以定期报告披露的数据为准”。
从历年的收入构成来看,酱油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60%。与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有别的是,千禾味业的酱油定位于高端市场,系列产品在售价上与海天、厨邦等品牌拉开了明显差距。以永辉超市APP上的售价为例,1.6升的海天味极鲜原价33.9元,1.63升的厨邦酱油原价35.5元,0.5升的千禾有机酱油原价51.9元。
未否认提价决定、产品定位高端,但实际上公司酱油的平均售价却是逐步走低的。
根据财报,2019年-2021年,公司的酱油收入分别为8.35亿、10.54亿元、11.82亿元,销售量分别为15.18万吨、20.25万吨、26.36万吨,换算下来单吨售价分别为5500元、5205元、4484元,而海天味业酱油在2021年的单吨销量为5334元。对于产品单吨售价的逐年走低,公司曾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称,系消费市场疲软,加大折扣所致。
纵观各家企业产品的售价及促销情况,调味料厂家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是行业普遍现象。从终端来看,调味品性质较特殊,消费者对其敏感度更高,若频繁提价或提价时机不当,会影响经销商积极性,消费者不买账,对公司经营构成不利因素。若超出合理范围,则很可能造成库存积压,进入被动去库存周期。
另外,发酵工艺也会带来成本的变数。千禾味业酿造酱油采取的是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发酵时间一般在4-6个月。光大证券认为,由于公司酱油发酵周期长,黄豆价格上行带来的压力后置,叠加今年以来包装物价格上行较多,预计成本端短期承压。
与此同时,千禾味业还面临市场份额难突破的难题。据国盛证券,目前公司以高端零添加为突破口完成了KA渠道(即重要客户渠道,通常指大型连锁商超)的布局,但在流通及餐饮渠道仍有较大空白,随着流通及餐饮渠道加速开拓,2022年全国化进程有望提速,2022年成效有望体现。但就目前而言,拓展市场并非易事。
整体来看,我国调味品市场的现状是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调味品地区风格较为浓烈,细分板块市场需求多样,调味品全国化扩展的难度相对较大,目前尚未有垄断性龙头企业出现。根据欧睿统计的数据,按2020年零售额划分,国内百强调味品企业收入占总行业收入比不到30%,其中零售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为海天味业、雀巢、李锦记、老干妈、美味鲜、海底捞、味达美、涪陵榨菜、卡夫亨氏、味好美,其中前三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7%、4%和3%,千禾味业未在其列。(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敷尔佳冲刺创业板:研发仅6人营销上大手笔投入,被诉专利侵权,二轮问询遭深交所16连灵魂拷问
中华网财经了解到,近日,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敷尔佳)更新招股书,此前,2021年9月敷尔佳申报创业板。近期,敷尔佳回复了深交...
38家上市公司遭立案调查,数量超去年全年,证券业半年收近160张罚单
近年来,“立案调查”已成为投资者时常听到和看到的字眼,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监管层重点关注,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监管执法“零容忍”的态度由此得...
普华永道:下半年新股发行有望提速,全年A股IPO或达380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下半年的新股发行将有望提速,预计2022年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将达330家-380家,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
牧原股份:6月份销售生猪527.9万头 销售收入87.54亿元
牧原股份6月份销售生猪527.9万头,销售收入87.54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6.53元/公斤,比2022年5月份上升11.16%。...
周六福再冲击A股:收入严重依赖加盟模式,应收账款周转率远低于同行,起诉蔡少芬等侵害商标权
中华网财经了解到,7月1日,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周六福)预披露招股书,公司拟募集资金14亿元,拟在深市主板上市。...
药店史上最大金额并购案!健之佳21亿吞下唐人医药659家店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健之佳拥有门店3134家,其中医药零售门店2834家;本次交易完成后,其门店数将增至3800家左右。...
从能源到金属再到农产品:大宗商品市场将迎“动荡之夏”!
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毫无疑问度过了一个异常动荡的上半年。而随着时光步入7月,从能源到金属再到农产品,更多的“风暴”料将在今夏进一步酝酿……...
涉嫌A股内幕交易!11倍锂矿龙头遭证监会立案
总市值接近2300亿元的锂盐龙头赣锋锂业下午公告,公司于7月1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A股某上市公司股票二级市场内幕交易,证监会于...
292架,超370亿美元!国航、南航、东航集体“下单”空客飞机
7月1日,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企纷纷发布公告,表示与空客公司签订协议,合计购买292架A320NEO系列飞机,购买飞机总计金额372.57...
好博医疗IPO:涉两起不正当竞争诉讼,曾因涉嫌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医疗器械被罚
中华网财经了解到,近日,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好博医疗)科创板IPO已获受理,公司拟募集资金5.97亿元,华泰联合证券为保荐机...
海通证券员工借用5个账户炒股,盈利5464万被罚1.09亿
近日,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披露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3年9月24日至2020年6月3日,刘某任职海通证券期间,违法“炒股”交...
正味集团递表港交所:即食零食收入占比过半,毛利率逐年下降,销售区域高度依赖江西
中华网财经了解到,据港交所6月30日披露,正味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正味集团)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毅资本为其独家保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