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华财讯 证券 产经 消费 科技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智慧家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随访:看国民经济如何“体检”

2019年02月12日 11: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 微信
原标题: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随访:看国民经济如何“体检”

  目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四经普”)已正式进入现场登记阶段。这是对占国民经济总量90%以上的二三产业进行的普查,需要对全国近90万个普查小区、近9000万个普查对象逐一登记,是一项十分重要、工程浩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搞好现场登记是确保经济普查成功的最关键环节。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重庆市,与基层普查员一起走街串巷,随访“四经普”现场登记工作,看看国民经济是如何做“体检”的。

  普查对象的支持很关键

  “您好!我们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员,现在依法对您公司进行现场登记,请您配合。”在重庆市渝北区,普查员江信文与同事陈德红来到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千问万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示了“四经普”工作证和告知书。

  千问网络创始人兰显波热情地把普查员请进会议室,并拿出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资料。江信文熟练地打开PAD,与兰显波逐项核实、录入、确认数据。

  尽管指标繁多,但江信文很有耐心。这次现场登记,需要花费约40分钟。“我们公司规模不大,但财务报表很规范。国家搞经济普查,是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我们提供的数据越靠谱,决策才会更符合企业需求,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兰显波说。

  重庆七彩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平也有同感:如果大家都不愿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那中国经济的“体检报告”从何而来?政策举措怎能精准抓住企业“痛点”?

  重庆市统计局局长黄可说,被普查对象理解支持“四经普”,这与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的扎实开展密不可分。只有让普查对象理解经济普查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普查人员的沟通能力、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也决定着普查的进展。

  普查员的酸甜苦辣

  与“三经普”相比,“四经普”的普查对象更多,但普查人员并没有大幅增加。不少普查员也是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其中酸甜苦辣可想而知。

  在渝北区龙溪街道金紫山社区,普查员王佳正在做现场登记,她参加过“三经普”。金紫山社区共有单位及个体1950家,其中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500家、个体450家。进入现场登记阶段后,社区将20名普查员分成10个普查小组。

  “入户清查时,需要填写一张清查表,有个别企业和个体户不太配合。现场登记时,涉及的财务指标更多更细,有些普查对象有防备心、不配合,给普查工作带来了阻力。”王佳说。

  陈昆是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陕西路社区的工作人员,这是她第3次参加经济普查工作。陈昆说,经济普查工作细致繁琐,充满了酸甜苦辣。普查员会遇到各行各业的人,也会遇到或热情、或冷淡、或吃闭门羹等不同的“待遇”,工作中有欢乐也有委屈。

  在清查阶段,由于朝天门早市一般6点开市,为提高效率,陈昆只能在开市前去清查单位门口蹲守。“有些餐饮类、零售类企业和个体户觉得普查工作耽误做生意,找各种理由推托。我就选择在顾客少或者晚上快关门的时候去登记。”陈昆说,有时候也会觉得很委屈,但一想到参与普查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内心的成就感就有些“爆棚”了。

  攻克难题须多方合力

  记者采访时,不少普查员反映,有的公司规模小,账目不完善,有些指标平时没有统计;有的公司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也有一些普查对象表面上很配合,等到现场登记时又以种种理由不拿出准确数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时总结,理清工作思路。普查人员也要对普查工作有信心、对普查对象有耐心、对普查数据更细心。”黄可说。

  渝北区统计局局长贾洪鉴告诉记者,与“三经普”相比,现在第三产业发展快,新金融、电子商务、研发机构等“三新”业态数量多、规模大。“三新”企业的普查,往往会遇到以往没有碰到的问题。例如,有些市场主体的交易主要通过网络完成,如何准确统计营业收入;有些企业经营规模不小,但是轻资产型,乍一看数据很不匹配;有些企业尚在创业初期,财务体系不健全,账本管理还比较混乱不够细。

  记者跟随普查员王佳来到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员工规模达到5000人,营业收入约10亿元,属于“四经普”的联网直报企业。像猪八戒网这样的普查对象,普查员的主要职责一是经常提醒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填报数据,二是要对企业在数据填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对提交的数据进行核校。

  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总裁王楠告诉记者,“四经普”对经济指标的普查要求很细致,尽管公司的财务体系比较健全,但有些财务指标与普查的指标还有些不太衔接的地方,需要财务人员进行更细致和准确的核算。公司也希望通过配合“四经普”的工作,对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科学梳理,进一步优化财务指标体系。

  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已经要求各有关单位做好单位数据审核认定工作,并积极会同当地普查机构对认定的普查对象申报的个体数据进行审核。(记者 林火灿)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三亚元旦假期旅游持续回温

1日截至17时,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07万人次。...

来源:新华社

元旦假期全国5271.34万人次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

来源:新华社

发改委喊话 民企参与重大战略提速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将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

来源:北京商报

全面恢复通关在即 香港准备好了吗

1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努力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

来源:北京商报

提速复苏 北京消费迎来开门红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北京,疫情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历经感染高峰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来源:北京商报

人民币汇率的2023年展望

人民币汇率三大指数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均以升值收尾后,2023年的走势备受关注: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或将成为今年人...

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五方面做好“两节”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商务部将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加大货源组织协调、做好政府储备调节、强化便民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等五方面做好节日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

来源:新华社

前11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同比增长7.9%

今年1至11月,我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

来源:新华社

从减税降费到加速扩产——北京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近2000亿元——这是北京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

来源:新华社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

来源:新华社

4年支出14.88万亿元 财政助力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国务院关于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

来源:新华社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白浙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

来源:新华社

2022危中寻机与时代转折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

来源:北京商报

明年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

来源:北京商报

十三部门出手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校外培训有望进一步规范。...

来源:北京商报

打好“组合拳”让经济暖起来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多重压力,需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和动力,让经济加快暖起来。...

来源:新华社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

1至11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来源:新华社

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逾2700亿元

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社会保险“缓返补”一揽子政策。...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再创两项纪录

中国石化12月28日宣布,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其中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

来源:新华社

文旅部门多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针对冬季旅游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假日旅游,文旅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进旅游消费和市场供给。...

来源:新华社

签证恢复读秒 东南亚有望成首选

出入境政策优化后,签证率先明确恢复时间节点。...

来源:北京商报

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审议 释放多重新信号

金融圈关注的金融稳定法再迎重大进展。...

来源:北京商报

如何深化新三板改革 北交所划出五大重点

12月28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文称,近日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证监会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明...

来源:北京商报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 ...

来源:新华社

银保监会: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27日表示,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

来源:新华社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